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离场结束一场胜利的搏杀,解决了资本和技术的双重焦虑。”博弈的结果,已经不是资本和技术的“一手遮天”,而是资本的体面退出和技术的出头之日。
在这场博弈中,给资本一个体面的“出口”才是最大胜利。比起漫长的IPO,“捡漏”收购也许是越来越多追求短期回报的投资者的首选,600亿芯片巨头兆易创新的“捡漏”就是最佳案例。
一、从0到1不易,从1到N更难,清华学霸的较量不容忽视
中国有一句老话,“賤人相聚,冤家相逢。”有品味的人相聚,定会为各自的家国前途添砖加瓦。 清华大学的校训曰:行胜于言,同样也是清华学子的底色和做事风格。
但是在资本市场上,不少清华学霸却在对赌上了“狠招”。“清华系”对赌案频频曝光,多起创始人质押个人资产,甚至被强制平仓。“赌”也是资本的游戏,博弈也是不同实力和实力层次的较量。
二、600亿芯片巨头兆易创新的“捡漏”,清华学霸的“赌局”
“赌”也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博弈,而不只是靠运气。“三十而立”,出身普通的清华学霸朱一明,靠一己之力创办了市值600亿的芯片巨头——兆易创新。
刚出道的兆易创新和清华学霸出身的创始人一起“博弈”过。在2007年,朱一明以个人名义投资了清华同方控股的子公司清华同方芯片1500万元。如今,兆易创新的“捡漏”收购苏州赛芯的消息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三、《出走》结局:清华学霸和资本市场的“体面退出”
在大学时,清华学霸们通过学习与考试斗智斗勇;步入社会后,清华学霸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了“赌局”中。不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是“对赌”。
清华学霸们和资本市场的“对赌”有很多结局,有的是“对赌失败,股权被稀释”,有的是“赌注太大,资金链断裂”。也有像兆易创新和苏州赛芯一样, 选择用一场成功的收购来“体面离场”。
[重点一]“捡漏”收购苏州赛芯,兆易创新的更大战略
为何“捡漏”收购苏州赛芯?这是因为“内忧外困”的兆易创新到了不得不做出新选择的关键时刻。
在外, 自2019年遭遇华为起诉,兆易创新就陷入了严重的专利侵权纠纷之中;在内, 也因两次收购失败损失了数十亿,兆易创新急需多元化和盈利能力加强。而收购苏州赛芯正是布局新赛道的关键一步。
[重点二]“捡漏”而来的苏州赛芯,底子比母公司更厚
与其他收购不同的是,苏州赛芯创立于2010年, 专注模拟芯片的研发和销售,是业界公认的“隐形巨头”。早在2022年,苏州赛芯就以27亿的估值融资成功,资金充沛。
但因其公司利用大华的专利申请和维权的“老套路”, 此前不久才因多起专利诉讼被迫放弃IPO,这可比兆易创新的“天价索赔”要惨多了!
[重点三]“捡漏”收购,更是清华学霸的“体面出口”
在清华学霸的眼里,“捡漏”收购更是一个“体面出口”。苏州赛芯在创始人李伟和投资者的支持下以 3.16亿的大幅折扣出售自己, 折合市值仅为10亿。
如今,身为控股股东的兆易创新,不仅有了更丰富的模拟芯片产品线, 还可一不小心捡到先前错失的赛道和产品线,甚至还有了“新赛道”的选择。
第一局:在德高望重的清华走出“体面地退出”,朱一明
而作为此次收购的“当事人”,清华学霸、兆易创新创始人朱一明当初也曾深陷对赌,却也成功在清华学子中首开一条新路子—— 体面地“退出”。
2001年,清华同方创始人朱一明,清华同方和清华科技园投资部负责人贾跃亭同时从清华大学优先投资的三方投资机构—— 清华同方早期投资的同方股份“出走”。这也成为清华学子的“榜样程式”。
第二局:收购有时比原有股东“对赌”还灵活、体面
看来,“捡漏”收购苏州赛芯是一场清华学霸与资本市场的双赢博弈。收购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呢? 原股东李伟是赛芯的创始人,当时在江阴市“自己过得还不错”的苏州赛芯被“低价”出售,李伟看似受损失,实则真是“捡漏”。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苏州赛芯的两个投资人—— 徐华和任晓楠。两人曾联合投资过大华股份,获得了600倍回报后又投资了苏州赛芯。10亿的市值折合仅为3折出售,折扣率可想而知!
第三局:当代投资者的“体面退出”比“对赌”更受追捧
在清华学霸们相互“博弈”的世界里,清华系的“体面退出”已不鲜见。如今,华大基因创始人曾繁日也选择了体面退出,公告称 “体面地将股权变现”,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这是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更青睐以体面的方式退出?这无疑是在给后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课”: 不与赌约对赌,更不与时间赛跑,若有不测,只需“体面退出”,这才是清华学霸的“体面退出”!
>>趋势一:竞争进入“无冕之王”时代,隐形巨头崛起
在“体面退出”背后,是对自身的重新审视和对行业未来的思索。如今的行业竞争已进入了“无冕之王”的时代, 隐形巨头的崛起已不再是新鲜事。
和“大而全”和“小而美”相比,隐形巨头往往选择 深度细分赛道和产品,比如苏州赛芯就是模拟芯片的“隐形巨头”, 赛灵思、闯关者则是FPGA芯片的隐形巨头。
>>趋势二:高管持股、战略执行力、体面撤资更吸金
而随着一场成功的“捡漏”收购,苏州赛芯的创始人李伟和其大股东、董事长赖金荣都有了体面的资金回流,美国组织Sierra Ventures合伙人古德曼曾说过,“投资最重要的不是投资什么,是投资谁。”
这在如今的资本市场早已得到了印证, 高管持股比例、团队的战略执行力、灵活的资金退出机制早就成了吸引投资者的“法宝”。
>>趋势三:投资者挖掘的“隐形巨头”会成为新的热点
“捡漏”收购苏州赛芯后,再加上之前在开发芯片上的多次投资经历, 被投资者看好的新赛道,兆易创新的模拟芯片产品线,这次收购,双方的“捡漏”都是各自的“隐形巨头”!
或许,“捡漏”收购的成功会再次催生“隐形巨头”投资热潮。原先不被看好的产品线、公司和赛道,也许会被资本家眼中发现新的机会,稳妥又赚钱的“隐形巨头”也会频频被投资哦~
到了一场博弈的最后,谁能赢得胜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不断战胜自己。 对赌,不如体面退出。资本游戏中,没有人能一路平坦, 风险与机会并存,就连“隐形巨头”也会面临不看好的局面。
“捡漏”收购苏州赛芯不也是在经历了对赌的失败后,选择了一条更灵活的“退出”之路? 不和时间赛跑,不视对赌为决定命运的唯一方式, “捡漏”收购也许是清华学霸在资本世界的又一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