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的实施是为了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然而,尽管实名制普遍推行,人们却仍然经常接到骚扰电话、诈骗电话,这让大家感到困惑和疑惑。
难道这个措施是个“摆设”吗?
甚至有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为了电信运营商的利益,才故意让大家接到这么多骚扰电话。
于是,在深圳,大家开始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行动——“不接陌生电话”.
当有陌生人向他们提供一些工作机会的时候,他们就会说“非常好”,然后要求对方先给他们发一条短信。
可惜,这些短信大多数都是空白的,只有一个空格,这表明对方是一个诈骗分子。
所以,大家才说“它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那么,手机实名制难道真的是一个“摆设”吗?
诈骗分子是否不怕实名制?
自手机实名制实施以来,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交给”了运营商,如今我们连上个地铁都要使用手机,扫码进站,而手机中的支付软件全都是实名制的。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向外部释放我们的信息,但即便如此,诈骗电话也依然很多。
许多用户都会在手机上发现诈骗电话的标记,但却无法拦截。
许多人对这个情况表示愤怒:“我们都实名了,你们干什么还这么多诈骗电话?”
那么,为什么这些诈骗电话会如此猖獗呢?
肖教授指出,诈骗分子并不畏惧实名制。
他们不仅有大量非法购得的号码,还能将这些号码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转移,从而使其失去原来的信息。
运营商对此也表示无奈,他们承认“实名制并不是万能的”。
然而,肖教授表示,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止诈骗还是起到了作用的。
肖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包括通讯录。
所以,假如有一个人在验证电话中接到很多来电,都是陌生人打来的,情况就比较可疑。
然而,电话实名制不仅没有完全管控这些工作电话,就连诈骗电话也不在少数。
甚至,许多人在来电显示上看到的还是“对方是某某某单位的某某某”.
所以,诈骗分子的胆子越来越大,甚至以实名为名进行诈骗。
正如有人评论道:“这就像是你在商场购物,门口的保安给你贴了一个‘安检合格’的标签,于是你就放松了警惕,结果购物不久就发现被偷了”.
不管他们如何应对,诈骗分子的“生存”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说到底,诈骗分子只要拥有一个电话,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进行诈骗。
就算是实名制又如何,他们仍能在某些场合使用不需要实名的电话。
而且,诈骗分子往往使用的都是一些百元机甚至千元机,连接网络后就能实现转移。
因此,电子信息不只是针对诈骗的,所有信息也可能被用于诈骗。
仅凭实名制是无法保护个人信息的。
肖教授还指出一个问题:我们越来越多地接到诈骗电话,这可能归因于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装机”销售策略来回笼钱。
我们在购买手机套餐时常常会选择一些附带赠品的套餐。
运营商为了回笼资金,也会发送大量优惠套餐,甚至直接赠送手机和流量。
于是,我们的通讯录中又多了很多陌生人。
据肖教授统计,2018年的数据表明,双向实名后,国内的手机总量超过了16亿。
11亿的实名用户中,12亿个号码被调动,这样的数量是不可思议的。
这些号码中有许多是虚拟号码,许多人购买时并不需要实名,而是直接将旧号码注销,换上新号码来使用。
有人认为:虚拟号码,不需要实名购买,所以很好。
于是,虚拟号码大受欢迎。
然而,有些人将其用于不良用途,上演了一出“亡羊补牢”。
国家通讯管理机构也表示,减少虚拟号码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虚拟号码上网速度快,保存信息更加便利等原因,所以,虚拟号码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可怕的是,虚拟号码的占比还在增长。
然而,这样的虚拟号码使得信息处于非常不安全的状态。
黑客分子很容易通过这些虚拟号码获取用户的信息。
这样一来,虚拟号码就是双刃剑,既能够为人们带来好处,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负担。
尽管移动通信日益发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暴露出了更多漏洞。
不光是黑客,诈骗分子也不例外。
肖教授提到的“亡羊补牢”比喻的正是如此。
就像中国有句古话“要让黑心商人赚的钱再多也要让法律来横扫他们一样”。
可以看出我国的通信管理部门始终未能降低虚拟号码。
一些违法分子利用虚拟号码进行诈骗,甚至通过虚拟号码“再”持有其他虚拟号码。
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接到诈骗电话的原因。
有人怀疑通信管理部门的良心是否被狗吃了,“难道不怕被查封吗?”
这是因为虚拟号码持有者“非常隐秘”,他们的虚拟号码与真实身份难以绑定。
然而,肖教授认为,虚拟号码持有者“非常隐秘”是有想法的,他们并不惧怕。
但通信管理部门不认为持有虚拟号码就是违法。
如果通信管理部门担心,便会主动采取行动。
可能,通信管理部门认为对方的违法行为可能比对方的违法行为小。
如果通信管理部门做得不好,则是对社会的损害。
这种想法不能排除。
如果没有“利益勾结”,那么通信管理部的态度令人费解。
这就引发了许多人的猜疑,甚至网络传出许多“流言蜚语”。
这时,肖教授也很难说服大家。
因为他也很难理解通信管理部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肖教授说:“我很无奈。
毕竟,既不犯罪也不立法,哪里会有执法。
对方不认为自己违法,法律又如何去判定?
更何况,它们是持有虚拟号码的合法拥有者”。
肖教授说,一些人会问肖教授:“我们都实名了,你为什么还要接诈骗电话?”
肖教授无奈地说:“这不是我咎由自取吗?
毕竟我曾经有过‘贼心’。
虽然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但我们的生活却不能没有网络。
各大运营商也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内部监督机制,遏制这种不法行为。
他们的利益与我们的信息安全并不冲突,而是“相悖的”,所以,有必要加强法律法规来提升违法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或许会有更先进的通信工具来取代现有的手机。
同时,也有望出台更为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用户间的信息共享和警示机制,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教育和培训也应成为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内容,帮助人们识别和应对各种诈骗手段。
政府和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将推动智能防诈骗系统的研发和落地,为我们提供更安全的通信环境。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安全的通信网络,防止诈骗行为的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