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各大媒体包括自媒体就疯传阿里巴巴全球数学大赛公布获奖名单,也顺带提到姜萍成绩造假的结果,使得这场持续数月的闹剧终于尘埃落定。
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提到对于姜萍事件的思考(参看《请注意,分析和讨论热点事件离不开具体场景》、《如果我们的讨论不建立在真实基础上,还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从最初的惊讶、佩服,到后来的冷静思考与质疑,到最后的水落石出。可以说,今年的“姜萍事件”折射出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面对一些热点新闻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逻辑和理性去分析,而不是被情绪带节奏。
第一个教训,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评判。姜萍这件事之所以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官媒站台,当大家看到CCTV的采访,通常就会默认这件事是真实的。面对一群并不了解高等数学的记者,姜萍并不高超的表演依然骗过了他们。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记者们可以先请教大学数学系的老师,或者带上一两个数学系的老师前去核实,就不会出这样的大乌龙了。所谓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评判,但是很多媒体从业人员却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
为了炒作某些热点新闻,以此来吸引眼球,连基本的逻辑都不顾,中国媒体人需要反思,如此才有避免发生类似的“丑闻”。
第二个教训,通过对这件事的讨论,让我认清了谁才是某个领域的高手。在这次姜萍事件的讨论中,有个微信视频号“菜场主”的观点一直很犀利,从一开始就质疑姜萍造假。还有最早比较有影响力的质疑声音是打假大王方舟子对于视频里姜萍在黑板上书写公式诸多错误提出的质疑。还有不少数学界人士的判断民,如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袁新意教授在全网公开的观点,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的经典范作,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我们可能不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个人一直以来的分析问题的思路、角度和其判断结果来了解并决定是否信任他(她)。
第三个教训,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要尽量做好本分的事情,要诚实守信,否则一夜成名之后,可能又会坠入万丈深渊。想当初,姜萍和她的老师王闰秋可能都是有着侥幸心理,以为能蒙住大多数人就算成功。可是数学毕竟是门科学,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瞒得了一时,可瞒不了一世。姜萍本可以作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安心学习,毕业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可惜,没有把持住底线,也可能太想出名了,结果是关注越多,人生负债越多。
第四个教训,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还是要踏踏实实。作为主办方的阿里,可能对全球数学大赛不愠不火的状态不甚满意,很希望通过这样爆炸性的新闻来一波流量,获得更多关注。但是姜萍事件之后,却让人对这样的赛事充满了质疑,也影响这个赛事未来的前景。我是非常希望阿里全球数学大赛能越办越好,吸引更多全球数学精英参与其中,也希望中国能出一些类似“菲尔茨奖”的奖项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但是,做这样百年大事要沉得住气,要踏踏实实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