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半导体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对芯片的需求逐渐向“自己人”倾斜。
近年来,我国进口的芯片数量持续下降,2022年有媒体报道,我国进口芯片的总额仅为6584亿美元,比2021年还跌落了2.6%。
2023年6月,工信部的数据显示,自给率已经高达20%,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30%。
国产需求量这么大,为何不找国外“合作”呢?
中国人已经没办法再“双赢”了?
从2000年起,我国便开始引进外国技术,慢慢形成一套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那时,“华为中兴”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渐崛起。
可就在我国半导体市场稳步前进的节骨眼上,美国突然出手了。
美国直接将半导体行业纳入其安全审查范围,这让全球各大半导体厂商都感受到了这丝寒意。
没办法,这就是美国拥兵自重的撒野。
2019年,前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对所有外资投资进行审查,确保没有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技术被转移到其他国家。
这项政策的实施引发了一系列反应,使得国外投资变得更加困难。
尤其是中国投资在美国市场遭遇了巨大的阻力,这使得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投资等活动变得非常棘手。
2021年,美国继续推出新规,对其半导体产业加强监管,并限制中国公司访问一些先进技术,这无疑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而后在2022年的“芯片法案”中,美国政府对于本国芯片制造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限制。
根据法案,这些公司在未来十年内不得将任何先进的制造能力(如7nm或更先进工艺)带到中国,而是鼓励它们将生产线搬到美国,提高美国本土生产能力。
该法案还要求这些企业向美国政府报告对外投资活动,以确保合规性,引发了全球各地的广泛讨论。
在这项法案出台后,全世界都将视线放在了将会受此二次影响最大的韩国和台湾地区身上。
韩国三星不断从家底里挤出钱来为美国当地代工厂投资,例如他们在2022年就宣布向德克萨斯州投入170亿美元用于建造新芯片加工厂,以实现每年产生300,000块硅晶圆的目标。
同时,三星还计划建设一座新工厂,用于晶圆代工,帮助三星扩大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并为美国政府提供符合规定的半导体产品。
与此同时,台积电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
除了在美国选址建厂之外,台积电还决定将一部分最新制程技术留给美国使用,不再转移至中国。
然而,对于台积电和三星来说,美国市场并非易事,因为存在更高的人力成本和人才短缺的问题。
根据统计局数据,美国本土职工薪酬在2020年均值为60,000美元,而到了2023年的今天,美国当地职工薪资有可能达到80,000美元至90,000美元之间,增长了30%-50%之多。
这意味着,如果台积电和三星希望吸引更多工程师来到美国工作进行研发,就要多掏出钱来。
并且,在美国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人才短缺是普遍现象,这可能导致双方即使花高薪也招不到所需的人才,并极大地降低研发效率 والإنتاجية،影响制造进度。
这就是地产大亨特朗普所说的:“我给你们钱,你们来。”
以现今世界经济合作关系来讲,这种不讨好就是孤立主义,在经济环境如此恶劣形势下仍然坚持,有如牛郎织女一般难以合美。
可以说,美国对世界各国半导体技术人员都发布了“招聘令”,希望他们能放弃原本为原产国效力并成为美国人的“叛徒”。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台积电和三星不得已开始重新考量明面上的合作及后面的关系。
那么,他们会面临怎样的选择呢?
在得到了美方“优待”之后,他们一是可以继续向中国大陆出口芯片,我国依旧需要他们;
二是可以将最先进、最核心的制程技术留给台湾或者美国;
三是可以继续生产原本定好的订单,在我国市场上继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他们却做出不同选择,将核心技术留给台湾,并同时加大在台湾对高端芯片的研发投资。
台湾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而如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除了台积电以外,还有其他地区可以选择将重要加工环节移回台湾以保护核心利益。
台积电在台湾地区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因此其选择留在台湾可以说符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较于将核心技术转移至其他地区,这一决定对于台积电而言更具吸引力,因为台湾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枢纽,其产业链配套完善,人才资源丰富,也拥有高度专业化的支撑服务。
此外,在2020年,台湾地区事实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区,其产量达到37%,远超日本的25%和中国大陆11%的市场份额。
然而,相比于台积电主要专注先进制程技术的问题,三星公司的情况稍有不同。
2022年11月,三星还宣布要在韩国建设一个半导体集群区域,总投资将高达300亿美元,其中230亿美元将用于生产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及等离子刻蚀设备等先进材料,并将建设一个拥有微电子制造能力研发中心的大型基础设施;
同时新设一个持有运算记忆(IDM)专利技术的公司,并计划吸纳全球各地知名科研专家。
然而,这一切都不容乐观,因为前述收购公司之前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这会使得三星面临巨大的风险。
考虑到这一点,三星可能不必追求与中国达成双赢局面,从而实现自己的既定计划,也就是把这些先进制程技术留给韩国,以便利用韩国本地人才解决核心部件配置问题。
其实,我国早就不再完全依赖外国人了。
一方面是我国的开放性,没有哪个国家会关上自己财富的大门迎来一个又一个富翁;
另一方面就是我国的突飞猛进,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实力,不再需要依赖外国人互相交易好处。
以华为为例,即使受到了一系列严峻挑战,该公司仍然不懈努力,其麒麟9000S芯片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
虽然该芯片与5nm工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已经体现出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一成就备受瞩目。
随后,该系列首款SoC产品的推出不仅重新唤醒了手机市场,还有利于我国半导体企业,例如中芯国际,从而推动我国半导体行业整体向更高端、更成熟的领域迈进,同时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如今,中国不再依赖他们,不是因为没有需要,而是我们已经有能力自给自足。
从2021年的世界第二,到2022年的世界第一,从2018年到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程度消耗半导体产品的国家,不仅如此,我国还成为这种需求最稳定的消费市场。
由此可见,日本、美国甚至欧洲都比不过中国市场,更别说其他中小国家了,我国每年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不停增长之中,是他们不能错过的大蛋糕,可如今却被阻断,他们也只能随缘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