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半年报揭秘:破圈发展的法则与挑战

发表时间: 2024-08-29 03:00

《黑神话:悟空》推动山西古建筑破圈,游戏正式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赛道。

过去的半年时间,也曾出现很多关乎城市传播的瞩目时刻:“尔滨”以热情服务享誉全网,西北小城天水以一碗麻辣烫出名,“神仙”聚会使洛阳城内古韵十足,王婆说媒引爆古都开封,郭有才直播让菏泽南站出圈,“6A景区”胖东来带火许昌,阿勒泰再度掀起影视取景地的朝觐热潮,南昌撕下“小透明”标签,以特种兵旅游狂吸大学生……

但瞩目并非胜利。

事实上,城市形象传播在2024上半年已然来到一个关键抉择点:当“网红城市”声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时,网络流量是否依然是城市传播中的“KPI”?城市管理者又该如何正确运用和发挥网络流量对于城市传播的价值?

随着社交网络进一步渗透人们的生活、文旅消费日益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新抓手,不论是从技术条件的成熟度还是发展需求的紧迫度上,城市形象传播都成了主政者的重要课题。

自2020年起,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聚焦城市“能见度”,以《城市形象年度观察报告》呈现对城市形象传播趋势的分析。

形势越发多变,抉择就在眼前。因此,研究团队首次以半年报的形式,探讨当前已然出现的关键话题。在我们看来:成为“网红城市”不是终点,而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新起点;打造“网红城市”也不仅是传播的课题,而是城市治理、营商环境、文旅发展等多个要素相互促进的综合产物。这是一场“持久战”,而非“突击战”。

2024年3月13日,甘肃天水举办天水麻辣烫吃货节。图/视觉中国

城市“能见法”

能从691个城市中脱颖而出,靠的绝不只是“幸运”二字。从它们身上,我们总结出2024上半年城市形象传播的四个主要趋势:

1、人人可接近且可参与的生活化元素,是现实场景获得认可的核心;

2、良好的服务体验和恰当的情绪价值,是社交平台二次传播的关键;

3、城市传播的赛场已从全国拓展为全球,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势不可挡;

4、热度诞生地具有首发性,但不具有排他性,“网红城市”的经验并非不可复制。

趋势一:生活场景化素材进入议程设置核心

民以食为天。从淄博烧烤带来的盛世景象,到被一碗天水麻辣烫征服味蕾的网友,再到为南昌拌粉、瓦罐汤等美食穷游的大学生,美食一直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美食之外,2024年,更多生活场景和日常元素正进入爆红的议程设置。当超市成为“6A景区”,当媒婆成为导游,当歌唱主播成为“偶像”,许昌、开封和菏泽的出圈启示我们:那些宏观的、遥远的叙事体系或已失灵,你我身边触手可摸的寻常人、寻常事、寻常景,正吸引庞大的流量关注,一波又一波地打破人们想象的边界。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美食、美景和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网红素人则有些不可控。如王婆相亲出现嘉宾信息造假的舆论质疑、郭有才引得一众网红主播效仿却徒留一片狼藉,都为后续城市形象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网红素人与城市形象做深度的符号绑定,既不好寻找合适的角度,又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流量价值、同时做好人与城之间的标签分离,已成为城市传播的重要步骤。

趋势二:服务消费从个别城市到全体共识

服务消费与体验经济,大概是2024年度的消费热词。

东北冰雪王国的“尔滨”,吸收了淄博的经验,以集大成的服务体验供给赢得了城市传播的胜利;天水为麻辣烫爱好者提供专项服务保障,“一篇《滕王阁序》走遍南昌”活动盘活了该市文旅资源,为游客提供一条龙的联动服务……

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质量的关键,在于服务。而这种对服务的重视,已从个别“优秀城市”变为全国层面的倡导共识。2024年7月2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意见通过6方面、20项重点任务,力求持续打造服务消费热点、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趋势三:China travel浪潮起势

2024年,世界体育的最大IP——奥运会,让全球一起感受巴黎流动的盛宴。世界性活动一贯是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平台,巴黎的盛大并不意外。但一个新的趋势是,寻常的生活场景和独特的城市人文,正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路径和新载体,发挥与大活动、大赛事并驾齐驱的重要传播作用。

在短视频平台上,来华旅游的外国博主夸张演绎“city不city”,火爆全网的背后,折射出两个趋势:中国城市的都市化、独特化风貌打造较为成功;中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逐步提高,国际游客China travel浪潮起势。

有一组国家官方数据与上述情况相印证。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 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 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

而城市形象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兴起,离不开高品质生活场景的营造和高质量服务体验的供给,两者共同推动中国城市走向世界。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城市传播的胜利,具有开拓性和首发性,但不具有排他性,为更多城市留下了传播的希望。

趋势四:城市传播的胜利并不唯一

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式审美回归生活,使得一众古都、古迹成为“一日神仙体验地”,洛阳、西安、苏州等众多城市纷纷出圈。

这意味着,当一种文化审美或价值观成为共识,那具有该特色的多数城市都能共享红利。同时,各地在利用自身独特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竞争,还能共同赋能该趋势的进一步流行。

洛阳、西安、苏州等城市的出圈启示我们,城市形象传播规律有迹可循,有样可仿。我们期待更多城市被看见。

2024年3月23日,苏州虎丘山景区,由汉服爱好者扮演的“十二花神”进行巡游表演。图/视觉中国

流行之后的挑战

在探讨了城市流行的趋势和秘密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第二个问题:流行会带来什么?

