揭秘余承东留守原因:为何选择坚守而非另起炉灶?

发表时间: 2024-12-17 21:15

听说余承东又被骂上了热搜。这位被戏称为"倒余运动"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似乎总是活在骂声中。可有意思的是,这位"不被待见"的余承东,却从未想过离开华为另起炉灶。作为华为"五虎将"之一的他,明明有能力单干,为何偏偏甘愿留在华为挨骂?这背后,或许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在华为,有这样一个人,他被称为"救火将军",因为哪里有困难他就去哪里。在3G时代,他带领团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在手机业务上,他带领华为手机从"贴牌"到"自主"再到"高端";在汽车领域,他又带领问界从无到有。他就是余承东,一个永远在挑战和争议中前行的人。

说到底,余承东为何不敢像当年的李一男那样"单飞"?这得从华为的发展史说起。1987年,已经43岁的任正非带着2.1万元起家创办华为。那时的华为,还只是个倒买倒卖的小公司。真正的转机发生在1989年,当时从华中理工大学请来的郭平带来了一批技术大牛,其中就包括被任正非称为"一个顶万个"的郑宝用。

郑宝用是什么来头?这位华中理工大学的高材生,不仅高考数学考了99分,还样样都拿高分。他对技术的痴迷程度,让他在看完《珊瑚岛上的死光》后,就立志学习激光专业。这样一个技术狂人,后来成了华为的技术灵魂。

而另一个天才少年李一男的出现,让华为的技术实力更上一层楼。这位15岁就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天才,入职华为第二天就得到任正非赏识。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被任正非亲切地称为"红孩儿"。

可是,天才往往傲气十足。当李一男和郑宝用在技术路线上发生分歧时,这对师兄弟的"瑜亮之争"几乎让华为陷入内部混乱。2000年,受够了的李一男选择离开华为,创办了港湾网络。

然而,创业路并非想象中那么顺畅。当港湾违背了与华为的"君子协定",开始在技术上与华为竞争时,华为祭出了"打港计划"。8个亿的专项资金,就是为了打垮港湾。最终,2006年,曾经的"华为太子"不得不以17亿元的代价被华为收购,还被迫回华为"服役"两年。

从这一波"造反"-"收编"的历史来看,余承东选择留在华为,未必不是明智之举。且不说他本就没有李一男那样的技术实力和人脉资源,单说华为的"打港"经验,就足以让任何想要"单飞"的人掂量掂量。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像余承东这样选择坚守而不是背叛的企业高管,到底是明智还是懦弱?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