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lys发布了2024Q3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vivo以1300万台的出货量再夺第一,实现了一次翻盘,紧随其后的是华为,以1080万台出货量仅次于vivo。
这让不少网友大呼意外,明明华为Mate70系列刷爆了网络,怎么销量还拖累全体华为手机了呢?
iPhone也不甘示弱,在双十一的销量表现上表现出色,iPhone SE12、 iPhone 14和iPhone 15系列都在各个平台销售榜单上占据了多个首位。
消费者为什么不为国产手机助力,却对iPhone一往情深,这其中对华为Phone 3的期待暴露了消费者对Mate70系列的关注?
由于被限制,华为未来的出货量备受关注,大家都期待着麒麟芯片回归华为能带来更大的市场。
不少用户手中都准备好了钱,只差一款能让他们心动的Mate70系列,就能让华为夺回580万辆的2018年Q4出货量。
消费者的热情固然高涨,但是却并没有预想中的出货量高。
原因在于华为对待新产品的保守态度,有“先慢后快”的惯性思维。
华为如今能用上自己研发的国产芯片,消费者自然希望它更换手机时能迎头赶上,以迅速提升出货量。
但是突然发觉自己对Mate70系列并不熟悉,于是就选择了观望。
消费者没什么耐心的,三两天不见有更新就等不下去了,新品上市时大多数人早已经忘记了当初的热度和负责开发的工程师埋头苦干的过程。
如果Mate70在更新速度上能够前置时间,就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及其惊喜。
其次,有网友调侃国内用户爱国情绪满分,但是面对 Apple 的性价比大于感知体验时就变得节制起来。
iPhone 在用户体验上的精细化程度不只是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关注它的用户愿意替他们买单。
再说,国人对待国产手机的态度从来都是怎么样也不能让国产赶超国际友商。
然而,这让原本就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中的华为产品更加难以发展。
小米积极适应市场需求、苹果则对自家产品进行升级,全方位提升了产品的新鲜感。
只有华为在全球形势变化中对市场的适应性急剧变缓,他们总以为将高端定位手机再回到市场上就能吸引消费者购买。
殊不知如今全球市场已经为许多品牌打开,华为何时才能适应变化快得元宇宙呢?
第三个原因是消费者早已将华为定位成高消费品牌,不会因为手机是华为就随便买买。
如果按照这一逻辑来解决,那么也可以反向推导出去:只有等到Mate70系列降价他才会考虑购买。
再加上万元起售的价格,不少消费者也在等Mate70降价再买。
新品发售又定价偏高加上消费者观望心态产生的销量差,叠加之后消费者能在想要排队进行购买时发现库存缺失,因此不得不放弃对Mate70系列的购买。
面对双十一的巨大市场需求,大家必然都想参与其中提升销量。
然而,也有一些品牌将自己的新品提前推出,迎合双十一来刺激消费。
虽然这样做最终也只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效果。
但是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立足,只有进行竞争才能生存下来,小米更是明白这一道理。
他们推出的MIUI 15系统可以说是迎合了市场需求,也给用户带来了富有生机的新体验。
小米系统开发团队全体总动员进行技术突破,才迎来它们系统与苹果系统相竞争。
不仅如此,在手机硬件方面,小米同样迎合市场需求进行更新,也形成了自己的市场特色。
中国本土品牌小米对比以iPhone 来说更具“亲民性”更加容易冲击销量榜单。
更何况苹果还在利用双十一进行额外的降价促销,这种行为也是实属罕见,无疑是在刺激销售了。
为了维持在全球经济萎缩时期苹果目前5G 手机已经到达饱和状态的现状,同时也希望在中国市场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中国市场也正好迎接产品更新期,因此双十一期间 iPhone 系列手机销售榜单占据首位也是顺理成章。
iPhone 的性能其实并不比 XI Phone13低多少,但是价格甚至只有 XI Phone13的一般,是 iPhone 15 系列产品更新换代以及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目的所致。
iPhone SE的售价甚至已经不足5000元,不少消费者都看到了性价比,因此在双十一期间纷纷下单抢购 iPhone SE,带动了 iPhone 14 系列和 iPhone 15 系列手机销量。
除了Mate70系列新品发布后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提高整体出货量外,全球市场中苹果和小米也同样指向华为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气。
米家产品在家里越来越受欢迎,让小米整个品牌焕然一新,为他们收获生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我们要知道外国品牌普遍是主打高端市场,而国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主要打的是中低至少是中端市场,这样划分时比起欧美日韩而言,本土品牌更具优势。
因为曾经拿下了58O万这个数字,现在想要卷土重来很难实现,但小米做到了,这就让别人觉得有什么事想做,也可以试着尝试一下。
比如 spacetalk 手机,它是一款专门为11-16岁儿童设计的安全手机。
所以,你应该对它保持高度警惕力,以防被有心人士利用!
虽然没人知道这种智能儿童手机是不是国家鼓励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国现在不领先科技、创新力不足,那只是落后于有钱人的玩具,会恰好迎合我们国家当下对儿童保护和教育的重视。
米家产品在过去几年的火爆也导致许多其他产品品牌意识到这件事,比如去年年初我国儿童教育常规标准就规定儿童学习工具应有技术构成,而 spacetalk 是我国儿童安全手机产品线的开端。
一旦有这方面需求,再加上在软件系统方面不如前者适应性强,在硬件拼接方面又没有苹果坚固后,并且还设置较高,那么它们承载孩子们手中还是存在一定隐患,而更高端一点其实就是为了孩子们保危险品性质,有关方面也不会让普通人随意买入,其实是为了保障孩子们。
保持警惕性才能避免身边出现危险,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手机上的教育获得奖项应该归功于国家教育部门,这真是天方夜谭。
国家有关部门养着打工者吗?
还是他们用了自己的钱进行开发?
这些项目众多,发展周期很长,这有什么值得国家支持的吗?
比如智能翻译陪伴设备,就是一个外部条件差,在国内扶持力度小却又技艺精湛,有潜力被他人重视研发前景广阔。
这类项目一般来说是民营企业主导,它知道自己被低估,就会好好研究,让稚嫩的“宝宝”成熟并大量产出,最终为国家争光!
实际上,华为也在与国外竞争对手进行抗争。
去年 Q4全球总出货量数据减少2%时,华为依然保持着高增长趋势。
今年Q4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6%,而华为已达到22%的增长率。
然而没有某种神秘力量的支持,其实很难实现这种增长速度。
因此,对于明年二季度重新成为全球总出货量第一,你认为会有多大期待呢?
如果你还记得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重新复苏,并对满足该行业需求的公司进行了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对它们项目投资进行了高度欣赏,那么就应该了解2023年中国这个地区正在逐渐远离依赖外国技术和大公司专利的情况。
这样,他们首先会影响科技公司自身,然后再从中突破短板,进而与前者结合共同发展终极目标,其中中国手机制造企业无疑是其中之一,他们最需要的是自己能够松一口气,于是找来了国际友商合作共同完成这个目标,而中国自身电子科技水平也正不断提高。
那么你认为中国手机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吗?
还是会因为巨头之间拥抱而变得“温柔”?
其实,它们需要的是稳定盈利支撑未来更加庞大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高端化战略升级时,将更多用户引向高端路径中!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