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源三十年:生态、标准与应用的演变

发表时间: 2021-06-19 00:15

作者 | 屠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开源已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过去三十年来,从 UNIX、Linux 等开源技术的引入,到 Vue、Ant Design、Element 等国产开源项目的崛起,中国开源在开放、共享、协同的新型生产方式下经历了启蒙、萌芽、发展、加速等不同的时期,而每个时期蓬勃发展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开源开发者、企业、开源基金会及开源组织、社区的全方位支持。

6 月 18 日,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主办,赛迪传媒、《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联合承办,CSDN 独家直播的“2021 第十六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精彩继续,本场论坛邀请到了国内外知名开源专家学者、开源基金会与社区的领军人物、开源领域优秀企业代表,分享数字化经济时代下,立足于创新、创造的开源新模式成功之道。



“开源不等于免费,参与其中需要由被动变主动”


首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围绕“人类怎样走到今天”和“人类如何走向未来”两大角度分享鹏城云脑开源生态的情况。他表示,人类走到今天,最初的进化是从语言开始,随后才有了认知能力提升和文字的出现。在这之中,智能成为人类需要传承的关键点之一,想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合作与共享。鹏城云脑于 2020 年 3 月开始启动,经过了 9 个月发展,系统装机完成,帮助实现包括国家级的智能开源开放基础的平台。鹏城云脑开源生态在发展基础设施之一鹏城云脑的同时,还构建了一个技术体系配套的 Openl 启智开源社区,支持从标准到开源一系列的闭环,整个开源社区在 2020 年产生的代码也已经超过了 1000 万。

紧接着,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澎重磅揭晓了《2021 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的关键内容。他表示,开源目前是代表着共享经济的成功定律,开源已经成为了当今最主要的创新源泉,开源是社会协作的主要模式。目前中国开源软件发展的非常快,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部分开源软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一些企业开始进入世界领跑者的行列,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开源领袖。与此同时,中国最主要的开源生态有 PK 体系,如飞腾芯片+麒麟操作系统,构成面向信创开源生态;高性能的鲲鹏芯片+OpenEuler 操作系统构成生态;由麒麟手机芯片+鸿蒙操作系统,带来面向移动终端的生态;昇腾芯片,构筑超级计算的平台;小米的生态,通过智能终端+家居智能电器,形成了人工智能服务的生态;阿里生态包括城市大脑+RocketMQ+OceanBase 等;百度人工智能平台飞桨+ Apollo 自动驾驶等一系列的生态。目前中国开源界已经开始特别关注开源生态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刘澎

滴滴开源委员会副主席、城市运输与服务技术部高级技术总监、代驾事业部总经理石东海表示,未来在交通领域,AI 一定是核心。滴滴交通技术的构建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其次是交通工具电气化、智能化;出行的顶层即为共享出行。他提到,滴滴的发展离不开开源组织的支持。依托开源,滴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使命,一是能从外部的开源技术行业找到新的技术,引入到滴滴,帮助滴滴整个技术持续发展,构筑行业的壁垒;二是滴滴开源也在积极地向社区贡献力量,截止目前,滴滴已经实施开源 73 项目,涵盖客户端、前端、后端、人工智能、数据等多方面。通过内外部共同的合作,把开源技术引入滴滴,共同为出行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出行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Linux Foundation 亚太区总监 Keith Chan 表示,据对全球云原生市场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容器的比例增加到 92%;使用 Kubernetes 的比例从上次的 78% 增加到了 83%,CNCF 项目的使用率增加了 50%,使用云原生的工具有 82% 的受访者在生产中使用 CI/CD 管道。在中国市场中,68% 的生产中使用了容器,比去年增长了 39%;在生产当中使用 Kubernetes 的企业已经到了82%。时下,对于企业而言,云原生已成为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其提供了扩展性和缩短部署时间、可靠性等优势,也赋能 AI、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兴领域。

