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的芯片自研热潮正如火如荼,车企们纷纷投入研发,试图打破芯片短缺的困局。你知道?
连蔚来、吉利这样的知名品牌都开始在这条路上狂奔,想要掌握主动权!
到底他们在自研芯片上有什么新进展?快来看看!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芯片短缺的问题。
为了不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国内外多家车企纷纷布局芯片研发,其中不乏蔚来、吉利、零跑等知名车企的身影,它们都希望通过自研芯片来解决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
显然,车企自研芯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攻关,相信它们很快就能在部分领域实现量产,届时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也将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芯片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市场份额仍然偏低,技术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仍然亟待提升。
据统计,中国芯片产业市场份额已经从不足5%迅速攀升至10%,但距离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而美国方面则完全相反,为了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美国可以说是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
就在2023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公布了修订后的《出口管制条例》(EAR),其中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再一次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此次修订的《出口管制条例》将136家中国实体和4家海外关联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涉及到设备制造商、半导体晶圆厂等多个领域。
美国方面之所以对中国的芯片产业下如此大的狠心,正是因为它们深知芯片对于一个国家和产业的意义所在。
可以说,谁掌握了芯片技术,谁就掌握了科技竞争的主动权,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追赶已经让美国感到不安,因此它们选择先发制人,对中国的芯片产业进行打压。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拜登哈里斯当局在对华芯片管制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硬。
我们可以看到,从2022年开始,美国就已经悄然开始对华芯片管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政策,而此次修订则是其政策的一次升级。
面对美国的出口管制,中国虽然表示强烈不满,但也并非没有应对措施。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徐尔曼曾表示,中国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已经从不到5%迅速攀升至10%,但与国际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这说明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而中国多个行业协会也已经开始发声,呼吁国内企业在采购芯片时要谨慎对待美国的产品,并表示支持使用在国内生产的芯片。
虽然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我相信,随着车企自研芯片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的芯片产业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彻底打破美国对我们的技术封锁。
而美国此次出口管制实际上也是在帮我们推波助澜,正是因为它们的强硬态度,让我们意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从而加快了这一进程。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芯片产业一定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我们也会看到更多国产芯片走进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车企自研芯片不仅是应对危机的举措,更是推动国产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虽然前路漫漫,但我相信,凭借国家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在芯片领域迎来新的突破。
大家怎么看?你觉得车企自研芯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快来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