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数据仓库软件巨头公司Teradata突然传出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公有云的普及让云原生数据仓库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而随着信创政策的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基础软件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并逐渐从底层软件向上层应用延伸。
数据仓库是一种分析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和处理数据。它的几大作用包括存储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处理密集的工作负载;以及查询生成报告,将其可视化并交付给最终用户。利用这种新的底层数据存储技术,企业可以基于数据库开发商业智能工具或机器学习工具。
过去几年,国外诞生了包括Snowflake、Databricks在内的数据仓库巨头公司,其中Snowflake公司获得了巴菲特的持股,目前市值超过560亿美元。
近两年来,国内信创产业迎来了空前发展机遇,也带动了数据库市场的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309亿元,占全球5.4%;预计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2021-2025年营收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3.4%。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包括Teradata在内的数据仓库厂商在金融和运营商行业有很高的部署率。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量爆发增长,在对海量数据管理方面,部署这些海外产品的成本是十分高昂的。”
尽管数据仓库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云技术的发展为新一代数据仓库降低成本以及更具弹性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云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数据库厂商提供了战略机遇。数据库已经从早期只有“增删查改”的简易功能,发展到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据仓”,再到存储各种数据的“数据湖”,并诞生了一大批数据库领域的创新企业。
王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早在三、四年前,很多国内数据库厂商就已经推出了一些替代方案,针对性地布局海外产品潜在客户市场以及迁移场景。“但目前还没有非常有优势的国内厂商,大家机会均等。”王楠表示。
借助国内的信创红利,传统国产数据库厂商从购买源码、借助开源走向自主研发,同时也开始向能源电力、运营商、交通等其他行业快速拓展。此外,云厂商、ICT厂商近年来也开始发力数据库市场,国产阵营日益强大,其中包括阿里云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以及华为的openGauss数据库等。
“中国的数据量与十年前相比,增长在100万倍量级,这催生了数据仓库的大量需求。”国内智能数据基础软件提供商柏睿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刘睿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金融、运营商、电力、能源等关键领域,国产的数据仓库产品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目前,中国的数据仓库技术创新企业主要有达梦数据、星环科技、柏睿数据、人大金仓、神舟通用等。星环科技自去年10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已超过35%。尽管这些企业目前的规模与传统数据库甲骨文、IBM等厂商相比仍然很小,但增速更快。
根据Gartner数据,2017至2021年期间,甲骨文和IBM等企业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原因是这些传统数据库厂商受制于原有架构,云转型较为缓慢。它们不仅在全球市场上面临包括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巨头公司的竞争,还在中国市场面临来自互联网头部企业及初创公司的竞争。
刘睿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资本尚未对数据库基础软件领域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与更偏“技术流”的美国资本市场相比,中国数据库企业的估值要大幅低于美国公司,行业参与者呈现“小而分散”的特点,尚未形成主导市场的头部企业。在他看来,随着跨国软件巨头的退出,将会进一步利好中国数据库基础软件。
王楠预计,随着一些海外巨头的退出,未来会向中国市场释放大量的数据仓库领域人才,人才的竞争也是当前阶段国内厂商竞争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