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分离的历史演变:为何我们需要这样做?

发表时间: 2021-12-03 16:41

本文从历史演变一步步讲述为什么要前后端分离,以及前后端分离的优点

洪荒时代-大名鼎鼎 MVC 架构

比如当你要使用 JSP 或者 ASP,PHP 来发开一个网站就如下图所示


MVC架构


流程大致为:

请求被发送到服务器,Controller 开始处理请求,通过计算和数据库 CURD 最后得到很多需要视图层展示数据 发送到 View 视图层

视图层本质上就是模板引擎,通过从 Controller 拿到的处理好的数据,通过变量替换,最后得到一个用于浏览器展示的 HTML 片段,最终被发送到浏览器

那么,当时的开发方式和流程大致如下:

这种开发方式下面会有很多弊端,比如:

  1. 前端在开发过程中严重依赖后端,在后端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前端只能写好静态页面后就等着
  2. 前端必须要会使用后端的模板引擎的语法。A 公司用 JSP,B 公司用 C#,C 公司用 PHP,最终导致前端要学的语言越来越多
  3. 前端需要搭建后端的环境,同上一条,ABC 公司不同的语言 ,前端就要搭建不同的环境
  4. 模板引擎嵌套完毕,发现与预期不符合,静态页面返工完后还需要再来一次嵌套的工作
  5. 后端对前端是黑盒,有哪些字段,有哪些方法能用基本靠经验或者后端告知。调试难度非常大。
  6. 纯前端的性能优化有限,因为后端的性能足以决定前端的整个渲染性能。

可能会出现如下场景:

  • 前端:”我这里没问题啊。后端,你那里正常么?”
  • 后端:”我这里不正常啊。要不你过来看一下吧?”
  • 前端:”一时我也看不出问题,我也没环境,怎么办?”
  • 后端:”你没环境,坐我这边调吧。”
  • 然后,前端就非常无奈地在那调代码了。

因为前端无法单独调试。一方面开发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引发公司内部人员上的矛盾。

另外,让前端去尝试读懂每一种模板语言的代码,其实也是种折磨,比如:

<body><%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String name=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out.print(name);%></body>

又比如:

<ul>   <li <if condition="$catlist['id'] eq $cid || $catlist['id'] eq $category['pid']">class="on"</if>> <a href="{$catlist.url}" class="v1"><span>{$catlist.title}</span></a>        <if condition="$catlist.child">          <dl class="snv-index-sub1">            <volist name="catlist['child']" id="v">              <dd <if condition="$v['id'] eq $cid || $v['id'] eq $category['pid']">class="ok"</if>> <a href="{$v.url}" <if condition="$v.child">class="v2"</if>>{$v.title}</a>                <if condition="$v.child">                  <dl class="snv-index-sub2">                    <volist name="v['child']" id="vv">                      <dd <if condition="$vv['id'] eq $cid || $vv['id'] eq $category['pid']">class="ok"</if>> <a href="{$vv.url}" class="v3">{$vv.title}</a> </dd>                    </volist>                  </dl>                </if>              </dd>            </volist>          </dl>        </if>    </li></ul>


这种方式耦合性太强。就算用了模板引擎,也不可避免地要去重新学习该模板引擎的模板语法。

改革时代-数据分离

前端负责开发页面,通过接口(Ajax)获取数据,采用 JQuery 等 DOM 操作库对页面进行数据和交互的操作,最终是由前端把页面渲染出来。

此时整体结构如下:


此时流程如下:

  1. 浏览器发送请求,后端 Controller 接受请求,并通过路由返回 HTML
  2. 浏览器加载服务器返回的 HTML,并去加载页面里的 JS 和 CSS
  3. JS 发送 AJAX 请求,从后端服务那里获取数据
  4. 接口返回 JSON 数据,页面解析 JSON 数据,并通过 JS 的操作渲染到页面里

