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台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 2018-12-24 17:31

□王瑞雪

【内容提要】2014年被学界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如今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发展中的第五年。互联网的下半场,传统媒体在转型中做了诸多尝试。其中,媒体云平台以其跨时空共享信息、虚拟化和快速高效等特征,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传统媒体应用于实践之中。在肯定媒体云平台所带来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当冷静思考其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数据安全、过度依赖技术而放松对内容的追求和新闻工作者的核心价值等。对于媒体云平台的未来发展,可以从“公共云”和“私有云”的融合角度去思考,此外还可以将“云平台”作为传统媒体新的获利中介,连接更多的可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 云平台 媒体融合

面对依托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新兴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寻求新的转型方式,其中尤以媒体融合的尝试最为普遍,这也与媒体融合的优势与特点息息相关。在媒体融合逐渐深入发展之际,浅层次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和组织融合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的海量化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多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媒体云平台正在逐步成为传统媒体转型战略中的新宠。

马克·波斯特在关于“第一媒介”和“第二媒介”的思想中,认为”第二媒介时代”是一种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云计算技术发展带来了媒体云平台,而基于媒体云平台这个中介,不仅使得传统媒体从业者加快了生产新闻产品的速度,对于其受众而言,也拥有了在媒体云平台上交流分享信息的机会。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新的媒介具有了所谓的“交互性”或“互动性”,消解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参与者之间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循环互动。

一、媒体云平台的内涵与特点

媒体云平台,核心在于“云”,即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的平台,而媒体只是云平台服务形式的一个类型。美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学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ST)提出:“云计算是一种模型,使得可供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服务等)能够以随处、便捷、按需的网络形式进行访问,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分配及释放,同时做到管理成本或服务提供者的干预最小化。”①

根据NIST的定义列出了云计算的5个特征,即表1的第二栏中所列:随处访问、按需自助、资源集中、快速弹性和用量可测。

根据云计算的特征,我们可以归纳出媒体云平台的特征有:不论是信息的供应者还是媒体的使用者,都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随时随地登录媒体云平台进行信息的上传、整合和下载。更为关键的是,虚拟化特征,使得媒体云平台只需要依托虚拟的应用程序或者服务器,就能同时为大量的平台访问者提供媒体信息服务,对平台拥有者而言,这大大降低了实体机器的空间、电力和维护等成本,而对平台的访问者而言,他们不必为了获得和使用信息而配置高昂的硬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媒体云平台的使用门槛的限制。与此同时,媒体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媒体云平台进行资源的快速有效共享,节约和便利了媒体的信息生产活动。

二、传统媒体对媒体云平台的应用

媒体云平台的诸多优势,使传统媒体在转型实践中频频应用这一技术,中央和地方性媒体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中央级媒体紧紧抓住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前发展。2014年9月26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联手合作的媒体融合重点工程项目“中国广播云”平台正式启动,其中的云采编系统不仅能够简化新闻工作者在采编过程中的繁琐流程,还能为全国各地不具备技术能力的地方电视台和广播台提供云系统支持。同样是在2014年,由国家台承办的隶属中宣部的首批媒体融合重点项目“中华云”也推动了媒体融合的进程,对于“中华云”的主要成果和创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吴敏在第二十六届媒体融合技术研讨会(ICTC2018)科技创新论坛上所作《中华云(全媒体融合平台)项目》报告称:“中华云平台完成以后,在内容共享、提高效率、建设流程、能力提升、调度管理方面带来全新的变化,也是对媒体融合的一个促进。”

依托云平台技术进行媒体融合的战略部署,是地市级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地市级传统媒体加入了构筑媒体云平台的队伍中。2014年7月,全国首家省级新媒体云平台“长江云”上线,该云平台是由湖北广播电视台牵线互联网企业创办而成,“长江云”平台是全国首个将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管理、政务信息公开、社会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的“新闻+政务+服务”的新媒体平台,是能够支撑万级产品、亿级用户的“3+2+N”的省域生态级融合媒体平台。2016年3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正式发布,云南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七彩云”媒体云平台随之落地,该平台基于混合云架构,提供媒体生产加工、直播、粉丝画像、精准推荐等云服务产品,构建了媒体内容生产、发布和融媒体业务运营的技术支撑体系。

三、媒体云平台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媒体云平台的技术核心是云计算,而云计算又与大数据密不可分,云计算的出现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等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安全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着媒体云平台的发展,因此,关注大数据安全问题在运用媒体云平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媒体云平台的云端,存储着大量的媒体机构的内部数据和用户画像数据,这在便利媒体工作者的同时,也极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一旦虚拟防火墙被其攻破,就有可能引发云端数据被泄露的危险。相较于企业泄露数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言,传统媒体云端的数据泄露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由于其背靠传统媒体所积累的公信力和已有的话语权,如若被有目的的政治利益团体所掌控,会对我国的舆论监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数据安全问题,尽管部分媒体云平台的建设者也试图在技术上尽力去维护平台的安全,但由于大数据生命安全周期的短暂和变化快等因素,仍然需要云平台的建设者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数据安全问题加以改进。

