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暴赚107万,咱喝杯蜜雪冰城的时间,人家赚的钱能在北京买套3000万的大别墅。英伟达又赚麻了。最新财报显示,英伟达上个季度收入2500亿人民币,净利润1400亿,现在市值已经超过了2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32个中国石化。
都知道英伟达猛是因为卖GPU芯片卖疯了。但其实二十多年前英伟达刚刚开始钻研GPU时,根本没预料到这玩意儿居然还会拿来训练AI,那几年英伟达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怎么才能拿下更多游戏公司的订单,让公司不至于被同行淘汰。如果不是游戏,别说英伟达成为世界第一,黄仁勋可能早就因为公司破产去给英特尔打工当小弟了。
这个总爱穿着皮衣享受游戏迷们欢呼的男人,就是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1993年黄仁勋发现3D游戏正在变得越来越火,而家用电脑想要处理这么多图片信息,需要搭配一款专门的显示芯片,于是他拉哥们儿创立了英伟达,并在1995年就推出了公司的第一款产品。黄仁勋本来想靠这款产品一炮而红,没想到却差点直接倒闭,因为他前脚刚发布新品,后脚微软就发布了windows 95,而微软采用的显示芯片标准和英伟达采用的还不一样。
这也就是说如果一台电脑想要装微软的操作系统,就不能用英伟达的产品,,英伟达初出茅庐的nobody完全无法挑战微软全球最大的操作系统公司,市占率超过90%。
任何一家有脑子的电脑公司都知道要选择站队在哪边。好在这时出品过《刺猬索尼克》的世嘉看到了英伟达的研发实力,说我给你砸700万美元,你帮我设计一款游戏机芯片,咱俩做个游戏机干掉索尼。这下英伟达从上到下又觉得自己行了,世嘉多次建议还是做能兼容windows的芯片。但英伟达却觉得小小微软无权为我授勋,就坚持要用自己的标准。
结果还没等新品研究出来,一家叫3DFX的公司就发布了专门为3D游戏设计的产品,不仅能接入windows的系统,性能还很出众,在当时非常受欢迎。人家世嘉抛弃了这个不听劝的小老弟,开始和3DFX合作,不过还是比较地道,没把700万美元能要回去,要不然英伟达30年前就歇菜了。
接连遭遇毒打,黄仁勋也终于想明白了,英伟达现在啥也不是,有什么资格另辟蹊径呢?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抱大腿。于是他果断放弃了之前的项目,宣布支持微软制定的各类行业标准。以后盖茨就是我唯一的哥。
1997年,重新出发的英伟达又推出了新一代产品,这次不仅能兼容windows了,而且靠着比同行更高的性价比,一年内大卖了100万块。而更大的变革发生在1999年,英伟达在这年发布了g force 256以前的显示芯片只是辅助CPU去做图形处理,但Gforce可以独立于CPU运作,能更高效的完成3D游戏里的图形渲染工作。很快Gforce 256变成了市面上最畅销的产品,短短几个月就卖出了上百万块。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创新,英伟达正式将这一类新产品命名为GPU。往后英伟达火力全开,几乎每一两年都要在上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大的更新迭代。但或许连黄仁勋也没想到,GPU的出现不光让打游戏变得更爽,还按下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加速键。
2000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伊恩巴克为了玩游戏,将32块GPU和8台投影仪连接在了一起,做了一台超大的游戏机。这番操作让黄仁勋注意到了这个小伙子,并且发现他居然在搞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怎么用GPU编程。一旦这个项目成了,意味着GPU不光是一个干脏活累活的辅助了,而是能像CPU一样单独处理更多复杂的计算任务。到那时候需要英伟达显卡的就不光是游戏迷发烧友了。于是他火速将巴克招揽到了英伟达,让他带队搞研究。
2006年一个科鲁达的平台问世了。有了这个平台,只要你懂C语言,再给你一台配了英伟达GPU的电脑,就能靠它解决各种复杂的计算难题了。这个创意听起来不错,可这些问题用CPU就能搞定,有需要的人没必要再花钱升级显卡,买你英伟达的产品。结果这项新业务非但没能给公司赚钱,每年还霍霍不少研发费,加上当时英伟达新款显卡销售不及预期,华尔街都觉得黄仁勋是个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败家子,公司股价两年暴跌了80%。
好在黄仁勋这回没有妥协,而是选择坚持了下去。2012年,一个叫辛顿的科学家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他们设计的算法程序去参加了一个软件比赛,比赛内容是用各自的程序识别图片,看谁识别率高,结果别人正确率才六七成,辛顿团队的正确率只有82%。其他人都惊了,你们是咋做到的?新闻开始带货了,你们都是用的CPU去训练,而我们用了英伟达的CUDA和GPU。自那时起大家才意识到在训练AI这件事上,采用并行算法的GPU要比CPU效率更高于是用酷的搞研究的人越来越多。
直到这些年生成式AI大爆发后,高性能GPU正式开启了狂飙。而英伟达作为这个行业里技术最扎实的公司,产品自然是立马卖爆了。换句话说,英伟达能成为芯片王者有运气的加成,也得益于黄仁勋作为领导者的坚持和远见。但是也必须承认,在AI价值被发掘之前,是游戏产业为英伟达贡献了研发经费,帮他度过了一个个的至暗时刻,并推动他不断革新向前。现如今游戏相关的业务依旧是英伟达第二大收入来源,年入高达百亿美金。黄仁勋也保证虽然AI赚的多,但英伟达是不会放弃游戏迷的。
直到今天在中国我们同样在文化生活、科技等领域享受着游戏技术带来的便利。石老师之前做过一期关于长城保护的视频,提到前些年腾讯应用照片扫描建模技术,游戏引擎和自研的PCG生和云游戏等技术,对西风口长城进行了数字化,将正在逐渐消失的长城完整记录保存了下来。
发现最近几年类似的游戏技术已经被运用到敦煌莫高窟北京中轴线的文物存档和保护里,不仅成功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更重要的是为后人感受、理解这些灿烂的文化保留了一份火种。除了这些,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发布的一项报告里提到,2022年游戏科技对中国芯片发展的贡献率为19%,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率为31%点,对云计算和自动驾驶等行业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50%。
游戏技术正在成为一道桥梁,连接历史与未来,帮我们仰望星空,帮我们薪火相传。游戏和科技的发展紧密连接不是一个偶然现象。科研不是用爱发电,也不能闭门造车,既需要能看得到的商业回报来为科技进步输送弹药,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应用试错来发现问题。相比于大模型这样投入周期长,变现能力还没被验证的全新领域,游戏是最容易满足这两个要求的一类产品。
人类的文明能走到今天,既离不开像辛顿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做着科研,也同样离不开伊恩那样在大学宿舍里为了玩游戏绞尽脑汁的发烧友,以及在游戏世界里挥毫泼墨的代码艺术家。大家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在各自热爱的事情上燃烧,才最终把我们带向了同一个充满无尽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