但这仅仅是数据分离。

因为页面的路由还掌握在后端手里。前端只能在后端分配好的路由里面干活。

好处当然也有,就是后端不用再去学习任何后端代码了,专注于前端开发即可。

缺点也很明显,每个页面都要加载一遍资源。前端仍然不够独立。很多前端设计受限于后端。并且从此时开始暴露了一个问题:SEO

分离时代-前后端分离

前端范围持续扩大。Controller 层也属于前端的一部分。

在这一时期 前端:负责 View 和 Controller 层。

后端:只负责 Model 层,业务处理/数据等。

此时架构图如下:


前端完全接管了浏览器,后端只负责提供接口

好处有哪些呢:

  1. 前端可以自主发挥视图层的设计,包括代码复用,设计模式,算法等等
  2. 前端可以对整个渲染层面做最大的性能优化,不再受限于后端
  3. 前端可以独立自己的一套环境和工具包,不用再去学习别的语言和工具

同时,此时也诞生了很多库和框架。

模块加载工具:RequireJS,SeaJS

模板引擎:Artemplate,UnderscoreJS,tmpJS

前端框架:Backbone,Angular.js

单页应用框架:Angular,React,Vue (这个Angular 指的是 Angular2 开始的版本,和 Angular.js 不是一个东西)

同时,此时开发流程也变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样子

  1. 后端根据产品文档和 PRD 输出接口文档
  2. 前端根据产品文档和 PRD 以及 UI 稿开发前端页面
  3. 前端根据后端的接口文档开始开发交互逻辑
  4. 前后端联调
  5. 测试上线

大前端时代 Backend For Frontend

随着时代的发展,前后端分离也有一些弊端展现,比如首屏渲染缓慢,无法 SEO 等。

后端也慢慢地升级到微服务架构,并不想再关注页面的数据整合。而是只想关注服务自身。

并且由于,APP 时代的来临,后端要为了 APP 和 PC 不同的前端页面展示提供不同的数据包装。

所以前端将 BFF (Backend For Frontend)也接纳进前端的范畴

用 NodeJS 来实现 从浏览器 到 Server 的 最后一层桥梁

此时架构如下:


这样的好处有哪些呢?

1.前端来实现平台的差异化数据接口

APP,PC 界面展示逻辑如果不一样。此时界面展示逻辑由 NodeJS 层自己维护。如果产品经理中途想要改动界面什么的,可以由前端自己专职维护,后端无需操心。前后端各司其职,后端专注自己的业务逻辑开发,前端专注产品效果开发。

2.前端聚合接口来提升浏览器端的性能

后端由于微服务架构的划分,一个页面需要的数据往往要由多个接口来完成,无形增加了请求的成本。浏览器在同一个 TCP 上向同一个域名发送的请求是有限的。所以前端完全可以在 BFF 层将微服务的接口聚合,这样页面中只要请求一个接口

3.SEO友好

React,Vue,Angular 更是有同构 SSR 的技术,来解决前后端分离不能 SEO 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首屏渲染走 NodeJS 服务器渲染。后续页面跳转仍然是单页的形式。这样既能让搜索引擎的爬虫爬到数据,又能解决首屏渲染慢的问题。还能保证单页 SPA 应用的优势,资源只用加载一份,切页面不用重新加载资源。

结语

前后端分离有很多优势,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学习成本,沟通成本,性能优化。同时也变相的帮助后端更加简单独立的完成后端部分,如果需要 SEO,需要首屏性能,还可以通过 SSR 的技术用 NodeJS 来实现。

但是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前端的学习成本。本来前端只需要掌管视图的部分。现在因为数据层,交互层,以及 BFF 都划分到前端了,前端必须对公司的业务流程有深入的了解,也要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不过这种模式下后端可能会觉得,前端夺权,前端在抢活。但是时代是在进步的,需要不断地往前走。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谁想要被时代所抛弃呢?

加油啊,各位前后端开发者们!!!

后面会有一篇专门详细说一说,前后端分离的情况下,做SEO优化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细节操作。方法其实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