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带你游常熟:揭开神秘副本之门

发表时间: 2024-09-08 12:07

国产3A单机游戏

《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度

愈来愈高

从山西的云冈石窟

四川的安岳茗山寺

到重庆的大足石刻

杭州的灵隐寺

游戏里高度还原的各地传统建筑

让人眼前一亮

今天

让我们借用“悟空”的视角

一起去领略

极具东方美学的常熟古建

兴福寺

兴福寺位于虞山北麓,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经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被称为“破山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

兴福寺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是江南名刹之一,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文人墨客来游者如明清间吴伟业、钱谦益、翁同龢及康有为等在寺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或碑记。兴福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咏,驰誉千载,今犹存诸多名迹。


三峰寺

三峰寺全称三峰清凉禅寺,位于虞山北麓,合乌目峰、龙母峰、中峰而得名,旧名三峰禅院,始建于我国佛教鼎盛时期的南朝梁代。

三峰寺规模宏大,寺内胜迹众多,有寂照堂、翁相国读书处、法华古钟、六朝古松等。“三峰松翠”为虞山十八景之一。三峰寺因附近“万松林”多百年以上古树,参天蔽日,蔚为壮观,吸引了诸多名人雅士到此寻访胜迹。


方塔

常熟方塔为原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建寺基,咸淳间(1265—1274年)僧法渊撤遗重建,高九级。后经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1986年、1998年等14次大修。

方塔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范例。方塔是常熟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也是目前江苏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宋塔,对古代风水学、宗教学、宗教艺术学、宗教建筑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庙

常熟文庙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年),坐落在江苏省常熟市古城区东南学前街,是宋元明清四朝常熟教育文化中心,培育出了众多名相贤臣以及各个领域的人才。

近千年的时间里,文庙几经修缮,才形成了当下“东庙西学”“庙学合一”极富特色的格局。其中,言子作为仅次于孔子的纪念和祭祀对象被单独设祠。

处处红墙黛瓦,文庙尽显庄重典雅。每一块砖石都蕴含了千年的智慧,穿梭其间,仿佛踏上时光的回廊,能与圣贤对话,感悟国学之道。


翁同龢纪念馆

翁同龢纪念馆位于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2号,是一所坐北面南,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绅宅邸。两代帝师翁同龢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故居内主厅“綵衣堂”为江南典型的明代建筑。堂内的梁、檩、枋、柱等处绘有彩画116幅,分纯包袱、全勾图包袱及仿宫类彩画三大类。这百余幅画题材丰富,绘制精致,集绘、塑、雕于一体,堪称江南包袱锦彩画的上乘之作,是苏式彩绘的优秀代表。


常熟古建匠人的古韵今风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

提起常熟的传统建筑

当然绕不开“香山帮”这段历史

自宋代起

常熟就已逐渐形成一个

集木作、泥瓦作、砖雕等多种工艺

为一体的庞大群体

他们所采用的技艺

被誉为“虞山派古建工艺”

六百年前,明成祖决定从南京迁都北京,在北京建造明故宫,常熟人蔡思诚担任总规划设计,常熟的朱文铭带领各地能工巧匠开展营建,蔡思诚的弟子蒯祥开创了流传至今的江南苏式古建筑流派——香山帮。

明清以后,常熟古建群体沿袭“香山帮”风格,以师带徒、口传身授等方式进行传承,成为“香山帮”传统古建营造技艺的重要一脉。2010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香山匠人从历史中走来,也依旧活跃于现代。近几十年以来,常熟的传统古建营造技艺匠人,以“匠心营造、传承创新”为宗旨,传承古建技艺,融汇现代工艺,推动古建技艺在现代工程上发扬光大。

为了更充分地培养传统技艺人才,常熟设立“古建技艺传承中心”,建立了木作、瓦作、油漆作、石作和假山作、古建设计等五个大师工作室。其中,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云根的木作大师工作室,持续性开展技术创新、带徒传技等传承活动,为更多的后来人提供研修交流平台。

香山帮的各个工种之中,以大木作为领衔,又有砖雕、彩画、花墙头、木刻、凿石、掇山……种种讲究精致的技艺,服务于园林的美感,使之成为艺术品。在香山帮工艺中,营构一事不再仅仅是“匠作之术”,更要重视“建筑之美”。

从接地气的民居桥梁、凉亭牌坊到“高大上”的文物古建,这些有灵魂的建筑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生长出自己的特质,成为当地文化的有机部分。

从精巧的建筑样式出发

遇见香山遗风

一砖一石

诉说“诗性”的江南文化

常熟古建

等你来慢慢寻味…


来源:i常熟

编辑: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