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9月10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五年磨一剑,华为带来了“新物种”。9月10日下午,华为在深圳召开“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其2024年度重磅旗舰手机“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备受瞩目的华为三折叠屏手机正式亮相。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这不仅是全球首个(面向消费端的)三折叠屏手机,也是全球最大、全球最薄的折叠屏手机。“我们为了解决这个产品量产的可靠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万玉航/摄)
余承东介绍,这款旗舰机实现了多项全球首创技术——通过全球首创华为天工铰链系统,第一次实现超薄大屏内外弯折;搭载了全球最薄硅负极大容量电池,让机身“超薄”。在首创技术的加持下,这款三折叠手机展开之后屏幕10.2英寸,展开后厚度3.6毫米。“我的梦想是把平板装进口袋里,今天实现了,”余承东说,“展开以后,小红书可以秒变‘大红书’。”
现场还公布了这款重磅新品的价格。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256GB版本售价19999元、512GB版本售价21999元、1TB版本售价23999元,9月20日10:08正式开售。
(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万玉航/摄)
五年“死磕”三折叠 华为抢占折叠屏手机高位
“华为三折叠改写行业历史,打破了智能终端形态边界,将科幻变成现实。”余承东说。
2019年,华为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正式“卷入”折叠屏手机赛道。五年来,虽然主流厂商陆续推出了各类折叠屏手机,但“最受市场认可的折叠屏形态是什么”依然未有定论。
今年4月,华为内部人士曾对媒体透露,华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研发布局三折屏手机,2022年相关专利就有了新进展。今天的发布会上,余承东也表示,“我们用了五年时间死磕三折屏。”业内普遍认为,作为折叠屏技术及形态演进的方向之一,华为三折叠手机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对于摸索折叠屏手机“终极形态”,对于产业链显示模组、铰链等相关设备的放量有示范引领作用。
Omdia消费电子研究首席分析师李泽刚对央广网记者表示,三折叠屏手机是华为技术实力的体现,而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必要素之一就是创新能力。“发布会公布的BOM(即物料清单,描述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这些数据摆在这里,预示了折叠屏的未来属于这样的高端利基产品。”李泽刚说。
达睿咨询创始人、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站在三折屏手机创新前沿,对于它的品牌形象有很大的好处。“不仅可以带动华为销售其他的手机产品,甚至于像汽车这种产品线,也能带来品牌溢价。”马继华说。
此外,马继华认为,推出三折叠屏高端旗舰机,从财务角度看也非常“合算”:“受到美国的制裁以后,华为手机出货量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改走高端路线后,它的一部手机等于别人四五部手机的价格,这样虽然出货量少了,但整体的销售额仍然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记者注意到,9月7日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就已开启了预订。截至发稿,该产品在华为商城预约人数已达到429.2万人。
(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样机。央广网记者万玉航/摄)
带动整个折叠屏市场 明年或有其他厂商跟进
据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累计销量达498万部,同比增长121%,渗透率为3.6%。业内普遍认为,折叠屏手机目前的市场渗透率并不高,需要一款有足够话题度的产品引发消费者“热捧”。
相较于苹果在新品iPhone 16上“不温不火”的表现,华为Mate XT的“横空出世”显然更令业界兴奋。对此,马继华表示,华为三折叠屏旗舰机对于整个折叠屏市场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预计这款产品也会带动其他的厂商进行手机形态的创新。可能是跟随三折叠,也可能是其他的折叠方式,比如卷曲屏,或者四折叠都可能出现。”马继华说。
手机行业专家、北京紫檀洞见数据科技CEO孙开对央广网记者表示,目前华为在三折叠屏手机领域还没有竞品,利润空间是可观的,但还要等它的销售量出来后,才能看到这种产品形态真实的市场认可度。但有很大可能的是,明年其他厂商也会跟进三折叠。
除了Mate XT非凡大师手机,当天的发布会上,问界M9大五座车型、鸿蒙智行首款智慧轿跑SUV智界R7也相继亮相。问界M9的六大智能升级及全新大五座车型,在带来“智能灯光、智能空间、智能驾控、主动安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泊车辅助”六大智能升级的基础上,其车内空间的变化升级也是此次发布的一大看点。
马继华认为,随着华为在智能汽车这一领域的系统研发及推广应用逐步发力,三折叠手机还将充分利用大屏幕的优势,在未来与用车场景深度结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