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如何捕捉人工智能的机遇?

发表时间: 2024-06-14 16:28

来源:【新闻战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使用该技术仍存在不小的风险和挑战。主流媒体对于人工智能的运用,需要审时度势,保持理性态度,努力兴利防患。

当前,伴随新一代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新闻媒体进入智能化“快车道”。我国众多媒体单位也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新时代媒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媒体领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从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出发,深刻掌握除生产力三要素外的两个新作用力——科技因素和数据要素,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高效率和准确性或将大幅度提高新闻传播的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2019年的“智能+”,再到今年的“人工智能+”,我国持续积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着力在不同阶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人工智能+”行动正为新时代主流媒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启新篇章。

但与此同时,使用该技术仍存在不小的风险和挑战,且这种挑战是全方位、全球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最近发布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双方致力于共同推进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安全,从中可见一斑。主流媒体对于人工智能的运用,需要审时度势,保持理性态度来认真对待。

新技术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通过调研全国一些主流媒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情况,笔者发现,现阶段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但不少媒体没有具体发展规划及技术体系。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生产模式将会颠覆整体信息传播格局,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使传播指向一个更加开放系统的可能性。智能传播时代,有规划发展才有体系,但一些媒体比较被动,认为从人工智能开发到媒体应用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人工智能正如潮水般袭来,一些媒体由于没有具体的技术发展规划,对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度和成熟度不够,资金投入和技术更新跟不上,拆东墙补西墙,长此以往可能丧失先机。

媒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有待加强。鉴于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缺少专业化应用、创造性运用,对智能变革的适应度较低;真正熟悉前沿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的人才也还比较缺乏,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产品,重构传播力、重塑影响力不够。比如,大多数媒体仍缺少可用的推荐算法及智能分发能力支持,无法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精准推送内容,从而限制了内容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较大挑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一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推送的资讯推荐易造成“信息茧房”。人工智能的信息分发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容易形成导致受众视野窄化和观点极化的“信息茧房”。媒介技术的进步可能使受众更容易和兴趣相投的人产生联结,进而加剧价值观念的分化。一旦错误的政治观念、价值偏好等有害信息被植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过程中,用户很难察觉到其意识形态渗透,可能增加意识形态风险。二是人工智能很容易对音频、视频和图像等进行深度伪造,假新闻“有图有真相有信源”使得新闻真假难辨。三是主流媒体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方式及效能受到影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引领者,主流媒体往往通过议题设置影响公众对热点重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在社会主流舆论的形成、传播、引导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回音室效应”“过滤气泡”等概念描述的便是这类负面效果。“回音室效应”是指当人们过多地接触其所偏好的信息,其对于现实的判断可能会被扭曲;“过滤气泡”描述的是另一种情况:人们不喜欢或不同意的新闻内容会被自动过滤掉,而这会缩小其认知范围,从而不能看清事情的全貌,影响其判断和决策。

人工智能的自动生成易出现内容把控难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所谓“合成谬误”,是指分别看是使用得当的手段,合用时产生的效果却可能不当;局部而言合理、有效率的选择,合起来却可能会出现一些谬误。二是数字内容生产多为连续进行、自动生成、不断累积,可能导致所生成内容中的微小误差不断累积,也可称为累积谬误或隐含偏差。

算法推荐重构新闻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算法推荐对传播效果的量化采集和分析,实现了用户点击、转发乃至评价行为的数据化和透明化。算法推荐模式下的新闻传播,其舆论引导效果可以通过直观、精准的数据透明化呈现。因此,算法推荐给原本属于主流媒体优势的新闻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带来挑战,一些新媒体可能会为了追流量、博眼球而使新闻价值判断出现偏差。

职业道德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库内容来自现有内容产品,如果发生滥用就可能导致信息质量下降和虚假新闻的传播,甚至涉及侵权问题。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普及,随之而来的版权归属等问题出现诸多争议。因此,媒体记者作为使用人,应当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担负编辑和审查责任,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稳健推进人工智能拓展应用

发展媒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今媒体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为媒体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出现如上一些问题,要谋划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发展,建议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制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划。在国际层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视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纷纷出台人工智能规划和相关政策,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我国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人工智能三步走目标,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鉴于此,媒体行业也应迅速制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营造共同建设智能化媒体的良好氛围。

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一方面,要迅速应用,全面覆盖。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其之所以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积极拥抱先进技术、新兴技术。面对人工智能,集团应继续坚持建用并重、平台自有、实用管用的原则,加强人工智能平台建设。以迭代升级“新重庆”客户端为契机,依托重庆日报强大的时政采访报道资源,汇聚华龙网、上游新闻等集团媒体融合骨干力量,携手全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共建共享大平台。同时,依托重庆号,聚合重庆各级政务部门、社团、协会、国企、校园、医院等媒体资源,努力打造一个群体多元、形态丰富、内容精彩、共建共享、深度触达广泛用户的客户端,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重庆第一端。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新重庆”客户端将不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改进提升有关技术,与内容创作者共享技术。另一方面,加强研发,持续发展,推进技术创新项目化。项目化可以推动媒体集团内部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也可以加强对外输出,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化的主体一般是传媒领域、高校、通信领域的研究院,目前许多地方均建立了有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院,其主要职能一是定期推出全国及有关行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报告,二是加强研发技术的项目化输出,有关企业、媒体单位采购后,再将信息反馈给研究院,最终形成一个技术不断进步的闭环。同时,项目化未来还可以发展为产权化,只有将产权合法化,才能把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创造更大效益。新闻媒体可以项目化方式,积极引入行业大模型建设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研究室,并形成应用成果,赋能采编生产。

加强人工智能环境下意识形态管理。主流媒体主要的生产流程集中在策、采、编、发、播等方面,加强对各环节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人防+技防”才能起到更好效果。一方面,要加强每个环节的管控。新闻媒体的稿件一般是先策划、采访、收集素材,然后成稿发布。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记者编辑的辅助工具,基本可以覆盖上述流程,但算法推荐容易出现“过滤气泡”“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等负面效果和谬误衍生,因此,在策、采、编、发、播每个环节,都应该设置审查岗位,倒查存在的问题,避免错误出现。这些人员应由采编经验和审校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另一方面,要加强审读反馈技术的应用。传媒审读的技术系统,实际上就是一道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的“安全阀”,其职能定位不同于新闻媒体传统的刊(播、发)前审校把关机制,而是在刊发推播之后新增的一个监测审读、跟踪研判把关环节。搭建“专业人员+智能技术”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平台(报刊网端微、第三方账号等)、全天候(全年每天24小时)、全形态(文图、音视频、广告及其他媒介元素)全方位监测审读服务。

加强新兴技术人才培养使用。一是加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人工智能、算法等理论课程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全力培养更多熟悉新兴技术的采编人才。二是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媒体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协同合作,派遣有关技术人员、采编人员到一些具有成熟人工智能应用经验的单位、机构、学校进行学习,同时引入高科技企业、高校、央媒等资源,共同参与项目研发、技术研究、平台建设,确保有关人员把学到的经验应用到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从而驱动媒体技术革新。

优化适合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方面,继续以建设智能化媒体为目标,进一步拓展创新平台,推动建立“媒体融合实验室”;另一方面,媒体的考核向优秀技术应用倾斜,媒体单位应更加重视融媒体新闻产品,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对其中优秀作品予以更大奖励。

(作者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6月(上)。

责任编辑:武艳珍

新媒体编辑:曹雅芳

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来看总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探索

人工智能条件下的 “媒体再融合”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刘长发等 | “理响青年”:理论宣传的视频化创新

本文来自【新闻战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