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帕在纽约街头,用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向贝尔实验室研究主管乔尔·恩格尔打了第一个电话。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1.13公斤,可以通话十分钟。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的原型。
1983年6月: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移动电话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问世,重2磅,通话时间半小时,价格3995美元。摩托罗拉耗时十年+耗资1亿美金。
1987年7月16日:我国第一个模拟移动通信实验网在秦皇岛市开通,这套爱立信设备包含1个基站、1台200用户容量的交换机,外加100部移动电话,共72万美元。大哥大进入中国。
1987年10月:我国第一个规模商用移动电话基站在广州西德胜一个小山头矗立起来,打通了从广州打往上海的第一个实验电话。西德胜基站的信道设计1+15,代表1个基站容纳15个用户同时通信。
1987年11月18日: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召开前夕,广东省珠江三角洲900MHz模拟移动通信网的首期工程开通仪式,邮电部部长杨泰芳手持大哥大,向北京的同事拨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
1987年11月20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主席台的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省长叶选平接通响铃的大哥大:“叶省长,我是移动电话广州基站,我们的网络是前天开通的,现在向第六届全运会提供服务,您能听清我的声音吗?”。叶选平说“清晰,非常清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这个瞬间被称“神州第一波”。
中国第一个移动用户和移动号码“901088”的故事:
广东首批移动用户700人,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摩托罗拉的大砖头-重达1公斤以上,光是外壳就有800克,自带的电池支持通话时间只有30分钟。
“大哥大”不对是身份的象征。从腋下夹包中掏出“大哥大”竖在桌上,是土豪和社会各界显要人士的入座标准动作。
为什么叫“大哥大”的故事:?
1987年:深圳的罗湖区开办国内第一家移动电话营业厅。
1988年3月10日:北京晚报发布《公众电话网今起试运行》,北京迈入手机时代。北京首期第一代模拟式移动电话向社会放号试运行,总容量2000户,手机号码是“900”开头。全北京只有5个模拟移动电话基站,一个在市区北京最高建筑物-国际饭店,其他四个都在郊区。偌大北京城区只有国际饭店1个基站、45条信道,最多45个“大哥大”同时通话。
开通之初,工程师在东单楼顶基站天线旁测试效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内唯一的这处基站共有45条信道,最能多有45个大哥大用户同时打电话。
1988年:位于闹市口西侧路北、现长话大楼东南角的北京移动复兴门营业厅对外营业,独家经营大哥大。
1988年:上海移动电话投入商用。
1988年夏天:中山市邮电局政工科负责宣传工作的谭广枝成了中山“大哥大”的第一个“模特”,为即将上市的移动电话拍宣传照。
1988年11月1日:深圳提供移动电话服务,当年放号300户,使用90XXXX,六位号码。
1988年12月28日:中山市移动电话系统试开通,第一批130名用户成为“大哥大”的首批使用者。
1990年6月:北京第二张移动电话B网首期工程投产,号码为901。10月正式对外放号。
1990年:手持大哥大的李宁。
1990年年底:上海市大哥大用户1923户。
1991年的初夏:杭州通信设备厂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合作生产的第一批技贸结合IKD(整套不完全拆散状态)组装的模拟移动电话摩托罗拉8800X推向中国市场,这是中外合作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代移动电话-“大哥大”。
1992年11月25日:上海的大哥大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万。
1988年至1993年:开户手机每部售价(含入网费6000元)在2.2万元以上.最高时达3.5万元;基本服务费每户每月150元:通话费每分钟人民币1快钱或港币1块2。“大哥大”的黑市价最高炒至5万元一部。使用“大哥大”接打电话,一定要扯开嗓子喊,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
90年代:北京市民在西单电话局营业厅排队买大哥大,最长的要排上半年。
“当年的一部大哥大可贵啊,3万元一台,每月还有通讯费和频率使用费。可即便这么贵,拿着钱还买不着。”张明禄记得,“木板房改造的营业厅里,大家拎着大包小包的现金过来交钱,交完钱填一张申请单,‘跑单子’的工作人员再拿着申请单送去通讯机房,过两天才能开通。”
1992年:广东中山电台记者借用市领导的大哥大进行慈善万人行直播。
1992年:湖南省湘潭市邮电局公布了大哥大的价格标准。
1992年9月18日:湖南省湘潭市邮电局举办移动电话“大哥大”特殊号码和吉祥号公开拍卖会,
大哥大之“放号小哥”的故事:
1992年:上海“大哥大”吉利号码公开拍卖,8888的号码12万成交。
1992年:《北京日报》的大哥大广告
90年代:北京市民在西单电话局营业厅(现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西单营业厅)等候购买“大哥大”。
1994年:深圳首次“大哥大”号码拍卖会,
1994年:沈阳开往大连的火车,卧铺车厢里打大哥大的旅客。
1994年:腰挂BP机、手持“大哥大”的藏族女商人拉珍和四川客户洽谈生意。
1995年:上海大哥大用户突破10万,居全国之首。
1996年:广东广州,火爆的“大哥大”市场。
1995年1月:全国模拟网A网和B网实现各自网络的互通。
1996年1月:全国模拟网A网和B网实现全国联网互通。
1997年:春晚舞台,冯巩和牛群的相声《男人和女人》
2000年:北京移动通信公司模拟网A网关闭。
2001年6月30日:服役13年的北京模拟网B网和最后9000名“大哥大”“退休”。
2001年底:中国移动正式关闭第一代的模拟移动通信网络。
我们再欣赏一下当年手拿大哥大的风光时刻:
参考文献:1、《通信70年:不仅是一部电话的编年史》新浪科技
2、《从大哥大到智能机,还记得你的第一部手机吗》 凤凰网财经
3、《【潭州往事】话说“大哥大”》罗伟庆 湘潭艺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