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技能满点的“产粮大国”,居然也会研发人工合成粮食?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人工合成淀粉,可以说是颠覆了世界的认知,如此大费周章是我国的粮食不够吗?还是人工合成粮食更好?
自古以来,“粮食”在中国人心中的价值就非同一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更是在“产粮”上有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经过6年的研发,人工合成淀粉这一难题被我国科学家攻破,同样也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内,完成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其实,该技术萌生于天津工生所创始所长马延和的一个大胆想法:可不可以模仿植物,直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合成所需物质?面对这样的无稽之谈,国内许多专家纷纷摇头,而天津工生所的科研团队却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最初的设想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产生电子或氢,然后通过电子或氢,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甲醇等简单化合物,进一步通过酶催化简单化合物,聚合生成淀粉。
然而,二氧化碳到淀粉之间的6568个生化反应中,只有9步主反应的最短合成途径,理论上这样便行得通,但实际操作起来,又被复杂的“酶”给困住,经过不断改造设计新的酶,9个主反应也相应被拓展到11个,直到2018年7月24日,制造路径才算完成闭环。
2022年底,工程化测试平台建成百升级、吨级中试装置启动测试,也就意味着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已可以投入量产。如此看来“西北风”制成的粮食,马上就要进入我们的生活了。
技术上的突破,让我国斩获新成果,不过还是有很多人疑惑,到底为啥研究该技术?就以玉米为例,在自然光合作用下,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为2%左右,而从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的合成速率,是玉米在自然情况下合成与积累淀粉的速率的8.5倍。
此外,传统的粮食生产要消耗38%的土地,70%的淡水资源和大量的化肥和杀虫剂,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得用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近20%的人口。
而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平均年产量,如果该系统运行过程成本与农业种植相比有经济可行性,那么就可以大量投入实际应用,预估能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也能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尽管目前人工合成淀粉,还未大批量投入使用,但其技术突破和效率提升,为未来的粮食安全与生态维护都提供了巨大的价值。
说到食品与科技的结合,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人工合成的淀粉,是通过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的,其成分和功能与自然淀粉基本一致,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表明会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此外,生物合成技术可以说是新兴产业的领头羊。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投资额已近300亿元,医药健康领域就近200亿元。
包括用可再生能源合成甲醇、人工合成抗疟药物青蒿素、通过玉米纤维制作衣服面料等等,相较于传统化学制造,生物制造更具有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由此可见,生物制造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新生力量,未来在农业、医药、环境和健康等领域,都将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参考资料: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造物新突破——新华网
二氧化碳“变”淀粉:实现从0到1,还要从1到10——中国科学报
从0到1的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有何厉害之处——光明网
“人工合成淀粉”背后 专家:合成生物学将大有可为
【新华社】中国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