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爆料,从华为内部人士处了解到,除手机鸿蒙之外,PC端的鸿蒙操作系统已经接近完成。
这意味着鸿蒙即将杀入微软的腹地,正面硬杠Windows。这可能是国产操作系统终极一战了。为何这么说呢?
一、国产操作系统,吃政策红利而已
我们知道全球三大主流系统是:Windows、Ios以及Android,都源自美国,可以说美国几乎垄断了PC端和移动端系统。
而操作系统是一切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设备、机器或器械的基石,它能识别二进制指令、用户行为,提供资源共享以及公共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控制计算机,并运用软件、硬件完成各种动作。因此,操作系统就是硬件设备的“灵魂”。
既然操作系统如此重要,为何国产操作系统的进展如何呢?
经过20多年的研发,我们诞生的操作系统不计其数,但最终都走向没落,现今留存的约为10个,包括Deepin、统信、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等,这些国产操作系统都是基于开源的Linux而开发的。
目前使用率还不错的是统信,但其主要的用户群体都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等,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
统信UOS也是支持国产CPU最多的操作系统,包括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等国产处理器,统信UOS还拥有国内最大的自主操作系统生态圈,合作伙伴4800+、软硬件生态适配数50万+。
统信UOS以绝对的优势成为国产PC端操作系统榜首,相比其它国产系统,统信UOS与windows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主要体现在芯片性能、软件生态方面。
统信UOS最大的优势在于为国产化单位提供可行性方案,因为它支持纯国产CPU(比如龙芯),这意味着国内厂商可以拼出一台100%纯国产电脑,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而且搭载龙芯CPU+统信UOS的PC已经上市,这也为进一步的商业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但飙叔认为,这些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Linux属于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是给做服务器运维的人使用的),本质上都在吃政策的红利而已,不是操作系统具备与Windows正面竞争,本身也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如财政部发布新规,国产操作系统将与国产CPU深度绑定。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操作系统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征求意见稿,国产操作系统必须支持飞腾、龙芯、兆芯、海光、申威、鲲鹏等国产CPU。
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也必将给国产操作系统带来新的机遇,也会降低Windows在中国的市场空间。
但从商业竞争角度来说,上述国产操作系统并不具备优势,而国产操作要崛起就需要一个适合普通大众使用的操作系统,那鸿蒙系统是不是可以承担起这个重任呢?
二、鸿蒙操作系统的使命
鸿蒙操作系统基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面向消费者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由华为亲自主导;第二类:面向行业应用交给OpenHarmony开源组织,吸纳各大专业的软件公司来针对具体行业进行开发,华为会提供支持。对于面向消费者市场,已经明确的是,鸿蒙将不再兼容安卓,形成“独立”生态。因此,开发者们需要专门为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
据了解,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后,腾讯、网易、阿里等多家国产巨头均已和华为达成合作,纷纷加入鸿蒙生态;哈游、网易、支付宝、同花顺、高德地图、58集团、B站、小红书、蚂蚁集团、阿里钉钉等等APP均已宣布开始鸿蒙原生APP开发工作。目前,已有4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全面启动了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
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已经进行得非常顺利,PC端的版本已经接近完成。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PC产品问世。这无疑将给全球的消费者带来新的选择,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操作系统市场的竞争。
截至2022年,Windows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82.56%,其余的17%左右都是在Linux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这些系统无法与Windows相媲美。而华为鸿蒙PC操作系统的推出将改变这一现状,使得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操作系统。为何这么说呢?
三、鸿蒙操作系统技术底层
虽然鸿蒙操作系统也是基于基于Linux开发的,但作为新一代的原生应用,背后都有新一代的技术底座,作为支撑。鸿蒙操作系统,与Windows、iOS、Android等操作系统,在四个技术底层上有明显的区别:
1. 一“统”统管VS一“机”统管。
无论Android还是IOS,都天然地将大量硬件能力,放在了智能手机里,让手机成了一个高度集成的智慧终端。“以手机为中心”的典型表现是,初代智能家居往往都是用一个手机APP来控制各种智能家电设备。
鸿蒙系统的解决思路,是各种设备都可以用同一套操作系统来驱动和管理,对分散的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比如全屋智能有很多的家电、传感器、摄像头等,每个设备由不同的厂商开发,一整套东西要维护、操作,用户是非常辛苦的。利用鸿蒙系统把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大脑”,所有状态一目了然,这就是万物智联底座才拥有的能力。
2. 设备融合VS设备孤立。
苹果/安卓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没有从操作系统层面考虑过硬件解耦的可能性。手机、平板、PC、智能手表、TWS耳机,甚至门铃、窗帘、吊灯……不同设备的硬件能力不同、屏幕尺寸不同、交互方式不同、存储空间不同、计算性能不同,互联互通只能通过同一套网络协议来实现。
鸿蒙系统诞生之初,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了架构解耦,软总线会让各种外部设备的能力都显示在列表里,拍照、录像、语音、通话、屏幕显示等,通过统一的分布式软总线,按需提取不同的设备能力。
硬件边界被打破,服务和数据的跨终端无缝流转,也就成为可能。一个典型的落地应用,就是华为的“超级终端”,可以将多个终端融合在一起,调动其他设备的能力,比如用一台设备的摄像头拍摄,另一台设备实时观看控制。
3. 一次开发VS多端开发。
对于Android/IOS开发者来说,一个应用程序,需要考虑不同的组网协议(蓝牙、WiFi、zigbee等),针对海量异构硬件,分别进行适配、打包、上传、维护、更新,工作量之大,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和原子化编程框架,应用开发者可以只写一次代码,在所有屏幕上都能跑。简单来说,就是让开发者在不同设备的屏幕规格下,从系统底层进行像素转换,自动适配手机、折叠屏、平板、PC、智慧屏、智能手表等不同设备的显示效果,不需要每一个设备都单独打包、手动上传和繁琐的维护。
4. 底层安全VS上层安全。
数据是资产。无论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万物互联时代,数据都是由设备产生的,而数据的控制权、安全性、可靠性,都取决于操作系统。
iOS/Android通过管理规则和机制来约束开发者,来控制软件对用户数据、权限的访问和使用。国产软件的开发者想要更深一步,将安全能力与芯片结合起来,就很难实现了,更基础、更底层的内核是动不了的,因为系统不是国人自己写的。
而这正是自研系统的价值。鸿蒙系统的安全、AI等基础能力,是自己完完全全从底层写上来的,将安全性部署到了内核层,并将各种能力硬化到芯片层面,这就让很多新的、更高级别的安全管理规则,能够落地。比如让鸿蒙终端设备,达到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等级。
因此,基于以上4大底层技术,鸿蒙操作系统面向的是“万物互联”时代,响应的是大众化的需求,而不局限于“政策”红利。
如今,随着PC端鸿蒙操作系统的即将完成,华为的软件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升级。此次华为推出的PC端鸿蒙操作系统,预示着华为正在进一步拓宽其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也意味着华为将直面Windows、IOS、Android的竞争。
而对于国产操作系统来说,能否打破Windows、IOS、Android对于全球PC、手机等操作系统的垄断,鸿蒙肩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