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威科技:音响行业的领先者如何面对困境

发表时间: 2024-11-29 07:25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在忙于谋生而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品鉴音乐之美,音响行业因此备受冷落。即使有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国内音响市场也未看到曙光。例如在业内以HIFI发烧著称的惠威科技(以下简称惠威)近些年的业绩可谓是十分低迷。

不过今年三季度,惠威却交出了一份“双增”成绩单。营收7484万元,同比增长28.81%;归母净利润557.4万元,同比上涨63.1%。得益于三季度的好成绩,惠威一改上半年“双降”颓势,前三季度营收出现了7.43%的增长,净利润更是一举实现扭亏转盈。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在二级市场惠威股价自7月份开始稳步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惠威和深业万胜达成合作,正式落户中山,此举令外界对其未来充满了想象。尽管种种迹象表明惠威有回暖之象,但是想要在音响行业“旧屋换新颜”却并非易事。

HIFI退烧,业绩低迷

对数码电子产品感兴趣的消费者来说,惠威的大名肯定并不陌生。在二十年前国内电脑刚刚普及之际,漫步者三诺麦博金河田等一大批国产音响品牌开始崛起,惠威因其出众的音质在一众对手中脱颖而出。

其实早在1995年惠威推出的“震撼6A”套件就已经受到了很多音乐发烧友的认可,在音响圈声名渐起。加之国内电脑市场迎来爆发,有源音箱进入市场红利期,惠威也一步步敲开了资本市场大门。

2017年7月惠威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只是虽然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其业绩走势却非常低迷,在营收上和老对手漫步者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2018—2023年,惠威营收由2.67亿元降至2.23亿元。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近十年惠威营收一直在2.5亿元上下浮动,从未突破3亿元。而漫步者这十年间营收已经由6.8亿元增长至26.94亿元。

营收的不见起色,也导致利润难有发展空间。在过去的两年里,惠威的净利润还出现了小幅亏损。为什么被誉为国产音响之光的惠威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答案在于音响赛道的衰退和HIFI的退烧。

至今对于音响是不是一个夕阳产业,业内还存在一定争议。但不置可否的是,传统音响行业的黄金期早已过去。即便有AI技术的加持,音响市场依然没有太大活力。

据洛图科技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智能音箱销量805.5万台,同比下滑29.8%。销售额21.7亿元,同比下降33.8%。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智能音箱已经连续14个季度持续下滑。

连AI音箱都失宠了,更何况传统市场。实际上,由于音箱并不属于易耗品,使用生命周期较长,加之消费电子市场重心由音频转向视频,人们不爱电视,转投手机怀抱,应用场景大幅减少,致使近十几年来音响企业一直处于寒冬之中。

以HIFI为卖点的惠威,虽然在赛道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但众所周知HIFI本来就是小众圈层,前几年消费电子市场火热,胆机、HIFI播放器被炒得火热,可是现在呢?

更何况如今的HIFI群体正面临着老龄化的难题。一方面HIFI产品价格昂贵,消费受众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的精英人士。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音乐的便携性而非仪式感。HIFI圈层萎缩,惠威业绩自然止步不前。当然除了市场大环境的低迷,惠威的落寞还在于内部的躺平。

内容退步,布局缓慢

随着蓝牙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升级,音响市场朝着智能互联化发展。这也给很多音响企业提供了转型方向和思路。例如在2016年苹果发布AirPods后,漫步者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变化,开始由多媒体音响转向无线耳机领域。

2023年漫步者耳机收入17.91亿元,是其音响收入的两倍多,早就实现了产业转型。当然也有像奋达这样坚守代工基本盘的同时,向智能穿戴、健康电器领域外延的企业。总之在行业变动之下,大多数音响企业都在求变,然而惠威还在守着传统音响这一亩三分地。

2017年上市募集的2.17亿元资金中,其中一半用于扩产增能。从招股书中可以发现,彼时惠威各大系列产品的产销率均接近100%。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公共广播35万套、喇叭18万套、多媒体音响16万套、汽车音响7万套、专业音响1.8万套的产能。

从产能计划中,不难看出惠威当时的战略聚焦在了公共广播、多媒体和喇叭三大业务上。不过在传统音响行业走弱之际,惠威如何消化这77.8万套产能呢?

