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推出的手机号码实名制,初衷是美好的。监管机构和电信运营商们心怀着一颗净化市场、保护用户的赤子之心,试图通过实名制来遏制电信诈骗,打击那些动不动就来一通“我代表公安局”的电话。然而几年过去了,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诈骗电话和骚扰电话并未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减少,反而有增无减,甚至连电话里的“骗子先生”都开始变得更“贴心”了,仿佛对你的生活了如指掌。
问题出在哪儿呢?官方直营的手机卡确实严格执行了实名制,老百姓为了那张小小的SIM卡,身份证拍了一遍又一遍,但这些个人信息真的安全了吗?事实上,骗子们并不“老实”。他们善用虚拟号码进行诈骗,而这种虚拟号可以轻松获取,根本不需要“实名”,只需花点小钱,就能搞到大量的虚拟号手机卡。如此一来,实名制看似严格,但真正受制的是遵守规则的普通用户,而骗子们似乎找到了规避的捷径,依旧活跃在电话的另一端。
实名制推行的初衷确实是要对付电信诈骗,可到头来,老百姓跑了好几趟营业厅,翻箱倒柜找身份证,最终却换来个“裸奔”的信息环境——不仅电话那头的骗子依然健在,还能更加精准地找到你。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实名制,到底实名了谁,又保护了谁?
诈骗分子可不是吃素的。虽然官方手机卡是实名的,但骗子们却不需要费太大劲儿,他们依靠虚拟号码继续着“工作”,而这些虚拟号的手机卡并不需要实名登记。你或许会问,这些号是哪儿来的?很简单,黑市上花点小钱,虚拟号随你挑。于是,实名制政策下,老百姓的信息被锁定在大数据库里,而骗子们则在虚拟号的保护下继续“隐身作案”,实名制变成了只对守法用户有效的“摆设”。
再回过头看看,这些虚拟号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才是关键。实名制管得了合规运营商,却拦不住地下黑市;打击了老百姓的电话自由,却让骗子有了“保命符”。而这些非法虚拟号的泛滥,也暴露出监管漏洞的存在。实名制如同一把“好剑”,可是只挥向了老百姓,而那些真正需要管控的地下交易却依然猖獗。
那么,实名制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倒也不是。它的确让我们在购买正规手机卡时多了一道“门槛”,防止了个人身份信息被滥用到某种程度。但问题是,实名制的执行往往是“一刀切”,没有针对性的措施,结果让普通用户的生活被打扰,而骗子们却依然能用各种方式规避实名制的制约。
于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电话里的骗子越来越“贴心”了,骚扰电话越来越频繁了。老百姓可能会疑惑:“我都实名了,为什么还是被盯上?”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信息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售卖、被泄露。而且实名制越严格,信息被泄露后造成的风险就越大,因为骗子掌握的“战术情报”越来越详细。
这就像一个笑话:你以为实名制能抓住骗子,结果只是让骗子更轻松地找到你。对于那些完全不受制约的虚拟号用户,实名制成了一个空洞的威慑工具。没有严厉的打击和监管,虚拟号就像“钻法律漏洞”的钥匙,把骗子和骚扰电话的威胁传递到每个实名用户的手机上。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实名制到底是保护我们,还是保护骗子?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