本次论坛中,CSDN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带来了《中国开源技术生态发展黄金十年》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现在是开发者最好的时候,也是开源发展最好的时机。在软件吞噬世界的趋势下,软件渗透到零售业、汽车业等每一个行业,也让人人都成为开发者、家家都是技术公司。在中国要建设自己的核心技术栈的当下,开源带来的技术创新也进入到新的时代,让技术生态发生巨大的范式转移。相比全球而言,中国的开源起步稍晚,不过,得益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场景红利,中国开源公司有很大机会走向海外。同时,面对中国开源生态发展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为开源生态助力,成立了开发者社区委员会,提供开源决策专家咨询、规模培养开源专业人才、持续培育开源大生态大支持,也相信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世界级优秀开源公司。

CSDN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 蒋涛

作为开源老兵,在见证着中国开源的发展的同时,开源中国 CEO,恒拓开源创始人、董事长马越表示,既感慨万千,又觉得越来越有底气。底气从何而来,第一,在中国开源发展历程中,2018 年中国第一个开源协议木兰宽松许可证面世;第二,2020 年 6 月中国第一个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顺利成立;第三,包括 CSDN、开源中国等本土开源生态开源社区繁荣发展;第四,中国科技巨头不断加入开源阵营;第五,中国开源商业化爆发式发展;第六,国内源代码托管平台正在崛起;第七,国家对开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最后一点,在业界开源开发者的共同支持下,中国从一个开源使用大国正在变成开源的贡献大国。

Apache 软件基金会董事,Apache skywalking 创始人吴晟表示 Apache SkyWalking 是于 2014 年首次尝试用开源模式在全球构建一个完全免费开放的 APM 监控体系的成果,2017 年该项目进入 Apache 基金会,现在成为覆盖全球的项目。但在回顾项目最初成立的 3 年,吴晟表示该项目面临巨大的挑战。彼时,仅有不到 10 名共享者参与其中,如何与其他社区建立合作将项目推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当时 Apache SkyWalking 也是现在中国项目走出去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其次,中国要做开源,需要的是更多的开发者、更多案例的正向反馈,而不是无偿的索取。因为开源从来与免费不是划等号,如果不能让开发者从思想上转变成共建开源生态的模式,而是变成或继续持有使用一个所谓的顶级技术公司的现成解决方案的观点,那么,开源的热度只会逐渐退却。

Apache 软件基金会董事,Apache skywalking 创始人吴晟

九州云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黄舒泉表示,过往 30 年间,开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 1.0 时代,它对国内的开发者、使用者而言,更多是直接的使用;第二个部分称之为 2.0 时代,是开发者积极地参与其中;第三个部分是社区蓬勃发展,中国能深度的参与到整个国际社区的部分。伴随着云计算开源成长而来的九州云当前处于 2.0 时代。不过,在面向 3.0 时代,九州云正大力投入云基础设施开源项目之外,也将深入到边缘计算等新的领域,且为贡献社区的同时,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易操作项目。

中科院研究员,瀚高数据库首席科学家丁治明表示,开源的国产化是中国数据库发展必经的道路,基础软件不是写出来的,是用出来的。因为只有在使用中不断地优化,发现问题,而且需要有大量的用户群和贡献群进行使用,才能真正地做出来。PostgreSQL 是一款完全不为实体掌控的开源数据库产品,是一款公认的共有全球性的技术和产品。在创新性层面,PostgreSQL 从满足基本需求、实现存量系统的替代,以及技术创新实现超越三个层面进行了完整研发与运营工作。

中科院研究员,瀚高数据库首席科学家丁治明

“社区、合作、自由、创新、平等,让开源如此特别。”PostgreSQL 国际社区成员,Percona 公司 PG 业务资深总监 Ibrar Ahmed 说道。他表示,在软件行业,PostgreSQL 践行这五大原则,并采用宽松开源许可证保证让用户自由下载、修改、使用源代码,同时,PostgreSQL 没有削弱任何社区版本和专有版本,为开发者带来了更为自由的选择。


产学研界是如何做开源的?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中心云计算研究室主任杨丽蕴表示,与大家日常理解的标准和开源是两条平行线的观念有所不同,其实标准和开源有很大的相关性。首先,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开源和标准都是群智化的结晶;其次,标准与开源都是按贡献来排名;第三,两者都有核心的价值或技术输出;第四,都有核心的维护者。基于此,可以认为开源和标准是相生相伴的。针对标准和开源的构建,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也秉持“掐住头和尾,凝练方法论和共识”的原则,开展了包括开源许可证框架、开源治理框架和能力模型、以及开源概览与词汇、项目评估和贡献度评估等具体标准的研制工作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中心云计算研究室主任 杨丽蕴