除了上述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媒体云平台作为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的转型升级工具之一,因为所触及到的是传统媒体所不熟悉的互联网技术等新的领域,因此部分传统媒体选择与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这也势必会带来技术和内容上的纷争问题,最后影响传统媒体在媒体云平台中本该有的主导性地位。喻国明认为传统媒体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仍保有的核心价值是:“任何时候的人们都需要内容的精致化整合,对社会的整体把握,对一种文化的精致提取方面”,内容的专业性所带来的权威性依然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搭建平台时要警惕过于依赖技术而放弃对精致内容的追求,从而在技术的浪潮中因为盲目而放弃核心竞争力。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进一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技术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给予了媒介融合等一系列的契机,在传统媒体热火朝天地进行媒介融合的形形色色的尝试之时,我们有必要在这个时刻驻足思考,对于媒体云平台的运用从信息技术哲学的角度进行一定的反思。

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利用的手段既有人自身这个主体,又有可供借助的外部条件。当信息技术时代奔驰而来时,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被我们利用后极大地拓展了我们人体的能力,这使得人的认识手段出现了技术大于自然的趋势,媒体云平台的云计算功能加速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作品生产效率,大数据技术下的新闻报道延展了新闻工作者的存储和传播力。从长远来看,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如果长期依赖于外部的信息技术工具来进行新闻作品的生产,那么慢慢地就会产生离开网络后自己的大脑就处于“离线”状态的境况。可见,是网络和计算机这些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了人的“全知全能”,同时也造就了人的无知无能。这也反映了技术手段导致我们在信息能力上的一个悖论:它既使我们增强了一些信息能力,也使我们丧失了一些信息能力(肖峰,2015)。

媒介技术的发展,势必会挤压人在媒介环境中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在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诸多信息技术运用其中,“人”这个最重要主体的价值是否会丧失就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了。新闻工作者在与媒介技术共同工作之时,由于媒介被信息技术赋予了新的智慧,因此具备了“反客为主”的内在潜力,那么“人”这个主体就要与物做一定的区分,因为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技术以及技术背后的政治、资本集团所裹挟,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就可能在盲目追求技术变革的媒介融合中逐渐丧失。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想要转型成功,重点就是把握住已有的内容生产力和历经传统媒体时代留下的专业性人才,倘若新闻生产者都逐步将自己的优势让位于信息技术工具,长此以往,传统媒体的转型势必会存在问题,甚至是出现转型失败的局面。传统媒体的转型并不单纯是升级技术,做媒体技术的大杂烩和一锅炖,如何找到技术和人之间的平衡之处,如何理智地面对信息技术对传统媒体所造成的冲击,是传统媒体接下来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四、对媒体云平台的未来展望

公共云和私有云的融合,能够深度定制媒体云平台内容的生产。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不同,传统媒体进入转型的深水区,以往的受众也就是当今的用户对于个性化的内容更为接受,这也使分众传播更具时代意义。回看云平台的分类,既有公共云,也有私有云。公共云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部署模型,因为其面向公众群体开放且使用几乎都是通过互联网,所以也是媒体云平台常见的部署模型;而私有云的使用范围仅是机构、家庭及个人,个人云是其中之一,因此因数据安全等问题较少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当下的媒体云平台更多的是着力于基于公共云基础上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内容生产,等这一步发展完善之后,可以将目光放向和内容分发渠道相关的个人云,经过用户允许后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将媒体云平台生产的内容更快、更精准地分发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需求。

在未来,云平台的发力点不应只局限在内容生产方面,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围绕内容生产所衍生的各类服务进行商业价值的挖掘。“连接”是互联网逻辑中的关键词之一,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正是体现这一逻辑的典型案例,与此相对应的,媒体云平台也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平台+”,以媒体云平台作为新的赢利点和中介,连接用户、机构和企业的需求,连接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巨头,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契机下,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①纳扬·鲁帕拉里.王雨阳译.零基础读懂云计算[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8:12.

②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与发展进路[J].新闻与写作,2014(07):50-55.

作者简介:王瑞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陈伟军)

本刊启事

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投稿,论文要求视角新颖,与媒体实践有深度结合,字数3000字、4500字、6000字三个字段,投稿邮箱xwlt0903@163.com或nmgxwlt@126.com

通讯:15598056556 0471-6635516 6635382

本刊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征稿,请投稿者直接与我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