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6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的惊人扩张

发表时间: 2024-06-09 08:08

6月4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该厅日前印发《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夯实技术底座,加强主体培育,优化产业生态,将陕西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

《方案》提出,到2024年,建设2—3个人工智能产业园,新增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新增100家制造业企业通过DCMM贯标,加快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3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50个以上。 到2026年,建成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智能算力、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软硬件等5个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重点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普及应用,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赋能水平迈上新台阶。

强化算力供给。2024年,建设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陕西电信算力中心、安康智算中心(一期)等项目,新增30家以上企业应用智能算力。整合省内算力资源,建设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到2026年,建设运营智能算力3000P以上,可统筹的公共智能算力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建设一批工业领域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和企业级智能算力平台,提升面向制造业的算力供给、运营、管理能力。定期发布智能算力供应商清单,推广算力券、智能算力车等,鼓励采购智能算力服务。

加强试点示范。加快建设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西安等地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高新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行先试,创建产业发展先导区。2024年,开展3场“人工智能+”行动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地市行活动;先行开展陕西能源化工交易所大模型+工业电商等5个应用试点,新增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20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累计达15家以上;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到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