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苹果,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科技圈有个大瓜,两个巨头杠上了,一个叫微信,另一个是苹果。
本来嘛,这两位一个是国民级应用,一个是高端手机的代表,井水不犯河水。可偏偏,最近有消息传出来,说微信可能不支持iOS16系统了。这下好了,本来期待着新系统新功能的用户直接傻眼了。你说这升级系统吧,万一微信用不了,那手机基本就变成“砖头”了;可要是不升级吧,看着别人用着新系统新功能,心里又痒痒的。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表面上看,是微信和苹果之间的一次产品兼容性问题,可往深了挖,却牵扯出一系列关于用户体验、商业利益、科技生态的复杂问题。
说白了,这次事件就是一场大型“宫斗剧”,而我们这些普通用户,就是被夹在中间的“小可怜”。
要说起来,微信和苹果的关系,那可真是一言难尽。想当年,微信刚出来那会儿,也是靠着iOS系统开放的生态环境,迅速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如今的国民级应用。那时候,两家的关系,那叫一个蜜里调油,亲密无间。
可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微信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它和苹果之间的“蜜月期”也渐渐走向了终点。
矛盾的爆发点,说起来也很现实,那就是“钱”。
苹果作为iOS系统的掌控者,一直以来都对AppStore有着严格的控制权。
所有应用内的虚拟商品交易,苹果都要从中抽取30%的佣金。这对那些以虚拟商品交易为主的应用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微信作为一款超级App,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微信本身不靠卖虚拟商品赚钱,但它旗下的微信支付,可是移动支付领域的巨头。而微信支付在很多场景下的交易,都是需要通过AppStore完成的。
这就意味着,微信支付的每一笔交易,苹果都要从中分一杯羹。
这你能忍?反正腾讯是忍不了。于是,一场关于“30%抽成”的博弈,就在微信和苹果之间拉开了序幕。
2018年,微信和苹果就因为“打赏”功能,公开“撕”了一回。当时,苹果要求微信把“打赏”功能纳入应用内购买,并按规定缴纳30%的佣金。而微信则认为,“打赏”是用户对内容创作者的自愿赞赏行为,不属于虚拟商品交易,不应该被苹果抽成。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最终,微信选择了“硬刚”,直接关闭了iOS版本的“打赏”功能。
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无数内容创作者的收入,也引发了大量iOS用户的强烈不满。迫于舆论压力,苹果最终做出了妥协,允许微信在不使用苹果支付系统的情况下,恢复“打赏”功能。
尽管这场“打赏之争”最终以微信的“胜利”告终,但也给两家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这一次,关于微信可能不再兼容iOS16系统的传闻,更是将两家的矛盾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科技巨头该如何抉择?
平心而论,微信和苹果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站在微信的角度,它当然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扩大用户规模,维护自身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兼容主流的操作系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是,微信也不可能为了兼容iOS系统,而放弃自身的核心利益,任由苹果“薅羊毛”。
而站在苹果的角度,它也有自己的难处。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利润最大化自然是首要目标。AppStore作为苹果重要的收入来源,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对应用内购买的抽成。而且,苹果一直以来都以其封闭的生态系统为傲,认为这是保证用户体验和数据安全的关键。
因此,苹果也不可能为了迁就微信,而轻易改变自己的规则。
说到底,微信和苹果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
用户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流畅的使用体验,而科技公司则需要考虑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发展战略。
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科技公司该如何抉择?
也许有人会说,科技公司应该以用户利益为重,毕竟用户才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
这话听起来很正确,也很“政治正确”。但问题是,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真正做到“完全以用户利益为重”。
毕竟,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为了所谓的“用户利益”,而损害了自身的商业利益,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既伤害了公司,也伤害了用户。
因此,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如何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与其纠结于科技巨头之间的恩怨情仇,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上。
毕竟,在這個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微信和苹果之间的“神仙打架”,也让不少人开始关注起国产操作系统来。
一直以来,国内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都被安卓和iOS两大巨头牢牢占据着。虽然也有一些国产操作系统尝试挑战过这两座“大山”,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首先,国产操作系统在技术上和安卓、iOS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其次,国产操作系统缺乏完整的生态系统。
一款操作系统要想获得成功,仅仅依靠技术上的优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支持,才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而在这方面,国产操作系统和安卓、iOS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以华为的鸿蒙系统为例,虽然华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鸿蒙系统的应用生态还很不完善,很多用户常用的App都没有适配鸿蒙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鸿蒙系统的推广和普及。
不过,微信和苹果之间的“冲突”,或许也能给国产操作系统带来一些机遇。
一方面,如果微信真的无法兼容未来的iOS系统,那么对于那些既是微信重度用户,又是苹果手机的忠实用户来说,选择一款搭载国产操作系统的手机,或许会成为一个“无奈之选”。
而这部分用户的数量,显然是不容忽视的。
另一方面,微信和苹果之间的“冲突”,也给国产操作系统敲响了警钟。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永远依赖于另一家公司,更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对于国产操作系统来说,要想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生态建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微信和苹果之间的这场“战争”,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开放、共享是主旋律。无数互联网公司在开放的环境下快速成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然而,随着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夺用户、数据和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选择“筑墙自保”,构建起一个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或许能够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却不利于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发展。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是开放。只有坚持开放、合作、共赢,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用户,造福于社会。
对于微信和苹果来说,与其互相“伤害”,不如坐下来好好谈谈,找到一个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毕竟,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用户才是最重要的资产。
微信和苹果之间的“战争”,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场,现在还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无论是微信还是苹果,最终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而我们这些普通用户,也只能祈祷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不要影响到我们正常使用微信和苹果手机。
毕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截至2023年3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3亿,稳居国内移动互联网App榜首。
而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iOS系统在中国移动设备市场的份额为24.32%,排名第二,仅次于安卓系统的74.63%。
从数据上看,微信和苹果在中国市场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家公司的“冲突”,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希望微信和苹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早日化解矛盾,携手共进。
毕竟,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信源:
拆墙!腾讯、阿里真的握手言和?经济观察报2024-09-05
高盛看多腾讯:最具增长潜力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对管理层充满信心-新浪财经2024-09-06
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 多位高管专家发声-中国基金报2024-09-05
互联互通里程碑:9月12日淘宝天猫商家逐步开通微信支付-光明网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