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难走的路,不是独木桥,而是“成功之后的回头路”。曾经爆火全网、捧红了董宇辉的“东方某选”,如今却像高空走钢丝,步履维艰。厦门的旅游直播无人围观,直播间里没有观众只有冷风,冯冯一度被称为“董宇辉第二”,却在屏幕前说得口干舌燥也无人喝彩。这景象,任谁看了都忍不住叹一句:风光一时易,长久为王难!
而这一切,真的只是市场的冷漠?还是因为那些曾经的“内部操作”?当初老俞联手“瘦子小孙”将“销冠”董宇辉排挤出局,如今董宇辉独自出走,打造《与辉同行》文旅品牌风生水起,5家公司运转如飞。人走了,带走的不仅是流量,更是信念。可东方小孙心不心痛?小董的辉煌与东方的失落,两相对比,怎一个唏嘘了得!
“从风口起飞,到坠入凡尘。”这是很多网友对东方甄选的评价。曾经,这个平台是“救市英雄”,是无数创业者学习的标杆。从草创到顶峰,靠的是什么?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干将”——董宇辉、冯冯这些人,凭借幽默的文学脱口秀和精心挑选的产品,吸引了无数粉丝。“直播卖货还能这么有文化?”成为当时的金句。
但如今的东方某选,似乎正一步步偏离当初的初心。比如最近的一场厦门旅游直播,“大阵仗”出动冯冯、导游加持,却冷冷清清,场外没有一个围观群众。这种情景,就像“满汉全席摆在狗面前”——吃的人没兴趣,做的人白忙活。连直播间曾经“金句不断”的冯冯,如今也成了“照本宣科”的工具人,这其中的变化值得深思。
网友对此纷纷表示:
“曾经的东方某选有温度,现在却冷得像冬天。”
“没有董宇辉,哪里来的甄选灵魂?”
“冯冯还行,但带不了魂。”
而专家们则分析道,东方某选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人才流失,而是其逐渐失去了“情怀”和“共鸣点”。从文学到纯卖货,从讲故事到一味追求流量,这种失衡导致了用户对品牌忠诚度的降低。
话说回来,董宇辉被“逼走”后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转身成立《与辉同行》文旅项目。这个项目,不仅延续了他讲文学、讲历史的风格,还将文旅产品销售做出了新花样。据统计,《与辉同行》上线后的销售屡破纪录,董宇辉个人名下目前已拥有5家公司,业务版图覆盖文旅、直播、教育等多个领域,可谓“才华横溢,风光无限”。
而反观东方某选,排挤走了“销冠”之后,靠谁来撑起台面?冯冯本是“继承人”般的存在,却未能撑起东方的半边天。厦门旅游直播事件就是一个缩影,资源没少砸,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有网友尖锐地指出:“没有董宇辉,就像吃饺子没醋——缺了灵魂的味儿!”
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团队要想长久,既要有指挥员,也要有冲锋员。”
然而,东方某选却在“人”的问题上栽了跟头。不仅仅是董宇辉的离开,还有团队内部的复杂斗争,导致人才流失与用户信任的双重损失。
“成也人才,败也人才。”东方某选的现状正是这一商业铁律的最佳注解。一个企业的兴衰,不仅仅看表面的流量数据,更看背后的团队运作与文化氛围。老俞或许低估了“董宇辉”们的价值,甚至忽略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学到什么?
初心不可丢:商业本质是服务用户,东方某选最初打动用户的“情怀牌”如今已然褪色。
人心比流量重要: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排挤一个明星员工短期可能减压,但长期却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持续创新是关键:无论是董宇辉的《与辉同行》,还是东方某选,都需要在产品、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是“一招吃遍天”。
网友热议:
“东方某选的结局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惜才!”
“老俞这次是不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董宇辉活成了东方某选最不想看到的样子——更成功了。”
东方某选的现状,不禁让人感慨:成败皆因人,兴衰系于心。老俞、小孙们,或许该重新审视企业文化与管理方式。毕竟,“一口气吹大的气球,捅一针就漏了”。这场“人心风波”最终是东山再起,还是逐渐沉沦,取决于是否能找回当初的那份“人味儿”和“初心”。
话又说回来,董宇辉的逆袭是否会成为行业的标杆?东方某选是否会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这场商业故事,未完待续。
最后,还是借用一句网络名言:
“你不懂得珍惜,总有人替你珍惜。”各位看官,你怎么看这场风波?欢迎留言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