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悟空”如何点燃陕北说书新风尚?

发表时间: 2024-09-24 18:53

当陕北说书邂逅“悟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随着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被玩家们深度体验,游戏中隐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细节也被逐一揭开。除了对山西的古建筑和塑像的高度还原,游戏还巧妙将陕北说书融入游戏配乐,通过巧妙结合成为网友口中的“中式Rap”,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新魅力。

陕北说书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它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经过长期实践,陕北说书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民间艺人们在唱词中大量引用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剧、陕北碗碗腔,甚至蒲剧、晋剧、京剧的曲调,可以说是熔各种唱腔于一炉,加以冶炼,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

陕北说唱活动较早记载则见于清道光年间的《榆林府志》。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榆林堡同知谭吉璁的同僚陈文道在谭府听书后赞道:“刘第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闻江南有柳敬亭者,以此伎遨游王公间。刘第即不能及其万一,而韶音飞畅,殊有风情。无佛称尊,不及江南之敬亭乎?”此后,陕北说书内容逐渐丰富,在形式上也有了重大改进,其演唱风格更加贴近本土特色,内容上集中表现本土文化,语言上则完全采用陕北方言。到了清末,陕北说书已开始普遍流行。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作为流传两千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说书也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即兴说唱”。

陕北说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接地气”和“人情味”,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陕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说书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口才,将一个个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让听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而当陕北说书被结合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怀抱三弦、腿绑甩板的无头僧角色,“苍凉”的陕北说书,令全球的“天命人”玩家印象深刻。

据了解,《黑神话:悟空》将游戏关卡的所有引导都换成陕北说书,并将其融入游戏配乐,还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演绎。他们发现,游戏上线后不仅中国玩家很喜欢,许多海外玩家在听到这些音乐时,也跟着节奏舞动,认为这是一种“中式Rap”,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喜爱。

国产游戏巧妙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助力陕北说书“火了”,黄土高原的千年古韵在世界发出回响,水陆庵、汉中热面皮等陕西的风土人情如同一幅古老的卷轴,缓缓展开在国际舞台上,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创新精神。同时,游戏《黑神话:悟空》无疑也是用数字技术助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使游戏不仅成为一款火爆全球的国产3A大作,更成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生动案例,这也为AI、游戏科技等新兴技术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输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众新闻记者 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