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返回舱着陆外表差异之谜

发表时间: 2024-11-06 11:14

每个大国都有自己的航天梦,梦想着载人航天,探索浩瀚的宇宙,神舟十八号顺利返回,举国欢腾,网友却盯上了返回舱外表——“焦黑”。

而这和印度的返回舱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印度的返回舱是非常干净的,一时间,网上各种声音都有,甚至有人开始唱衰中国航天技术,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航天器返回的"魔鬼旅程"

航天器返回地球可不是简单的掉下来,这更像是一场和大气层的激烈较量,速度和高温的极限挑战。

当航天器以几万公里的时速冲进大气层时,巨大的摩擦会让周围温度飙升,达到数千度,这个温度热到能熔化钢铁。

为了应对这道生死攸关的“鬼门关”,世界各国都绞尽脑汁,研发了各种隔热材料和技术,有人采用采用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来抵御高温,而中国,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全烧蚀”方案。

技术路线的抉择

中国航天器返回舱的“焦黑”外观,正是“全烧蚀”方案的标志。

这种方案的核心在于防热涂层,它会在高温下蒸发、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就像古代士兵用盾牌抵挡箭雨,用自身的损耗来保护身后的战友。

这种涂层燃烧后留下的碳化物,造成了返回舱外表“焦黑”的视觉效果,有一些人看到“焦黑”就觉得技术落后,甚至拿来和印度“干净”的返回舱作比较。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是,印度的返回舱看起来干净,是因为它飞得不够高,没有达到真正返回地球需要的高度,所以没经历过高温的考验。

就好比一个拳击手在练习沙袋,另一个却在真正的拳击台上浴血奋战,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印度的“加甘扬”计划,虽然号称使用了“碳化硅”材料和“氮气环绕”技术,但其飞行高度仅仅是近地轨道,与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返回地球的轨道高度相差甚远。

碳化硅材料虽然隔热效果挺好,但稳定性和散热能力还不如中国的防热涂层,另外,氮气环绕技术也不够稳定,要是长期保持有效的散热效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安全与效率的博弈

中国航天器返回舱采用的是三次降速法。

第一次降速,利用大气阻力减缓速度;第二次降速,打开伞形减速伞;最后,主伞展开,使返回舱平稳着陆。

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原始”,但却更加安全可靠,而美国等国家则用了发动机减速的方式,美国的方法,虽然能够更快地降低速度,减少返回舱表面的烧蚀,但同时也增加了技术难度和风险。

毕竟,在返回舱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安装发动机,还要携带燃料,无异于在火药桶里点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中国选择三次降速,并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为了确保安全。

在涉及宇航员生命安全的问题上,实用和可靠才是最重要的,面子工程再漂亮,也比不上安全重要。

技术真相

网络上关于中国返回舱“焦黑”的讨论,暴露了部分网民对航天技术的认知盲区,技术先进与否,不能只看表面。

返回舱表面的焦黑色,正说明它经历了真实的考验,这也是技术成熟的表现,而印度返回舱的“干净”,只是因为没有经历真正的挑战。

中国航天技术已经领先不少了,这可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总结的。

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就用上了新式的自洁防热涂层,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宇航员在返航时了解外面的情况,而地面的救援人员可以知道舱内宇航员的状态。

这正好说明中国在防热材料领域的实力领先。

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等方面,中国取得了不少让人瞩目的成绩,而印度的航天事业起步比较晚,技术基础也不太雄厚。

虽然印度也进行了一些返回舱着陆实验,但这些实验的难度和规模都远不及中国。

印度的“加甘扬”计划,至今仍未实现真正的载人航天,而中国早已实现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并拥有了自主研发的空间站。

在月球探测方面,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已经多次成功登陆月球,并带回了月球样品,而印度的月球探测计划则屡屡受挫,甚至有探测器直接坠毁。

这些都说明,中国在航天方面比印度强,中国航天技术之所以能领先,靠的是长期以来不断自主创新和持续投入。

与印度不一样,中国航天的发展主要靠自己,没有依赖外部技术,我们所有的技术成果都是自主研发和创新得来的。

不过美国在航天技术上确实很厉害,他们选择在返回舱安装发动机进行减速,也是一种技术路线的选择。

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降低速度,减少返回舱表面的烧蚀,但同时也增加了技术难度和风险,发动机减速需要更复杂的控制系统和更精密的制造工艺,对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印度一直渴望在航天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赶超中国甚至美国,他们花了大笔钱和很多人手来发展航天技术。

目前看来,印度在航天领域上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所以说印度的返回舱虽然看起来“干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技术更先进。

反而,这正好说明了他们在航天技术上的欠缺,他们的返回舱实验,大多是在低空进行的模拟实验,根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

所以说返回舱是“焦黑”还是“干净”,其实并不能直接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被表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航天技术。

参考资料:

【1】北青网——《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4.11.4。

【2】科普中国——《神舟十六航天员安全出舱!返回舱的照片有的黑有的金,怎么回事?》2023.11.2。

【3】澎湃新闻——《明查|嫦娥六号返回器比美印的更脏所以“技不如人”?不可信》2024.7.5。

【4】环球网——《路线图雄心勃勃,现实中诸多难题,印度载人航天准备好了吗?》20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