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十年变革解析

发表时间: 2024-10-21 14:52

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SaaS公司的兴起,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十年后的今天,许多软件公司却陷入了亏损的困境。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如何破解?

2014 年,在上千名员工面前,金蝶创始人徐少春亲手砸掉了客户的服务器,正式宣告成立“ERP云服务事业部”。

徐少春的惊人之举符合时代的大潮流:当时,移动互联网已完成普及,大量 SaaS 公司成立,并通过移动端能力快速打开市场。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 SaaS 产品,都在2014 年前后开始了巨额融资之旅。

比如,北森在 2013 年 3 月拿到经纬、红杉的 B 轮千万美元融资。纷享销客在 2014 年7月获得北极光创投B轮1000万美元融资。

不仅是融资向好,由于解决了客户的痛点,很多 SaaS 产品都很赚钱,只要他们降低增长速度(因为涉及大量的投入),随时都可以实现盈利。

因此,可以说2014 年是中国 SaaS 真正的元年。

不仅是 SaaS 崭露头角,传统软件公司的盈利前景也很光明。

比如,某友 2014 年营收约 43 亿元,盈利约 5 亿元,市值突破 330 亿元,并且在 2015 年突破了 900 亿元。

某蝶 2014 年营收约 15 亿元,盈利约 2 亿元,市值突破 70 亿元,并且在 2015 年突破了 150 亿元。

中国软件行业可以说是一片欣欣向荣。

但是,到了今年,十年过去了,中国软件行业发展得怎么样了呢?

首先,整个中国软件行业都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以某友为例,继2023 年巨亏 9.6 亿元,2024 年上半年又亏损了 7.9 亿元。

某蝶也好不到哪去,2023 年亏损 2.1 亿元,2024 年上半年又亏损了近 2.2 亿元。

下图是我整理的中国头部企业软件公司2024 年上半年财报数据,除了鼎捷依靠海外业绩实现了盈利,其他公司的盈利状况都不乐观。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 2024 年H1 财报

赛迪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中国上市软件公司的总体利润已连续 3 年下滑,而且2024 年上半年同比下滑了 91.62%,可谓相当惨烈。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

至于曾经风光无限的 SaaS 公司,很多已经放弃了SaaS 模式,回到了传统软件模式。

剩下的虽然还能生存,但 99% 都不赚钱。

全行业亏损的背后,是惨烈的价格战。

十年前,哪怕是“毕业生为主力军”的配置,平均人天单价也能到 2500 元,稍微有一些知名度的公司,人天单价甚至能到 3000 元。

但是现在,人天单价的底线被不断突破,1500 元,1100 元,甚至还有 800 元。

国家强推的“国产化替代”一度被我们视为“救世主”。

表面上来看,我们确实把外企赶了出去,成功夺回了高端市场,但是我们也“成功”的把高端市场的价格打了下来。

以前做外企的服务商,还能跟着喝点汤。现在自己人当了老大,价格内战却愈演愈烈,连汤都喝不上了。

软件从业者们也是苦不堪言。

除了大量的裁员,幸存的员工也一边面临降薪,一边还要承担更重的工作。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产能过剩。

中国人太过勤劳,但是当下的创新又严重不足,结果就是任何一个有利润、低门槛的行业,都会被勤劳的中国人快速挤爆,最终大家都不赚钱。

幸运的是,一部分行业成功完成了国际化,可以把产能输出到全世界,从而避免了利润危机。

但不幸的是,中国软件的国际化起步太晚,或者说,我们的创业者缺乏国际化的经验,结果就是:过剩的产能只能在内部强行消化。

加上最近两年国内经济整体下行,IT 需求萎靡不振,两面夹击之下,中国软件全行业亏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实际上,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历史并不短。

某友成立于 1988 年,某蝶成立于 1993 年,历史都超过 30 年。

中国软件创业者的视野也并不狭窄——除了美国, 从 2013 年起,中国应该是 SaaS 创业最为火爆的国家之一。

但可惜的是,最近两年我们才真正开始重视国际化,而在过去的十年,最优秀的欧美 SaaS 公司都已经完成了国际化的布局。

现在我们再去海外,面临的竞争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也就是说,出海机会最好的十年,就这样白白的失去了。

除了时代造成的遗憾,软件创业者的不成熟,也是行业危机的重要原因。

比如为了拿下订单,无底线的打价格战。

最近有创业者在软件行业高管群发了一则新闻:预算 330 万的项目,有公司直接报价 5 万!

数据来源,公众号:5G焦点

很明显,5 万元是妥妥的亏钱,那为什么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呢?

因为多年以来,软件公司都有一种思维:先用低价让甲方上钩,后面再通过二期、三期项目收回成本。

为了自我安慰,软件公司还会和甲方达成口头的“战略协议”,搞得好像以后就不离不弃一样。

但甲方可不是傻子!

到了二期,甲方会说:二期也不能比一期的价格高,否则我们就换供应商!

我们以为甲方好忽悠,但傻瓜其实是我们自己!

但是,甲方也不是最终的赢家。

因为软件公司为了生存,只能降低交付质量,软件一大堆问题,让甲方对国内软件公司更加的不信任,更不愿意多花一分钱。

除了低价竞争,软件行业还有很多乱象。

比如,违背基本的商业规则,梦想通过“快速上市-套现”来实现财务自由。

在 SaaS 最火热的那几年,很多知名的 SaaS 公司都存在造假行为。

比如,和客户签阴阳合同,名义上收了 10 万元,实际上客户是免费使用,目的就只是为了让收入数据更好看,从而让投资人掏钱。

这些乱象,大家可能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这些乱象其实对软件行业的伤害非常大!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位 SaaS 创始人给我说,当年他们公司也是赚钱的,后来野心膨胀,希望快速上市,于是拿了很多融资,扩充了团队和产品线。

关键是,其他竞争对手也是一样的想法,结果就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很快就被大家搞成了一个不赚钱的行业。

所以,过去 10 年,除了失去了利润,我们还失去了一个健康的行业。

而现在全行业陷入低迷,不过是为过去的行为埋单罢了。

那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

首先还是要出海,有再多困难,也要出海。

其实,最近两年,很多创业者都意识到了出海的重要性,但采取了实质行动的公司并不是太多。

首先,海外市场虽然广阔,欧美和日本企业的付费意愿也很高,但是那里已经有了一大批世界上最优秀的 SaaS 公司,而中国软件产品的国际化能力还能薄弱,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

第二,中国软件创业者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没有海外工作的经历。这就导致他们对海外市场缺乏了解,包括客户痛点、本土文化等,因此很难触达和获得第一批种子客户。

第三,国际化意味着对产品的大改造。包括最基本的多语言,多币种,以及安全合规、用户体验等等。这些改造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是中国软件公司普遍面临亏损,加上国内市场压力也很大,根本没有余力进行国际化探索。

但是,这一波 AI浪潮其实是一个机会,我们看到,最近很多欧美 AI SaaS 初创公司开始获得巨额融资,这对于中国的创业者而言,同样是新的机会。

而对于国内业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回到正常的经营轨道:

比如重新回到 PMF(产品市场匹配)思维,把产品边界收缩到盈利的范围内;

再比如,削减低效的销售机构,把重心放到产品和客户价值上。

10 年失去的东西,我们可能需要又一个 10 年,才能重新找回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ToB老人家】,微信公众号:【ToB老人家】,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