本次论坛,VMware 中国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张海宁从 Harbor 构建的云原生社区与 Harbor 拓宽开源世界两个维度分享了 Harbor 开源项目构建云原生的生态之路。他表示,Harbor 是一个开放的架构,可以很方便与不同的其他外围系统进行互联互通,也可以使功能和生态越做越大。通过开源,Harbor 帮助社区管理数据中心实现高能效数据中心的方案,同时提供开源云平台使用的资源。在张海宁看来,开源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代码放到 Harbor 上就结束了,还需要通过运营、更加开放的形态、技术、参与、全球化的思维等进行维护。

VMware 中国研发中心技术总监 张海宁

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IoT CTO 组织智能物联技术中心副中心长赵星星表示,京东方于 2016 年提出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战略,其中,两端指的是技术端和应用端。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战略,赵星星表示,是因为应用端的显示应用无处不在,新的硬件、软件、服务将与之结合可共同探索商业机会;技术端是因为从显示到传感到系统中的算法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家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来达到新的技术成果。芯屏气/器和战略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未来芯片、显示、软件和服务实现一体,当前京东方在研发端到端的流程,从设计到生产到交付整个链条里面,强烈地拥抱开源,到合适的时机,也将给开源社区带来更多新的贡献。

Microsoft Open Source Strategy Lead、Azure CTO Office Sarah Novotny 在提到微软与开源时,分享道,开源的采用不仅仅是代码或技术的复用,而是吸收开放的思想,创造节点知识分享文化,贡献于软件开发,实现广大开发团队或社区的力量汇聚。微软基于 Azure 开源生态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将其与 Linux 项目紧密结合,使得 Azure 摆脱自身局限;研发 Azure HDInsight,为业界开源大数据的需求提供一个完全托管的服务;Andrew ML 允许客户基于自己的条件构建 AI;发布高性能推理和训练引擎 ONNX Runtime,兼容 ML 框架等等,通过充分合理地使用开源技术,以此帮助个人和组织实现更多目标。

GitHub 国际扩张战略高级总监 Kevin Xu 表示,截至目前,GitHub 上有超过 5000 万的开发者,但在 4 年内,这个数字预估将会翻一番。在这之中,GitHub 将创造一种开源文化,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贡献者、维护者,也将继续释放每一项提交的网络效应,为接下来的 5000 万开发者铺路,让开源可以继续成为创新、全球合作的关键资源和人类进步的引擎的关键资源。

中兴通讯预研工程师袁丽雅表示,机器学习正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数据处理,二是机器学习训练,三是模型部署。中兴构建的 Adlik 将主要聚焦在第三个阶段,是一款用来加速深度学习,在各种不同特定的硬件上面推理加速的工具。基于开源, Adlik 支持多机多卡的训练以及相应的调优、支持 8 比特量化等,帮助用户完成整个模型部署过程中复杂的事情。虽然截止目前,Adlik 开源规模并不大,但袁丽雅表示,通过开源,她们收获了很多合作伙伴、用户。

中兴通讯预研工程师 袁丽雅

Open Invention Network(OIN)CEO Keith Bergelt 表示,开源就如同现今的 ARM 技术,可以通过协作开发来创造科技。开源和借助专利来刺激创新两者可以同时存在,这并非专利系统的任意想象延伸,而是出于多年来我们对发明能力的认知和打磨,基于此,也可以利用专利系统保护真正差异化创新的同时,让认知开源能够促成合作。这也是 OIN “赋能开源”的使命所在,即确保公司、个人开发产品时,有使用开源的选择,同时确保使用开源技术时无需担心专利侵权的风险。


开源,我们在路上!


开源星星之火已然燎原。无论是对于国产化创新,还是全球的合作,开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正如中国开源软件进联盟名誉主席陆首群于 6 月 17 日“第十六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开幕致词中所述,中国开源还有很多重点工作要做,一是要建设完善开源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二是结合深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三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是做好开源教育,大力培养开源技术和法律方面的人才。

开源之路道阻且长,而我们一直奋进在前进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