社会学家尼克·库尔德里将人们为参与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叙事而奔赴影剧取景地的旅游行为称为“媒介朝觐”,认为“媒介朝觐”就是到媒介叙事中重要的地点去旅行。

虽然新时代新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叙事的载体从大众媒介变为社交媒体,但是媒介朝觐的本质并未改变。

当线上流量向线下转移时,就不仅仅是社交媒体上“想象的画面”构建人们的自我意识,而是有更多真实的感受去支撑个人评价。这时城市传播的范畴,就从形象构建变成了充满挑战的验证环节。

在研究团队看来,这个环节若想顺利转化,至少需要处理以下四个要素的变动给城市治理带来的挑战。

人口的流动:承载有上限

线上流量提高知名度和能见度自然是可喜的,但是媒介朝觐给现实空间带来的巨大人流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空间的承载范围、公共空间的供给上限都是基于户籍人口设定的(正朝向常住人口基准优化),短期内数倍于原有人口的流量涌入,其实是把双刃剑。

从路上走不动到难觅停车位,从酒店民宿价格暴涨到一床难求,短期内如潮水般涌入的游客,带着朝觐殿堂的热切期望而来,在激活文旅消费新潜力、带来发展新气象的同时,也给交通、住宿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城市治安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这背后,考验的是主政者对于城市正常发展的秩序维护和基础保障能力。

空间的扩散:多点如何串联

单一景点的容纳上限是肉眼可见的,若将人流在城市区域内部进行空间的扩散,也能疏解热门区域的流量压力。不仅如此,将单个景点的热度转化为全域文旅发展的动力,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拓展旅游消费链、增加文旅收入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传播和展示城市特色魅力,深化城市形象。

但是,第二个挑战随之来临:如何将城市内部的多个景点进行联动,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全域均衡发展?

比如,游客在胖东来打卡之后,是否愿意到曹魏古城感受乱世枭雄曹操的霸业起航?美食爱好者在天水一饱口福之后,是否愿意到麦积山石窟感受佛教艺术的世俗之美?

这背后,考验的是主政者对于城市文旅资源的挖掘、整合和创意联动能力。

时间的延续:从网红到长红

社交网络信息的优势是海量化和高速度,不足是碎片化和简单化。将短期疯传的“标签”转化为长期深入人心的“符号”,并非易事。

在抓住短期流量、塑造网红城市的逻辑体系下进行审视,菏泽让郭有才的个人流量转变为城市热度的行为,是积极高效的主动作为。但其结果却引发一定争议。究其原因,一是能否针对新型媒介形态,做到合理监管和引导,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是新媒介时代对城市管理能力提出的新挑战;二是“流量”或不再是城市形象传播的“KPI”,全方面、多角度感受城市特色文化,已成为社会层面的新期望,正自下而上倒逼传播目标的更新。

有两个案例值得分享。一为佛山龙舟文化体系的塑造。在千百年传承的基础上,佛山将龙舟打造为兼具民俗体育和现代竞技属性的综合活动,形成现象级的佛山文化IP。佛山南海区的官方数据显示:端午期间,南海龙舟相关赛事在全网吸引了超35亿人次观看,实现了特殊节点的传播热度和历久弥新的文化持久度的双赢。

二为江门特色侨乡文化的塑造。“狂飙”之后,江门借势营销,丰富“城设”,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银信)文物为抓手,大力推广江门侨乡这一稀缺性文化符号。

这背后,考验的是主政者坚守独特文化、提炼深度内涵的持久“挖井”能力。

产业的关联:从单点到链条

市场主体追逐流量而行,热度正盛时,商家快速入局餐饮美食、文化周边等行业,确实能在短期内满足文旅发展的新消费需要。但是长远来看,大量店铺倒闭是可预见的结果。

市场拥有自发调节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监管者和调节者的政府,也需要主动适时地参与其中,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防范市场失灵等功能的实现。

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播有其共性,都需要把握主线任务,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主政者应竖立面对“流量”的正确态度,不过度渴求也不盲目顺从;同时找到自己的特色产业,持之以恒地修炼“硬核实力”。面对突然席卷而来的“泼天富贵”,主动引导人力、资金等活跃资源向核心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嫁接扩展,强链补链,以文旅产业升级带动生产力的跃升。

这背后,考验的是主政者对于自身产业发展的恒心、抓住机遇强链补链的反应能力。

2024年1月9日,河南许昌,胖东来天使城超市。图/视觉中国

打赢“持久战”

从人口的流动到空间的扩散,从时间的延续到产业的关联,这些内容早已超过了城市宣传部门的能力范畴,是需要营商环境、城市治理、文旅消费等多个领域的相关部门群策群力、共同面对的“持久战”。

如何破局

其一,坚持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挖掘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发挥出“以点连片”的聚集效应,进行持续的、深入的城市文化内容输出,并通过整合传播,打造统一的、有辨识度的城市品牌符号,塑造自身形象。

其二,坚持全民性,政府引导,上下一体。普通老百姓积极利用新兴媒体展示生活日常,大量真实的民间烟火气是城市传播魅力的核心来源;城市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处理好城市形象传播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原住民与外来游客之间的权益博弈关系,摸索建立适应新媒介时代的城市管理和发展模式。

其三,坚持原则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寻找自身在历史文化与产业发展上,一软一硬的“双重定位”。理智对待网络流量,锚定主线,抓住机遇,适当玩梗,借势营销。热度来时锦上添花,走时依旧花开半夏。

其四,坚持发展性,惠及全民,功在千秋。将独特性、全民性与原则性集于一体,城市形象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为城市区域谋发展。只有守住根本目的不动摇,动作才能不变形,才能于民族性格的传承、城市文化的传播、产业经济的发展,均有所增益。

南方周末研究员 郭倩倩

责编 戴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