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也撤离印度!富士康裁员后全球巨头纷纷逃离,莫迪梦碎?

发表时间: 2024-09-29 10:3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引言

印度,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本应成为外资投资的“香饽饽”,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从富士康大裁员8000人开始,三星也紧随其后,开始了大规模撤离,连半导体业务都不想在这里搞了!莫迪雄心勃勃地说要让印度成为全球半导体强国,但看起来,这条路越走越窄了。

外企们不是一个接一个进来,而是一个接一个跑路。裁员、撤厂、罢工...这些花式操作背后,到底是印度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莫迪的“印度制造”大梦,为什么总是卡壳?疑问留给大家,故事咱慢慢聊。

正文

说到印度,咱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多半是“人口红利”——14亿人呢,光是想想这巨大的市场,口水都快流下来。莫迪同志也是瞅准了这一点,打着“印度制造”的大旗,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听起来很美对吧?可惜现实像块冰,彻底冻住了他的雄心壮志。

近期,富士康裁员8000人,三星直接砍掉半导体业务,甚至还有像福特、特斯拉这样大名鼎鼎的企业也纷纷打包走人。这不由得让人想问:这么大一个市场,外企怎么就留不住呢?难道印度真成了“外资坟场”?其实,这背后有个绕不过去的坎儿——营商环境。外企跑了,不是他们嫌印度市场小,而是嫌这里“水太深”。

一、人口红利:一把双刃剑

提到印度,大家都知道它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理论上来说是制造业的天堂。莫迪也一直以这个“卖点”对外吆喝:“来印度投资吧,便宜的劳动力随你用!”但问题是,便宜并不代表省心。

你以为人多活儿就好干了?错,大错特错。富士康、三星他们都发现,印度的工人不但工资低,效率也跟着低。低效生产和频繁的罢工成为了家常便饭,尤其是当工人们觉得工资不公或者待遇差时,罢工几乎是立竿见影。富士康8000人大裁员的背后,就是大量劳资纠纷爆发。你一边想节省成本,另一边却面对持续不断的罢工,这生产线还能正常运转?光靠人口红利还真救不了印度的制造业梦。

更讽刺的是,三星最后妥协,在印度建了个芯片厂,本想着拿补贴好好发展,结果呢?被印度政府指控骗补,这下不仅工人闹,政府也来捣乱。莫迪这时候可能会很头疼——自己辛辛苦苦招来的“财神爷”,怎么成了“烫手山芋”?

二、政策雷声大,雨点小

莫迪政府的政策,总给人一种“声势浩大”的感觉,光看外表似乎无懈可击,但仔细一看,发现这块糖衣炮弹里面根本没多少真材实料。

半导体产业为例,莫迪喊出要让印度成为全球第五大半导体生产国的口号,听着很励志。可问题是,这话讲了多少年,半导体产业在哪呢?别说全球前五了,印度的半导体产业现在连影子都没见着。你不能光靠喊口号就指望外资来扎根啊!这世界上哪个企业不是要看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和可操作性?莫迪政府在各种国际场合上豪情万丈地谈愿景,仿佛印度的崛起已成定局,但政策一旦落到实际执行上,问题就来了。

印度的土地法、劳工法等一大堆繁文缛节,让外资企业望而却步。就拿日本投资的高铁项目来说,投资意向谈得好好的,可一到征地这一步,整个项目几乎陷入停滞。企业想发展,你连块合适的地都不给批下来,还让人怎么干?说白了,印度的政策承诺再多,只要实际执行力不足,最终也只能沦为“纸上谈兵”。

三、外资撤离:印度的“政策套利”?

富士康、三星撤了,外界很多分析都指出印度政府的政策不靠谱,但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思——印度政府和外企之间是不是在“政策套利”?三星撤离的背后,除了技术保密和防止印度借力发展半导体之外,印度政府本身的一些“操作”也耐人寻味。

三星最初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政府给予了不少政策优惠,甚至拿到了一些巨额补贴。可当初的“甜头”吃完了,政府又开始挑企业的刺儿:要么是税务问题,要么是环保标准,反正总有一条能让企业“吃不了兜着走”。外资企业不是傻子,大家都明白,刚进来的时候你给点优惠,那是为了吸引我,可后来你一反手就开始给我挖坑,这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像三星被指控骗补的事儿,不是个案。你可以说三星有责任,但问题在于,印度政府是不是也有点“钓鱼执法”的意思?政策初期吸引投资者,后期再通过各种手段把“甜头”收回来,这种套路看似聪明,但长远来看,只会逼得更多外资企业跑路。

四、莫迪的印度制造梦:为何屡屡碰壁?

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是他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说实话,愿景是好的:用庞大的人口红利吸引外资,用外资带动制造业,进而实现国家的经济腾飞。可现实是,印度制造这条路走得跌跌撞撞。富士康裁员,三星砍业务,福特、特斯拉也相继撤离,这一连串动作背后,除了印度自身的营商环境问题外,还有一个核心问题——莫迪的“印度制造”是不是高估了自身的能力?

你可以说,印度有的是劳动力,有的是市场潜力,但一个国家想要靠制造业崛起,光有这些“外部条件”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可靠的政策执行力。这些,恰恰是印度最为薄弱的环节。高铁项目停摆、征地困难、罢工频发……这些问题堆在一起,外资企业再有耐心也会被磨光。

换句话说,莫迪的“印度制造”梦,不是没有机会,但前提是印度政府得先把自己的“内功”练好。否则,人口再多,政策再诱人,最终的结果都只会是外资企业绕道而行。

五、外企们的“逃离”:印度该如何反思?

外企撤离印度市场,绝不仅仅是三星或富士康的问题,这是一个全行业、全领域的普遍现象。除了制造业,科技公司也遭受了类似的困境。中国企业小米、OPPO、VIVO等更是成为了“箭靶”,频频遭到印度政府的税务调查。表面上看,印度政府是在“打击违规”,但背后却隐藏着印度对外企不信任的心态。

对于外企来说,印度市场的机会与挑战并存。它的市场潜力巨大,但风险同样高。企业希望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公平的市场环境,而不是动不动就被卷入各种复杂的法律和政策陷阱。

那么,印度未来该怎么走?或许,改善营商环境,简化政策流程,增强法律执行力,才是印度留住外企的关键。如果印度继续维持现在这种状态,只会让更多企业心生疑虑,甚至在未来彻底放弃这个市场。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莫迪总是谈“印度制造”的大愿景,但实际执行上却频频卡壳,外企走了,印度的经济腾飞梦还能靠谁来实现?那些一次次被政策“吓跑”的外资,未来真的还能被吸引回来吗?对此你怎么看?

#记录我的9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