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投资热潮持续火热,未来两年依旧备受关注

发表时间: 2024-08-25 07:58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拍摄的人形机器人。 新华社发

“目前人形机器人赛道已经进入投资热潮的中场阶段,未来两年左右热度还能维系。”8月23日,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向南都记者表示,投资具有周期性,后续肯定会出现回调。

在风险投资相对比较冷却的环境下,人形机器人是目前少数能获得大额融资的领域。南都记者从公开资料和采访获悉,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至少已发生22笔投融资事件,其中至少有5笔融资的额度超过1亿人民币。

设立于2005年的蓝驰创投,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50亿人民币,在AI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有长期布局。具体到人形机器人赛道,蓝驰创投多次向智元机器人公司注资,同时参与了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一笔7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谈投融资

人形机器人投资热度有周期性

南都:本轮人形机器人投资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曹巍:目前已经进入投资热潮的中场阶段,未来两年左右热度还能维系。由于资本市场常常盲目地对短期技术结果有过高或过于乐观的预期,而低估长期的影响,所以后续一定会有回调,呈现出周期性,曲折向上。

南都:对初创玩家来说,现在还是不是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好时机?蓝驰创投有没有继续在看初创公司?

曹巍:在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创新点里,还会有单项能力突出的选手出现。如果创业者自己喜欢机器人方向而不是追热点,并且自己的干货够干,有差异化竞争力,那么随时都可以进入。我们会支持这样的团队,因为其长板足够清晰,有明确的产业价值。至于是否能成长为下一个智元、宇树科技,则要看团队后续的变化。

新的创业团队我们都有在扫描和覆盖,只是短期来看的话,和我们的投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如果看到一些新的变量和新的团队冒出来,我们还是会持续投资机器人领域。

南都:很多投资机构会要求创业公司具备盈利目标,至少是明确的盈利预期,但人形机器人公司距离盈利为时尚早,那么您对这个行业有多大耐心?

曹巍:设置盈利要求,是当下资本市场审美的一种折射。回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投资机构对盈利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当下之所以看重盈利,主要和外部大的市场环境有关系。但蓝驰创投对这些开展大创新的团队,没有明确的盈利要求,更关注公司能否基于当下的技术边界,做出有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实现产品的循环迭代。制造业的本质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只要最后跑出来的行业王者将业务规模做起来了,盈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谈行业竞争

“短腿”的团队没办法去“打仗”

南都:人形机器人公司大量涌现,但市面上是否需要这么多公司?

曹巍:市场一定不需要这么多人形机器人公司,但现在尚处于行业巨头真正跑出来之前的混沌阶段。这个阶段,多一些创业公司对整个生态有利,不同玩家朝各自认为最好的方向进行探索。从投资人视角来看,生态的活跃代表着将大量的钱和聪明的人引入到这个垂直方向;同时它吸引市场的注意,得到行业资源的支持。

但3到5年后,行业玩家数量一定会有所收敛,完成优胜劣汰。当前,大量人形机器人公司靠资本造血养活自己,自身并没有真正的产品落地能力和商业化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这轮资本市场热潮消散,只有真正能做好产品和具备商业化落地能力的团队才能够存活。

南都:您觉得怎样的公司最后能跑出来?

曹巍:人形机器人玩家谁能笑到最后,可能需要穿越2到3个周期才能看到,不要寄希望于3到5年就见到行业终局。

穿越周期的过程中,一家公司首先融资能力要非常强,确保有足够的资金。银河通用和智元这两家,先不说产品怎么样,至少融资能力非常强,账上都有超过10亿元以上的资金储备;其次,这家公司的产业化落地能力得非常强,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买单。这考验人形机器人公司和产业的互动能力,进入一种生态玩法。比如,智元背后有大量的产业股东,如比亚迪、北汽、上汽等,光自己股东的机器人需求可能就有几万台;最后,需要具备做产品的基本功,包括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落地销售、售后服务运营等。没有这些基础能力,就根本上不了桌面。

横向对比评估而言,头部公司中有一些已经展露出来了“六边形战士”的全面性。如果某个团队偏门,只在某一两点上实力比较强,那么一定要去快速补短。因为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六边形战士”之间的竞争,“短腿”的团队是没有办法去“打仗”的。

谈商业化

C端大规模落地非常难

南都:您提到3到5年内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会达成共识,具体怎么理解?

曹巍:人形机器人、半人形机器人硬件架构的技术路线,现在还是五花八门,行业没有统一标准或指引规范,不利于软件团队和硬件团队协同。一旦爆款级产品出来了,这些公司便能和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等共同定义一套行业标准,将硬件的水平拉齐,从而在硬件层面达成共识。未来3到5年应该会有类似的爆款产品出来。

南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会从B端还是C端率先落地?

曹巍:B端场景最关注成本要求,把ROI(投入产出比)讲清楚,到底替代几个人以及何时回本。切入B端,可以从简单任务做起,做到高鲁棒性(面对异常仍能保持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C端是一个有巨大想象空间的场景,但要想在C端一些刚需、严肃的场景做大规模落地,是非常难的。C端的难点在于,大量的标准化任务已经被成熟的电子产品取代了,留给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基本上是一些复杂任务,比如房间打理、带孩子、照顾老人、非标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