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周刊:AIGC创作内容引发版权争议

发表时间: 2023-12-13 13:12




AI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编者按 “一键出图”“三言两语生成大师作品”“文字图片生成高清视频”……日渐成熟且正实现规模化商用的AI技术,一方面在持续刷新人们对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传统认知,另一方面也让社会对传统行业心生担忧。此时谈及AI时代的版权保护和适用或许正恰逢其时。毕竟,对期待通过包括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内的AI技术手段商用带来巨额利润和行业颠覆的群体而言,越早厘清和面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适用边界,就越能尽快形成适应AI时代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护航AI技术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胡畔



AI作画,版权归谁?

“当下的根本痛点是AI工具出现后,人类的原创权利保护难度加大。必须先解决了人类的原创版权保护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AI生成作品的版权保护。”已在插画领域深耕多年的“二次元”插画师卿辞(ID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直言道。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一起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著作权侵权纠纷作出一审判决,明确AI绘图工具使用者对AI生成的图片享有著作权,引发热议。

案情显示,原告使用AI软件通过输入提示词等方式生成了涉案图片,并发布于某网络平台,后该图片被被告使用并发布于另一网络平台,且被截去了署名水印。对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被告严重侵犯了其享有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5000元,并赔礼道歉。

“在人的原创版权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之前,一切的AI生成作品版权保护都是空谈。”在卿辞看来,毕竟,AI生成作品主要基于大量的数据训练所得,而大量原创作品的投喂正是AIGC模型得以形成和完善的根源所在。

而如何界定是否投入了原创工作内容作为作品创作的来源正是前述案件的关键点。

在判决书中,北京互联网法院指出,该案主要涉及三大争议点:一是涉案图片是否构成作品,构成何种类型作品;二是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图片的著作权;三是被诉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被告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认为,涉案图片符合作品的定义,属于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原告是直接根据需要对涉案人工智能模型进行相关设置,并最终选定涉案图片的人,涉案图片是基于原告的智力投入直接产生的,且体现出了原告的个性化表达,故原告是涉案图片的作者,享有涉案图片的著作权。被告未经原告许可使用涉案图片且截去了其署名水印,侵害了原告就涉案图片享有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判处被告公开道歉不少于24小时,并向原告赔偿500元。

这是国内首例针对AI绘画图片版权纠纷作出的判决。在当前法律尚不能准确适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在开发与应用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侵权问题的情况下,这一判决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

但也要注意,是否能以此作为后续界定AI领域中所涉版权纠纷的判断依据,还不能过早下断言。

事实上,随着AIGC在内容创作领域崭露头角,随之而来的版权纠纷就不曾间断。

今年年初,美国三名漫画家针对包括Stability AI在内的三家AIGC商业应用公司,在加州北区法院发起集体诉讼,指控Stability AI研发的Stable Diffusion模型以及三名被告各自推出的、基于上述模型开发的付费AI图像生成工具构成版权侵权。

2月15日,《华尔街日报》记者弗朗西斯科·马可尼(Francesco Marconi)也公开指责Open AI公司未经授权大量使用路透社、纽约时报、卫报、BBC等主流媒体的文章,训练ChatGPT模型,但从未支付任何费用。

显然,在AI时代,AI生成作品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正成为AI技术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解决版权问题也成为保障创作者权益和推动AI应用发展的关键一步。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地运用在实践中,它具有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能等诸多优势。经过大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不论在文学创作、音乐制作还是绘画创意方面,均表现出高超的创造力,其独立创作的作品可媲美甚至超越人类,这使得明确AI作品版权归属,成为一个现实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重要单元“2023国际版权论坛”上如是表示。

毫无疑问,目前,我国在AI领域的版权政策和法规尚有大片留白,对于AI生成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是否认定为人的智力成果等,都亟须在法规层面予以明确。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尽管目前AI生成作品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有一些尚未被界定清楚的法律问题,但这并不是当下最根本的痛点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确保AI训练数据和生成内容的版权合规性,这是应对未来法律挑战的必经之路。在法律不确定性下,为AI创新和版权保护建立更健康的生态,任重而道远。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视点丨“三个统筹”传递2024年经济工作新动向

●解读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时报时评丨消费投资“双轮”驱动扩内需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