7年前众多投资者的担忧如今变成了现实。2023年惠威多媒体音响营收仅为1952万元,相较2017年减少了9468万元;公共广播、喇叭两大业务收入几乎在原地踏步。

虽然产业结构由单一核心多媒体发展到今天的家庭影院、专业音响和公共广播三驾齐驱,但本质上惠威的增长点并未脱离音响赛道,况且目前这三项业务营收规模均未超过7000万元。

与此同时,多媒体音响业务的下滑令惠威在消费电子市场越发没有存在感,知名度降低也不利于其新业务的展开。例如2018年惠威开始切入耳机赛道,发布了多款无线数字耳机,然而时至今日惠威的耳机收入尚未突破百万元大关。

消费市场受挫的背后,问题还是在于惠威产品力的不足。例如产品线混乱、产品迭代慢、品控不好、外观陈旧都是当下消费者对惠威的主流评价。事实上在战略层面,惠威比较佛系。但反过来讲就是缺乏市场的洞察力。

例如早在2013年小米就启动了生态链计划,开始大力发展耳机、音箱产品。尤其在无线耳机赛道,小米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今年1-8月,小米真无线耳机出货量776万台,位居国内第一。

其实在声学领域,惠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漫步者也是因为在音频领域的优势,杀入耳机市场才换来增量空间。从时间上看,惠威布局耳机过于缓慢,才让手机厂商抢占了先机。不愿意迎合市场的结果自然就是落后挨打。

市场到底需不需要偏执狂?

如今的惠威,给很多消费者的感觉是在远离C端市场。之所以会形成这一印象,就在于惠威的偏执。例如对音质的追求,坚持自我特立独行。说得好听一点产品有特色,但对于声学设计的偏执,也让其忽略了企业经营中的其他问题。比如品牌的渠道铺设和营销推广。

在2017年上市后,惠威便不再公布经销商具体数量,不过据招股书数据,2014—2016年,其线下经销商数量分别为370家、351家和305家,呈逐年下降趋势。

惠威产品本身定位中高端市场,尤其高端音响主打就是体验氛围感,线下体验店的建设自然是头等大事。虽然近些年惠威在财报中提及渠道已经基本覆盖全国,不过结合其低迷的业绩来看,其线下渠道铺设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除此之外有部分消费者反映,在线上购买的音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还必须快递至工厂进行维修,这也说明惠威在产品售后还没有做到全国化,消费体验感并不好。

在品牌营销方面,惠威早期是以《电子世界》《微型计算机》等专业杂志上进行宣传,近两年开始尝试通过抖音等直播平台推广。从纸媒到视媒,惠威确实在拥抱市场风向,不过力度还是远远不够。2023年惠威销售费用2629.6万元,其中广告和展位费只有715万元。

要知道惠威刚成立的愿景是向世界证明中国也能设计制造出顶级扬声器。二十多年前惠威确实拿下了很多国际大奖,声名海外。可是现在呢?没有足够的营销和宣传,惠威拿什么和猛牌、KEF、世霸、哈曼卡顿Bose等海外品牌一较高下呢?

从发展方向来看,惠威更倾向于做专业小众赛道,而不是像漫步者走性价比开拓大众市场。但是作为企业来讲,市场生存始终是发展的第一核心。专业化并没有让惠威走上坦途大路,反而将自身桎梏在了舒适圈。

尤其新“国九条”实施后,“财务类强制退市”标准改为主板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营收低于3亿元。毫无疑问惠威在二级市场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考验。

当然惠威也在寻求自救,例如和深业万盛展开深度合作,为其湾中新城项目研发生产会议、IP等音响产品。很明显此次合作会给惠威业绩带来不小起色,不过能否借助这次机会开拓B端市场,实现产业转型还有待时间观望。

结语

随着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尤其AI、游戏、汽车赛道的火热,音响市场其实大有可为。传统拥抱潮流向来是件难事,惠威坚守“音质”固然没有错,但曲高和寡也让其陷入了发展怪圈。

在C端市场,惠威已经错过了诸多发展良机。目前其核心方向仍然是以高端为主,那么如何利用自身在声学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开发智能物联等B端新业务或许才能让其业绩焕发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