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器三十年:一场风云激荡的往事回顾

发表时间: 2024-06-03 16:11

自1993年我国首台超级计算机问世以来,服务器产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服务器产业一直遵循着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然而,由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限制,中国服务器产业一直未能完全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

这不单是服务器的问题,是所有IT产业面临的终极问题。

本文探讨了2010年前后至今的10多年,中国本土服务器厂商如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际环境变化中崛起,成为行业主导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篇幅较长,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

大时代背景

与全球IT产业的发展历程相似,美国及其日本、欧洲等地区在服务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定义了服务器技术并控制了国际市场。

大约在1950年代,中国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但当时国内IT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到了1964年,IBM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服务器大型机360。紧接着在1965年,日本电气公司(NEC)也推出了第一台小型计算机。

面对国外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展巨型计算机"的战略构想。这标志着中国开始重视并着手发展本土的IT产业,特别是高性能计算领域。

IBM360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首台超级计算机"银河-I",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超级计算机的国家。"银河-I"是基于电子管技术的设备,凝聚了国防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真是用“笔和纸”画出来的。

1989年,康柏公司推出了首款采用英特尔芯片的x86架构服务器。这款服务器以其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推动了服务器技术的普及。

1993年,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台超级计算机"曙光一号"问世,同年,浪潮集团在新加坡研制成功中国首台小型计算机。这两台机器都是国家"863计划"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服务器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曙光一号

遗憾的是,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中国迫切希望通过市场或资本获取技术,中国服务器产业逐渐放弃了自主研发的小型机和自研架构,转而全面采用基于英特尔x86架构的主流技术路线,(前20年,AMD架构的很少)。

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和跟随,中国本土服务器厂商在2013年第二季度首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越了惠普、IBM和戴尔等国外厂商。

2013年斯诺登事件的爆发,促使全球各国开始重视自主可控,中国也不例外。在科技创新和安全的驱动下,中国服务器厂商迎来了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

在迎接自己的时代中,华为、浪潮、曙光、新华三、联想都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选择未来的成长?

华为服务器:失落的金杯

华为在服务器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并主要在运营商市场进行销售。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华为计划将服务器业务发展为一个独立的产品线。凭借华为的技术实力和销售网络,技术与销售渠道都不是问题。唯一的挑战在于行业的认可度,以及华为能否持续投入并适应中美关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华为服务器始于运营商,终于云计算。

1.1 摇摆的定位

2010年,华为决定进军IT市场,任正非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会议,目的是统一团队的思想和方向。随后在2011年,华为成立了IT产品线和企业业务集团(BG),并逐步提升了华为服务器的知名度。

在2011年至2014年的这段时间里,华为的IT产品线面临亏损。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最多时达到上万人。当时的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感到焦虑,他在媒体采访中经常强调云计算为IT产品线带来的机遇,并在重要会议上自信地承诺,IT产品线的营收将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2014年,上海世博中心,华为HCC万人大会。

2014 上海HCC大会

轮值CEO徐直军说:“只有成为领先的IT公司,华为才有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导者。”在会后媒体采访中,徐直军又说:“他们都怀疑华为到底会不会做企业市场?到现在没有人怀疑了。”

从2014年开始,华为加大了对服务器业务的宣传力度。

华为的服务器战略非常明确:推出高性能产品并积极参与行业评比。当时,华为推出了业界领先的八路服务器,并在年底发布了"FusionServer"全新品牌。华为服务器在TPC、SPEC、Linkpack和HPCC等多个权威评测体系中屡获佳绩,不断提升技术实力。

2014年上半年,华为服务器的同比增长率达到48.7%,主要得益于企业客户、海外市场和解决方案的贡献。在随后的几年中,华为服务器的年增长率持续超过中国市场的平均水平,稳居中国市场第二的位置,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较低的基数。

华为服务器历经10多位总经理更迭,反映出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挑战。邱隆任职时间最长,从2011年到2019年,期间服务器业务营收一度接近70亿美元(约合500多亿元人民币)。

华为服务器面临的两大纠结:

1. 盈利问题:服务器行业毛利润通常在10%左右,而华为要求每条产品线分摊20%给集团成本。后来经过特批,服务器的成本分摊降至个位数。

2. 与企业BG和云业务的关系:服务器、云服务、企业BG和存储等业务在销售平台和出货归属上存在界定问题,这为后来云BU、云BG的多次分合埋下伏笔。

但华为始终保持在25%以上的毛利,低于这个利润,比如互联网行业,华为服务器不碰,一台都没有卖。

1.2  5亿美金的小型机

在服务器行业,英特尔的芯片扮演着关键角色。华为是少数能在产品初期就与英特尔紧密合作的厂商之一(业内只有三家:惠普、IBM、华为。浪潮是2006年加入的英特尔PSR战略合作伙伴),显示出其技术实力。华为还参与了“863计划”中的32位小型机研发,并成功通过验收。

然而,由于美国的密切关注,华为曾准备退还“863计划”的资金,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2014年,华为推出了KunLun小型机,但未大规模商业化。浪潮K1系统采用安腾系统,华为则采用至强路线。

直到2016年,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32路开放架构小型机KunLun标志着其在服务器领域的重大突破。

2016年发布kunlun现场

华为的KunLun最高销售额5亿美金左右。

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包括禁止英特尔授权高端服务器互联协议,没有授权,KunLun团队随之解散。

随后几年,华为服务器业务与IT产品线、企业BG和云业务的多次调整,让外界感到困惑。2020年1月,华为云与计算BG成立;2021年4月又被撤销。

主要原因是华为高层对服务器业务的盈利前景存在分歧,不确定是应该整合还是单独成立相关业务部门。

1.3一晚上卖给河南

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加入贸易黑名单,随后制裁升级,芯片供应受限,多家子公司被纳入实体清单。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华为出售了荣耀品牌,并考虑出售服务器业务。

原计划以约100亿美元出售给苏州国资委,但因当地政坛变动和认知差异,交易告吹。华为迅速转向其他地区政府,河南政府积极响应,迅速达成交易

最终,华为以低于原计划的价格,分期支付方式,将服务器业务出售给河南政府。这笔交易对华为来说,是应对严峻形势的策略调整,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资金储备。

2021年9月13日超聚变数字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华为控股。11月5日落地河南,华为退出,河南超聚能100%持股。12月18日,郑州产线首台服务器正式下线。

超聚变官网截图

超聚变专注于技术创新和生态系统建设,最近的产业战略是:最强的双生态/南北向安全异构,以及使能绿色算力网络的无边界计算。

根据Gartner 2019-2021Q1的最新统计数据,FusionServer在服务器中国区整体出货量排名中位于第二。

至此,世上再无华为牌服务器。但FusionServer薪火相传,活下去,恢复供应链,让客户重获信心是关键词。

2.浪潮信息:超车的现实版本

浪潮集团在1993年成功研发了国内首款服务器SMP2000,并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器事业部,从而成为中国服务器行业的先驱。后来,浪潮集团的服务器业务部门独立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浪潮信息公司。

自1993年起,中国的服务器产业和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面临着来自国外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在政府采购中,国内产品往往被限制采购,而进口产品则享有优先权。国外厂商利用其高端产品的高利润优势,将中低端服务器的价格压得很低,使得国产服务器在价格战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即使是IBM的服务器,价格也只比国产的高出50元。

然而,到了2010年左右,情况开始出现转变

篇幅太长,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

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