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卸任,拜登政府又出手了,连掀两招“遏华大戏”:芯片出口限制升级、参展签证大规模拒发。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想在最后关头刷点存在感,但细想,却更像是“搏命”之举。
先说芯片。新的出口限制计划将200多家中国芯片企业一锅端进黑名单,美国企业被禁与这些公司合作。看似雷霆万钧,实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美国半导体企业光靠中国订单,营业额占比就不小。这一刀砍下去,不仅让中方另辟蹊径,也让美国企业哭着喊“亏了亏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打击方向锁定人工智能。说白了,拜登政府怕的是被中国在这个领域赶超,急着守住所谓“技术壁垒”。但问题是,你堵得了技术交流,能挡得住产业自强?中国商务部早就放话:敢制裁?中国也不是软柿子,必定回击。这一来一回,不就是拉开了新一轮博弈的序幕?
再看签证那一手,更让人觉得“霸道”得有些拙劣。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全球电子巨头都要来凑的热闹,中国企业本就占了三成,现在却被卡住签证路,堂而皇之拒发入境许可。这事要是搁普通人身上,妥妥的“仗势欺人”典型案例。难道展会只剩美国自己表演“自嗨”?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展会本身显得寒酸,也将国际声誉推向“双标之巅”。
反过来看,这两招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无非是拜登政府试图通过“临门一脚”,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给接棒者留下一个“强硬”对华政策的烙印。可惜,急功近利的操作只会留下更多的漏洞。芯片市场的合作早已全球化,美国单靠行政手段画地为牢,最终只会逼着对手走向更深层次的自给自足。至于签证问题,不但影响正常交流,更让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陷入孤立。
行文至此笔者想问:拜登政府对华连出狠招,究竟是高明的策略,还是低效的“自残”?最后50天的大动作,真能让历史记住这届政府的“魄力”,还是更深刻地记住其“霸凌”行为?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