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韩芯片营收对比:谁领风骚?

发表时间: 2024-09-04 09:52

最近几年,中美之间围绕芯片的贸易战已经交手N轮

为什么贸易战的核心会聚焦在芯片产业上,无他,因为芯片素来有现代工业的粮食之称,凡是电子系统,都离不开芯片的身影。

而芯片制造,本身又是一项技术壁垒相当高的行业,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拥有生产芯片的能力。

事实上,在芯片行业有这样一句话,芯片是沙子做出来的,正所谓越短的话信息量越大,这句话正应了这个道理,沙子到芯片,其中要走的路有多长,只有身处其间才能感受的到。

我国是全球第一的芯片出口

这个排名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印象里我国的芯片技术积累,距离全球领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没错,这是印象,也是事实。

尽管202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出口额,已经超过5400亿元人民币,而且2023年我国出口的芯片总量,也占到了全球芯片出口总量的26%。

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生产的芯片还是以中低端芯片为主。

比如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芯片业只有14nm,相较于国际领先的5nm,甚至是3nm或2nm还有数个迭代的差距。

但其实技术相对落后并不意味着在市场占有率上是落后的,这是因为70%以上的芯片,都还是在使用28nm以上的产品。

是不是很意外,为什么28nm以上的产品就够用了,大家还在追求更加昂贵的5nm,3nm和2nm的产品。

其实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使用的场景是不尽相同的。

举个例子,比如一台手机,和一架火箭,当然都需要芯片,但是很明显手机因为体积非常小,因此3nm甚至是2nm的芯片自然就非常重要;

越小的制程能带来更小的体积和更大的处理能力,但对于火箭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3nm的芯片和哪怕30nm的芯片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因为体积足够大,即便把芯片做的更大一些,也完全不影响具体的使用。

但很明显,相较于3nm芯片,28nm乃至更大的芯片就更有成本优势了。

事实上,很多工业机械,并不是只追求芯片的处理能力,因为相对应的使用场景,有些比较单一,有些机器本身比较庞大,对于芯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还差距很大,却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

事实上,我国的芯片产业不但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体量,在国内市场也逐步进行着国产替代。

例如2021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达到4400亿美元,到了2023年进口额已经降低到3500亿了,进口额的减少,直接反映的就是部分市场被国产芯片所替代。

高端芯片的差距仍旧巨大

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芯片就是14纳米的芯片,距离国际领先的量产的3nm芯片还有数个迭代的差距。

比如我国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到2019年才突破14纳米的制程,而格罗方德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14纳米的量产,两者有4-5年的差距。

而台积电更是早在2018年就实现了7纳米的制程,一年之后中芯国际才刚刚完成14纳米的制程,可见两者的差距更加巨大。

由此可知,在追赶高端芯片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事实上,芯片行业并不是仅仅看一个纳米数就能看得出差距的,整个芯片行业有差不多50多个细分行业。

光是芯片的核心产业链就有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大的环节。

而目前,我国芯片制造领域,最大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个环节就是光刻机。

荷兰阿斯麦占据了全球75%的光刻机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产品,完全实现了垄断

而我国在高端光刻机领域别说抢占市场,到现在为止仍旧处于技术攻关的阶段,距离商用阶段还相当遥远。

所以,芯片行业,仍旧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卡脖子行业。

我国的芯片行业还要多久才能追的上领先者。

事实上,当美国对我国展开贸易战之后,芯片行业就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方面人们对于美国的做法相当气愤,另一方面,大家更加替我国的芯片行业担忧和着急。

比如华为,在芯片受限之后,最近几年的发展走了许多弯路,也极大的影响了华为的发展。

倘若我国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亦或者能够拥有公平的贸易环境,或许华为的发展要比现在好的多,成功的多。

华为作为头部企业尚且要过难日子,何况其他的厂商,也极大的被芯片卡住了脖子。

那么我国到底还要多久才能追的上国家先进水平

这个问题现在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正如前文所述,整个芯片行业有差不多50多个细分行业,而目前,除了封测领域,我国芯片产业几乎全方位落后,而且差距还很大。

尽管我国这几年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主要是在低端市场上的发力,要知道,低端市场的利润很低,即便有很高的销售额,但真正利润的大头还是被美韩等国所占据。

例如2023年三星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939亿美元,英伟达的销售额,也达到了475亿美元。

而我国的华为海思,在2023年4季度营收暴增24471%的前提下,2023年全年的营收也仅有70亿美元,可以肉眼看到巨大的差距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超越。

不过好消息是我国的芯片产业尽管起步晚,技术落后,但整个产业的增速却远远超过美韩,这也意味着我国在芯片领域上与美国韩国正在缩小差距。

其实,早在我国大力提倡国产替代的时候,很多人就既悲观又自信的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100%可以实现完全的国产替代。”

说这句话悲观是因为我国的芯片行业确实落后,哪怕誓言铿锵有力,但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实际的差距客观存在。

但说这句话包含着极大的自信,是因为我们完全相信我们有能力追上先进水平,所需的无非是时间问题。

其实,芯片并不是我国第一个由落后开始追逐的产业,比如当年的高铁技术,盾构机技术,载人航天技术,都是如此,从起步的角度看,我们不但落后,还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封锁。

这意味着我国在相关行业的发展上要付出比他国多得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悲壮又欣慰,悲壮的是,我们完全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没有任何基础的背景下做成了这件事。

欣慰的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那一刻,我们不但不再受到西方国家的掣肘,反而成了相关领域的领头人,要么去制定标准,要么去占领市场,将整个市场虚高的价格彻底拉下来。

比如盾构机,早年间我国无法生产的时候一台盾构机的价格动辄数亿元,不但昂贵,而且一旦机器出现故障,我们还要花费不菲从原厂请工程师来进行维修。

而当我国完成技术攻关,并实现盾构机量产的时候盾构机的价格,直接从数亿美元将至4000万人民币。

想想看,上亿美元和4000万人民币之间的差距有多少差异。

尽管当年盾构机之中的技术差距大到不可想象,但时至今日我们不但制造出国产盾构机,还开始占据全球的市场份额。

这就是中国科研人员的傲骨所在,芯片行业同样如此。

的确现在我们是落后的一方,但当我国的科研人员全力投入到研发领域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芯片行业迟早能走到世界之巅。

事实上,现在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已经准备量产2nm的产品,由此知道1nm产品恐怕也为时不远了。

到了1nm的时候,芯片制造就已经完完全全来到原子级别,再往下去发展难度就非常高了,由此可知芯片技术很有可能产生重大迭代。

因此,尽管我国在目前的芯片领域竞争力不足,但并不意味着如果出现产业重大迭代的时候,我们不能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