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打破国产数据库的瓶颈,推出国内首个全栈自主数据库

发表时间: 2023-06-07 10:53

2023年6月7日,华为云正式推出国内首款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分布式云数据库GaussDB。

据了解,GaussDB数据库成为当前国内唯一能够做到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国产品牌。

目前,GaussDB数据库已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支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的核心业务。面向未来,GaussDB数据库将进一步释放产业价值,从大行走向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从核心业务走向更多的一般业务,从金融走向千行百业。

国产品牌GaussDB

此前4月20日,华为宣布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并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就是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支撑华为MetaERP系统全面替换。

上述项目被认为是“华为有史以来牵涉面最广、复杂性最高的项目”,而GaussDB支撑海量数据、实时自动要求、强一致性的“超级账本”的迁移,创下了一次惊人的攻坚战绩。

在GaussDB支撑华为系统替换期间,为了保障“业务无感、数据不丢、报告准确”,MetaERP基于华为云数据复制服务DRS,35小时完成高度关联的3200亿行数据搬迁验证,利用周末时间完成ERP搬迁,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同时通过并行验证将生产环境业务流量实时导入新系统,用真实场景验证,做到上线后“0”缺陷。

这场攻坚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全栈软硬件自研造就了GaussDB的独特优势:针对多核的优化需掌控芯片内部机制,数据库做深度适配,计算、存储、网络围绕数据库深度优化,突破纯软件性能优化的天花板。

安全方面,GaussDB通过业界独有的全密态、防篡改技术,成为国内唯一获得最高安全认证CC EAL4+的数据库产品。华为MetaERP还通过全密态技术实现了核心账务数据的全流程密文保存和计算。

作为新一代分布式云数据库,GaussDB通过多维度的技术创新,在行业实践中构筑了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弹性、高智能(AI-Native)的技术优势,而在数据库替换场景中,又具备易部署、易迁移的特性。

在此情况下,GaussDB历经全球顶尖银行、运营商,包括公司内部华为终端云服务、华为集团IT等严苛场景的商用考验。目前,GaussDB已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支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的核心业务,此外,也服务了中海油、国家管网、国网陕西电力、首都公路发展集团等关键行业企业。

赋能金融

面向未来,GaussDB将进一步释放产业价值,从大行走向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从核心业务走向更多的一般业务,从金融行业走向其他对数据库有高要求的行业,从中国的创新场景走向全球的客户,给世界一个更优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金融应用系统面临处理海量数据、专用大机硬件不可获得、数据库安全事件频出等一系列挑战,传统集中式数据库的短板日益凸显。而追寻分布式弹性伸缩、软件可靠、全方位安全、智能化的数据库已是大势所趋。

对金融领域来说,GaussDB的出现意味着金融科技自主创新翻开新篇章。

据了解,GaussDB全栈软硬件协同,打造极致高可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基于GaussDB,为全行6亿多个人客户提供日均20亿笔的处理能力,处理效率提升30%。

在满足金融大机业务的高可用性上,GaussDB和工行联创推出的国内首个双集群强一致方案,真正实现核心业务的数据零丢失,RTO(故障倒换时间)10倍缩短。

在满足金融核心交易场景的高性能上,华为和招商银行联创的Ustore存储引擎,让系统在高并发频繁更新下,性能长期保持稳定,相比国内其他同类产品,真正做到全天候无抖动。

同时,作为全球首个AI-Native数据库,GaussDB真正做到了高智能,可提供从应用开发到运维阶段全流程的数据库智能化体验,在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联创中实现了故障诊断效率5倍提升。

未来,GaussDB将从大行走向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从核心业务走向更多的一般业务。金融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也将因为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国产品牌而“更上一层楼”,翻开新篇章。#华为发布国内首个全栈自主数据库##国产数据库重大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由企业供稿,所涉及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