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大家关注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频频传来喜讯,大设施西翼、杭州国家人工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基地、零磁谷街及福源河提升改造工程、院士路中段四个项目均已开工。国之重器,火力全开!
根据国际零磁科学谷“2年拉开框架,3年基本成形,5年初显规模,9年总体建成”的建设时序(简称“‘2359’建设时序”),启动建设不到2年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已经全面拉开框架,进入加速建设阶段。
如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以赴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进入四季度,国际零磁科学谷各项目建设现场都呈现出一派“火力全开”的繁忙景象,不禁让人展开了对这片培育原始创新沃土的想象。
性能最强、空间最大
杭州国之重器又有新进展
“极弱磁大设施及五个交叉研究平台是国际零磁科学谷的创新之源。”据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零磁科学谷的区域面积虽然仅有2平方公里,但区域重点建设项目有26项,除了大设施本体项目外,在大设施东西两翼,还分布着五个交叉平台,担负着科技成果转化,推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任。
而大设施西翼项目则是其中的“重头戏”,它作为大设施配套项目之一,用地面积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将建设三个交叉研究平台,包括大型磁屏蔽空间技术交叉研究平台、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与仪器交叉研究平台和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工艺技术交叉研究平台(部分)。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建成后,三个交叉研究平台将通过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孵化,以“沿途下蛋”的模式,为培育未来产业打下基础,此外,还将为极弱磁大设施的研发、测试和技术验证提供关键平台,满足上游研发成果与下游成果转化的需求。
此外,“国之重器”也迎来新进展。极弱磁大设施全名为“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月极弱磁大设施本体的建设将迎来“第一锨”。建成后它将成为性能最强、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使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同时,去年开工的浦乐实业西地块项目(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工艺技术交叉研究平台)目前正抓紧施工,已处于地下室施工阶段。
等到大设施东翼项目明年开工,届时,国际零磁科学谷内的交叉研究平台将全部启动建设。
拓宽路网,开发空间
项目进度条不断刷新
今年以来,国际零磁科学谷项目施工与前期服务齐头并进,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包括大设施本体项目在内,今年新建续建项目就有10个,项目涉及零磁谷会客厅、交叉平台、学校和道路建设方方面面,总投资额度达79.4亿元。
以打通城市经络为例,这片依山临水的区域,已拉开了区域路网“骨骼”:目前,地铁四号线零磁谷站(原浦炬街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建成后将贯通零磁谷与多个杭州主城区,助力科创要素向国际零磁科学谷集聚;拓宽开通的杰青路,惠及附近的紫云实验学校学生家长,让出行更加便利;投资达2.8亿元的零磁谷街、福源河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也将极大提升区域整体环境。
而日前正式开工的另一个项目——浦沿公交停保基地项目,又名“杭州国家人工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基地项目”,更是对存量空间的又一创新开发。
据介绍,该项目也是杭州市首个公交停保基地拆复建复合开发利用项目,用地面积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建成后集产业研发、试制、生产、创新基地、公交停保、维修基地及地下车库等于一体,将保留并优化原有的公交停保功能,拓展国际零磁科学谷的工业及研发空间,有效实现土地的复合开发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推进“2359”建设时序,9月,高新区(滨江)零磁谷建设联合作战协调指挥中心正式启用,零磁谷·科学城规划建设指挥部、滨江环境零磁谷项目部、大设施研究院项目部、大装置研究院项目部及设计联合单位正式入驻,共同突破建设难点。
一项项部署,一次次推进,有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蹄疾步稳,为国际零磁科学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而国际零磁科学谷的建设也不负众望,正阔步向前。在这里,科技、产业、人才共生共荣,国际范、江南韵、生活味共存共美的美好蓝图,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