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大数据平台如何突破商业化困境?

发表时间: 2024-01-08 21:49

作 者丨石恩泽

编 辑丨孙超逸


2023年,中国AI“百模大战”兴起,成为每个公司老板都必补的功课。但AI究竟是什么?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的顶流“大数据”,让每个老板床头都摆了一本《大数据时代》。但大数据从概念到落地的效果,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显现。


2014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孵化成立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斗院”),专注大交通领域产业智能化升级,张帆被任命为北斗院首任院长。2017年,北斗院又迈出走向市场的步伐,深圳市北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简称“北斗智能”),张帆担任CEO,开始探索人工智能与交通上的结合。


近日,在与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对话中,张帆谈及自己对中国大数据到AI商业化突围的一番思考。在场景赋能上,他提出以“点多面广”的模式,将交通大数据的经验向外辐射到更多行业场景。


结合上述模式,张帆认为,在AI时代,原本停留在大屏幕上的数据,可以借助边缘侧硬件串珠成线,形成一个个更小的落地闭环,让AI前端应用成为大数据的出口。这种模式有利于形成大数据企业的壁垒,同时这也意味着AI的到来将让大数据在商业化上发生新变化——项目更轻、落地更快、覆盖面更广。而这一切的变化将在2024年来得更剧烈。


(深圳市北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帆)



“点多面广”,将交通场景经验向外辐射



2011年,赶上大数据浪潮,凭借多年在大数据上的学术积累,张帆作为深圳市孔雀人才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先进院”),在考察了医疗和交通两大热门赛道之后,张帆决定以更加标准化的交通场景为切入口,帮助政府运用大数据对公共交通运营做监管。


据张帆回忆,早期政府部门对大数据的应用侧重在监管方向。2014年,正值网约车兴起之际,张帆团队承接了一个政府研究性课题,专门研究出租车运营分析及网约车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之后张帆也凭借此契机,帮助深圳交通局优化大型交通枢纽车辆出行路线。“政府购买服务,再将服务提供给公众。这是数据交易最早期的商业模式”。张帆说。


然而,这里面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张帆,那就是大数据只能被少数人使用,无法铺开到各个节点,在日常决策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而这一切也在于,“算法模型和业务之间始终无法形成紧密的闭环”,张帆说。


为此,张帆开始尝试更多商业化的探索。2016年,张帆团队与深圳巴士集团联合落地了柔性定制公交项目“优点巴士”,将数据赋能运营决策,并通过前端APP普及开放给更多人使用。2017年,张帆团队又与深圳市轨道公安合作,研发基于地铁全线网站点的一套感知网络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异常人员挖掘和异常行为分析,助力地铁场景建立起一套立体安全防控平台,让异常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快响应。


对于这套立体安全防控平台的效果,张帆给出一组的数据:在2019年深圳地铁日均高峰客流近600万人的基础上,该系统辅助抓捕上千名逃犯。“北斗院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警用安全防范系统与通信系统技术规范,并且全国有14个城市的地铁公安也都使用了公司设计研发的立体安全防控平台,并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张帆说。


基于公交和地铁场景“点多面广”的经验积累,张帆团队将这个模式辐射至水务、电力、通信等场景里。而这些场景与地铁共同性在于,也有无数个类似地铁站一样遍布在城市里的公共节点,例如水泵站、配电房、通信铁塔等设施,覆盖面广,日常管理也是由点及面的网格化模式。


以此延伸,借助公共基础设施在AI时代的智能化提升的契机,北斗智能目标是跳脱出原本交通大数据平台的天花板,将技术延展至城市的每一个感知点,成为智慧城市的参与者。



以硬件带动形成“小闭环”,构建AI时代下的新壁垒



除了场景化上突围,大数据平台在AI时代下,也需要配合技术的演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若是还用以前建大数据平台的方式,依据AI时代下爆炸性增长的数据量,需要辅以建设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这将导致企业在平台建设上面临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张帆思考的突破方式是以“点”突破,提升边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将原本放在大数据平台上处理的数据前置,形成一套更快速反馈的小闭环。叠加公共基建网格化管理特性,若是各个节点都能成为“智能体(Agent)”,实时辅助人来做决策并执行有效行动,就能缩短响应时间及决策链条,提升整体的业务效能。


对此,张帆在采访中形象地将其形容为,“这相当于把每个节点的设备里都植入一个‘小博士’”。如此一来,企业将绕过了重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这座大山,用最小的成本,最大程度获取AI赋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纯软件平台的模式下,数据仅停留在大屏或看板上,这导致数据与企业自身流程没有形成紧密闭环。张帆认为,AI的到来能够让基层员工利用AI辅助决策的特性,让数据在每个节点做到实时分析,发挥出数据应有的价值,“让AI落实到业务上,成为大数据平台的出口。”张帆说。


基于这番思考,北斗智能在AI时代下找到大数据平台的细分价值,即以边端智能硬件切入,在重构的小闭环迭代中找到有别于AI大厂之外的生存之道。张帆进一步解释称,现在市面上,擅长AI软件的厂商,其特点是不轻易下沉做物联网设备的“控制”;物联网厂商则是聚焦于控制端的硬件,却没有很强的多模态算法开发能力。而北斗智能将综合两者之优势,以此构建AI时代下大数据平台的新壁垒。


目前北斗智能已完成3轮融资至A+轮,其中A轮获红杉资本领投,A+轮获政府引导性基金广东粤财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南山战新投等投资,并在2024年开启新一轮融资。


“2024年,我们将着重硬件市场推广,让‘小闭环’业务逻辑在市场被充分验证。”张帆说。


SFC

本期编辑 钟海玲 实习生 宋佳遥

突发!恒大汽车刘永灼,被刑拘


Wind崩了!同花顺、东财火速行动


日本再次地震!部分海域已变陆地,有海岸线向海中推进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