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首日,多名来自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的主题讨论,科学家们达成共识,前沿科技正在自动驾驶、转化医学等方方面面加速落地。
摩尔定理正在消退
“硅谷教父”、谷歌全球总裁、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教授列举了人工智能在过去10年至15年的革命性突破。他说道:“在自动驾驶上,原本模模糊糊的概念现在已经能够落地,这将能够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使得他们免于在车祸中丧失,并由此减轻车祸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轩尼诗教授还表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挑战是如何打造出强人工智能的计算机。他认为摩尔定理正在消退。“我们需要转变思路,不再依赖半导体技术的突破,而是需要做出特定领域的专业处理器,让它能够运行任何代码。”轩尼诗教授说道,“这样就相当于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赋能人工神经网络。”
在一场聚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的“科学前沿与颠覆性技术”的分论坛上,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表示:“自动驾驶在不远的将来对社会有深刻的影响。”
但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面临很多瓶颈,比如如何提升机器学习的稳定性,以及机器学习的透明性和AI的可解释性。
转化医学加速发展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结构生物学家雷蒙德·斯蒂文斯(Raymond Stevens)发表了对转化医学的看法。他认为,只有不断地推动基础科学和倡导国际合作才能将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共同进行生物医疗的研究,才能生产出成本低廉的治疗方法,让细胞和基因的疗法,以及生物药品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斯蒂文斯教授表示。
诺华全球CEO万思瀚(Vas Narasimhan)表示,创新对药物研发的至关重要。他以今年基因编辑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为例,认为前沿技术正在加速转化成为对药物研发有用的工具,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
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阿尔巴尼医学奖得主、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主任谢晓亮教授发表了“中和抗体有望成为新冠新疗法”的主题演讲。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谢晓亮教授的团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从康复期病人的血液中成功筛选到了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中和性抗体,而他们使用的筛选抗体的技术是一种叫做“高通量单细胞技术”的方法,这也是该技术在全球范围首次用于人源中和抗体的筛选。
伦理问题可以解决
在前沿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伦理方面的挑战难以避免。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沿科技不可避免地带来伦理方面的挑战,但是现在学术界整体的态度比较乐观,都认为技术会向好的应用方向发展。”
上个月,由蒲慕明院士牵头发起的“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简称“脑图谱”)宣布成立中国工作组。在谈到中国脑计划的推动进展时,蒲慕明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 在进展顺利,我认为中国脑计划很快就会推出,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有所动作。”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与中国脑计划提出的“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一致。“主体”是面向世界科学前沿,为解析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原理提供必要的支撑;“两翼”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重大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神经环路靶点;以及面向经济主战场,为类脑计算和脑机智能技术提供创新架构和模拟的基础。
根据此前“一体两翼”的布局,在未来15年内,我国的脑认知基础研究、类脑研究和脑重大疾病研究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部分领域起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