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钥匙都带了,耳机忘拿了。”刚迈出门口的脚收回,转身去取耳机。这情形熟悉吗?
“忘带耳机,一天哭唧唧;耳机在手,世界我有;耳机一戴,谁都不爱”。不知从何时起,耳机成为许多人出门必备“单品”,被一些人称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外挂器官”。
社交平台上网友用插画形容自己没戴耳机出门的样子
在知乎话题#出门忘带耳机是种什么体验#下,有网友回复:浑身难受,无心上班、无心学习,度秒如年。有人因此认为自己患上了“耳机依赖症”。
耳机如何嵌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为何会“患”上“耳机依赖症”?这“症”,咋治?
一
“耳机依赖症”的主要“症状”有:
最怕空气安安静静。很多人独自出门时,常会觉得四周静得心里发毛,眼神忍不住四处乱瞟,似乎只有自己是个孤独的怪物。于是,只要是自己一个人时,必须戴上耳机,让耳机成为伴侣。
在路边小店独自吃饭,耳机里播放小提琴演奏,吃出大餐的感觉;独自去健身房锻炼,耳机里循环播放活力四射的音乐,感觉自己强大到下一秒就能举起地球。
年轻人戴着耳机乘坐地铁
又怕世界纷纷扰扰。公共场所里刷手机外放声音的、大声打电话的、隔空对喊的,令人心烦,忍不住吐槽“学会新歌,全靠别人手机外放”“不是我想‘吃瓜’,是他们‘吃瓜’的声音太大”“专心致志工作,突然被一阵笑声吓得不知所措”……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于是戴上耳机,就如同告诉他人“别来吵我”,将自己与嘈杂的世界划分界限,更专注于手上的学习、工作,或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耳机里的“一个声音”。
出门就得漂漂亮亮。无论是寻求陪伴还是隔绝吵闹,戴上耳机如同披上“隐身衣”,但也有一些“耳机依赖症”患者将耳机作为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出街必备的“潮物”。
“听什么无所谓,戴上,就是时尚的姿态”,甚至进化出了“耳机穿搭”。有线耳机做项链,无线耳机当挂件,当头戴式耳机上身,一切服饰都成了陪衬。DIY耳机机身,贴贴纸、绑丝带,给头戴式耳机梁上套一对猫耳朵,夏天用清新的透明色系耳机壳,冬天换上针织的毛毛套。
二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仅蓝牙耳机出货量就达到554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20.8%。很多人家里不止一副耳机,“耳机依赖症”的标签既是人们的自我调侃,也透露出了更多值得注意的信息。
最早的耳机架在肩头,仿佛扛了个音箱
人们喜欢戴耳机,源于耳机“世界”的日渐丰富。
1881年,世界上第一副耳机诞生,用于接线员接听电话。然而这个重达10斤的耳机架在肩头,仿佛扛了个音箱,谁都不愿意天天戴。20世纪80年代,便携式耳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用随身听听音乐成为时尚。
如今,嵌入式、头戴式、颈挂式等各种样式的耳机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除了通讯,主动降噪、触碰拍照、录音转写、自动定位等高级功能也带来了新鲜体验,吸引我们将新款耳机“收入囊中”。高质量的音乐、有声书、播客、资讯、相声评书等,让人们“一饱耳福”。
《玫瑰的故事》剧照
而借耳机表达自我,则是我们依赖耳机的本质。
当下,很多人会称自己“社恐”,其实,所谓的“社恐”有时并非“不会社交”,而是指“不愿社交”,戴耳机便是一些人表达自己“不愿”的方式。
有人会将这种“不愿”等同于孤独,“耳机依赖症患者”则认为“耳机于我,不是藩篱,是庇护,是情感上的多重满足”。当外界的声音不分场合、横冲直撞地闯入耳朵,戴上耳机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更舒服、自在的虚拟世界。
在这里,无需睁开双眼,仅凭耳朵,更大、更远的世界,更小、更具烟火气的附近,就能来到我们身边。音乐让人放松,有声书充实精神世界,白噪声帮助集中注意力,与他人分享歌单、共用一副耳机,也是件很浪漫的事。
这种“不愿”中也包含着人们“害怕被人打扰,又害怕打扰别人”的矛盾心理。戴上耳机“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就不用担心面对打扰或被打扰时内心的尴尬与烦躁。
三
当耳机成为“半永久式装备”,摘下耳机跟人打招呼被戏称为“21世纪的脱帽礼”,我们该如何掌握好“戴”与“摘”的平衡?
不必将“耳机依赖”上升至社交能力退化的高度来评判。
戴耳机并非简单的社交退化或是封闭。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即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耳机并不会成为人们表达尊重的阻碍。“耳机党”会在与他人讲话时摘下耳机,认真倾听,也会在公共场所戴上耳机,避免自己的声音打扰到别人。
虽然耳机在某种程度上将人们与现实世界隔离,却也开启了新的社交大门。喜欢技术流的,会聚在一起讨论耳机的技术迭代;不断更新的各类有声产品也为“耳机党”提供了细分社交圈,只需切换“频道”就有机会认识新朋友。
对于“耳机重度依赖”的人来说,要注意佩戴安全。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预计将近25亿人会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主要病因。很多人为抵御外界噪声“攻击”,不惜挑战鼓膜的承受极限,让耳朵长时间被真正的噪声“包裹”。为了能听到更美妙的声音,不妨将耳机音量设置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连续佩戴60分钟后也让耳朵“静静”。
一些人喜欢在驾驶交通工具或行走时,沉浸在耳机中的世界甚至开启降噪模式,这样做很容易因为听不到四周的声音,发生交通事故。在走路时尽量摘下耳机,“留只耳朵”,享受耳机世界不差这几步路。
选手带着耳机参加马拉松比赛 韩星 摄
不妨试试听见耳机外的声音。
听觉是人类的五感之一。每个人听到的、喜欢听的内容不同,多听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耳机中的世界丰富动听,现实世界的声音一样有着动人的旋律。戴耳机久了或是哪天忘记戴了,不妨竖起耳朵听听耳机外的“交响曲”——
比如河水潺潺的流淌,鸟儿清脆的啼鸣,猫咪踩过落叶发出的吱呀声;比如汽车轮胎“嗖”地碾过路面,工地上钢筋叮咣作响,地铁列车与轨道接触的“咔嚓咔嚓”声;比如学校里孩子们的嬉闹,菜场商贩的叫卖,路边老人下棋的落子声……
你今天戴耳机了吗?戴了,就沉浸式享受一些耳机里的世界;没戴也别急,听听耳机外的“无损原声”也有很多“好声音”。
作者:周亚娆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