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然大规模拒签中国人参展背后真相揭秘

发表时间: 2024-12-03 14:39

香港南华早报》11月30日报道,就在截至报道之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总计约4000家参展商已注册参展,其中估计超过30%来自中国。

而这些人都是为了参与原定于明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然而美国却在毫无预兆地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拒签中国参展人员的签证,许多企业为参加这次的国际商展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如今却因为签证问题而无法亮相国际展会。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此举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而这些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CES2024:中美科技角力场上的“签证门”

2024年伊始拉斯维加斯本应灯火辉煌,迎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然而对许多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的中国科技企业来说,这场盛宴却变成了闭门羹。

高达90%的签证拒签率,如同一道突如其来的寒流,冻结了他们通往国际舞台的道路。这背后远非简单的签证问题,而是中美科技冷战的又一轮交锋。

图片来源网络

CES:科技江湖的华山论剑

CES从1967年创办至今已经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展会,它已成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风向标,各种顶尖技术和产品在这里“华山论剑”。

在这里全球科技巨头汇聚一堂,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探索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也角逐着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CES是走向世界、展示实力、寻求合作的重要平台。2021年的CES展会中国企业风光无限。

图片来源网络

展馆内人头攒动中国品牌的展台连成一片,热闹非凡。小鹏的陆空飞行车大放异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展示了我国科技的创新实力。

彼时中国企业在CES上高歌猛进,似乎预示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然而仅仅三年之后,CES的舞台却对中国企业关上了大门。

2024年的CES预计参展企业近4000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比约30%,本应是又一次展示中国科技实力的绝佳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高达90%的签证拒签率,让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望洋兴叹,这与2021年的盛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也预示着中美科技竞争态势的急剧变化。

拒签:一纸签证背后的暗流涌动

突然企业遭遇了签证被拒的难题,这让它们感到很意外。即便手握CES的邀请函,不少中国企业员工还是面临被拒的尴尬。

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市场部的人说,她面试时拿出了CES的邀请函,但面试官好像没注意到,直接就拒绝了。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与业内人士交流后,她发现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企业都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纽约咨询公司iMpact的创始人佩雷拉也在领英上公开抨击美国签证官的“敷衍”操作,称其在未给出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就向中国企业员工发放了“标准拒信”。

图片来源网络

即使在疫情期间,申请CES签证也并非难事,如今却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拒签,实在令人费解。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疑云:美国“科技围堵”的蛛丝马迹

面对中国企业的质疑美国官方给出的拒签理由却显得苍白无力诸如“目的不明确”、“有移民倾向”、“表格信息错误”等理由,在如此高比例的拒签率面前,显得格外牵强。

图片来源网络

要知道这些申请人都是持有CES官方邀请函,前往美国参加正规展会的企业员工,其赴美目的清晰明确,移民倾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于表格信息错误,也不可能在如此大规模的申请中普遍存在。

刘鹏宇发言人表示,CES是个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互动的大好机会,我国企业多年来都是这里的主角。我们期待美国能够简化签证和入境手续,促进中美在商业和科技等方面的更频繁交流。这番回应直指美国此举的真正意图:阻碍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

图片来源网络

联系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种种限制措施,不难看出,这次“签证门”事件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科技围堵”战略的又一体现。

从对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制裁,到对中国科技企业投资的限制,再到如今的CES签证风波,美国正在步步紧逼,试图遏制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美国此举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限制中国企业参与CES展会,更深层次的意图在于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阻碍其与全球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从而维护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这无疑触动了美国汽车行业的利益。

在2024年的CES展会上,只有本田起亚现代等日韩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参展,中国品牌却集体缺席,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暗战:科技冷战的硝烟弥漫

图片来源网络

这“CES签证门”事儿不是个别案例,反映出中美科技角力越来越激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从贸易领域蔓延到科技领域,甚至渗透到签证审批这样的细节之中。

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围堵,已经从过去的“精准打击”转向了更加全面的“战略遏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在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背景之下。

这位曾经的“关税狂魔”对中国采取强硬的贸易政策,并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中美科技竞争的烈度可能会进一步升级,CES“签证门”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CES“签证门”事件是一次警醒,也敲响了科技自主创新的警钟。随着全球科技竞争越来越厉害,过分依赖外国市场和技术的风险可不小。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稳居前列,关键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突围:中国科技的自主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美国的“科技围堵”中国企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寻求突围之路。我们要增加在科技创新上的投资,争取自主掌握关键科技,减少对别国技术的依赖。

芯片、操作系统和AI等核心技术上,咱们得齐心协力攻关,打造一个咱们自己说了算的科技生态圈。

咱们得积极投身全球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国际间的科技创新协作。美国想将中国的科技企业踢出全球科技圈,但世界上还有别的国家呢。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合作网络。

使用多元化策略拓展国际业务,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固然关键,但绝不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企业可以积极拓展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减少美国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公司得注重版权保护,提高自家品牌的知名度。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术被窃取和模仿。

同时得重视打造品牌,提高品牌魅力,增强在全球的市场力。最后中国政府也要积极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国企业创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进行沟通和交涉,要求美国停止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歧视性政策。CES“签证门”事件,是中美科技竞争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未来科技竞争的残酷性。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企业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寻求突围之路。要在这场全球科技较量中稳占优势,就必须扩大我们的发言权。

反思:科技竞争背后的深层逻辑

CES“签证门”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不同发展理念和战略选择。美国想通过限制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来巩固自己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中国则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科技共同发展。

两种不同的发展理念和战略选择,决定了中美科技竞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中美在科技领域的较量将会是国际交往的一大焦点,同时也将深刻塑造世界科技的发展蓝图。

对于中国而言,要应对这场科技竞争,除了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国际市场之外,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在国际科技组织中的话语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国际科技竞赛中保持优势,保障我们的科技权益。

图片来源网络

未来: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尽管美国那边施加压力咱们中国搞科技创新的脚步可不会因此停歇。咱国家人才济济,市场潜力巨大,产业也相当成熟,这为我国科技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将继续蓬勃发展,涌现出更多像小鹏汽车这样的优秀企业,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展现中国科技的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公司正敞开大门,热心参与全球科技交流,为推动世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方案。CES“签证门”事件,或许只是中国科技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坷,但它无法阻挡中国科技前进的步伐。

咱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前景光明,但路上也有些小坎坷。中国企业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顽强的毅力,在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信息来源:

鲁中晨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118377729210389&wfr=spider&for=pc

“中企遭美方大规模拒签,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