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原副总裁蔡磊曾发过一个朋友圈:
“没有谁强迫我加班,但我晚上总是工作到很晚,被人说是工作狂,可是我真的很有热情,尤其是面对棘手复杂的问题,事情越棘手、越难搞、越有挑战,我就越充满激情,越觉得又是我发挥能力的好机会,工作干得越爽。”
蔡磊就是一部工作机器,一个不能接受哪怕一分钟不工作的“奇葩”。
然而这部工作机器,却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41岁那年,他被确诊了世界五大绝症之首的渐冻症,近200年来无药可治、无医可救,患者一般在2~5年内死亡。
很多媒体去采访他,经常问到他一个问题:如果你知道会得这个病,之前40年还会选择一心扑在工作上吗?
记者大概会预设了答案:不会,我会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享受生活。这可能也是大多数绝症患者的选择。
但他的真实想法是:我仍然会像以前那样做。
这是他那种已经成为惯性的要强和拼搏劲头决定的。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蔡磊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靠勤学苦读走出小地方、走向大城市,改变了人生命运。
他出生在五六线城市,尽管父亲退伍后转业到市财政局,他们家的条件依然不好,住的平房四面漏风,到了冬天室内都能结冰。
他和哥哥没什么玩具,玩的都是别的孩子扔掉的,穿的也是打补丁的衣服。
父亲是个军人,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军人作风发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们极其严格,每次吃饭基本都是给他们上思想课,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努力拼搏。
打小蔡磊就知道,要想过上好的生活,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所以从五年级开始,他每天四五点起床,跑步、打拳、背英语。
上了省重点中学,他经常是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二名,考试大部分功课都是100分,同学们都管他叫“外星人”。
但其实大家并不知道,他经常强制自己用一半的考试时间就提前交卷,多数科目依然可以拿到满分,以此来严苛要求自己。
高考后,他去了中央财经大学学习财务。后来又以全国统考系内前三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的公费研究生。
对于穷苦家庭的孩子而言,他们没有先天的优势和资源,没有贵人的相助和扶持,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用知识改变命运。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学会坚持、勇敢和不断前进。
在工作上,将“挑战不可能”刻进DNA。
2011年底,蔡磊加入京东,参与支持京东上市相关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利用夜晚和周末的时间连续创业,为公司开拓新的价值。
几个月后,他接到的任务:“咱们公司每年光打发票,一年成本就要上亿元,能不能把它们都变成电子发票?”
他的第一反应是,电子发票这事不可能。
电子商务兴起以来,发票一直是商家很头疼的问题。但在法律层面上,什么是电子发票、其标准规范是什么都没有清晰的界定,相关机构、部委也没有配套的系统。
然而,互联网的基因就是相信没有不可能,相信任何之前做不到的事情、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去实现、去创造。
他带领团队联系相关政府,着手推动电子发票项目。项目进度表不是以周为单位,不是以天为单位,而是以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宝贵。
在电子发票上线前的最后冲刺阶段,他连续几天没合眼,整个人又疲惫又亢奋。
看到中国内地第一张电子发票的那一刻,他还感觉不太真实。一年前他还认定不可能的事情,此刻就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了。
对他来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句话并非冠冕堂皇得口号,而是一种扎扎实实得方法论和价值观。
过去10多年里,“挑战不可能”这个信心几乎刻进了他的DNA,成为一种本能。
也正是这种本能,让他在面对渐冻症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没有被“不可能”所干扰。
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
当医生告诉蔡磊,医院之间的患者数据不可能打通,他就用最原始的办法,一个人一个人联络,搭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大数据平台。
当无数失败案例告诉他研发渐冻症药物是天方夜谭时,他就把关注点放在全世界近几十年最新的科学突破上,去寻找与渐冻症治疗相结合的一切线索与机会。
当所有人都说药物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于患者身上起码要10年以上时,他努力把资金、实验室、药企、医院、患者都链接起来,将10年缩短为1年,甚至三个月。
当科学家纷纷表示,渐冻症并非自己的研究领域,他就多次拜会,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合作的机会。
当他在和科学家的交流中发现,要想推进基础研究,光有大数据模型是不够的,还需要真人的病理样本,他就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
他还设立了公益基金与慈善信托,对早期科研给予了持续资助,推动了多条渐冻症药物管线的建立,完成了以小时为单位的极速临床招募,开启直播以对“破冰”事业持续支持。
一位资深的神经系统科学家说:“蔡磊把渐冻症药物研发的时间向前推动了至少10年。”
央视记者庄胜春曾采访蔡磊:您刚才说的那个希望,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亿分之几?
蔡磊:在我心中,这个希望是万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都是一样的,我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也没有考虑过这个希望的大小。
庄胜春:只要有这个“一”就可以。
蔡磊:没有这个“一”,也要去创造“一”。我就是这么想的。
每一个绝望的背后都有希望在闪光。
蔡磊对夫人说,他可以完全接受死亡了。尽管三年前他就已经开始接受死亡,但内心还是会有遗憾,但现在他可以没有一点儿遗憾地安详离去。
因为他已经做了所有他应该做和他能做的事。
蔡磊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凭一己之力,汇涓成流、聚沙成塔,在短短三年时间把拯救渐冻人的项目推上了正轨,而且无论今后他在与不在,这个项目都不会停摆。
他自身具备的性格特质和能力、格局,决定了他会做这个事,也决定了他能做成这个事。
也许真的是上天在冥冥之中选定了他,拯救全世界的渐冻人。
出现这样的一个他,是无数渐冻人的幸运,但于他、于他的家人而言,这切切实实是一个悲剧。
希望上天能眷顾这样的英雄,让他书写一个“救人也自救”的圆满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