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存面对美国打压,如何逆境实现国产替代?

发表时间: 2024-09-30 13:08

在2017年前,国内没有存储芯片生产能力,几乎100%靠进口。

不管是DRAM内存颗粒,还是SSD这样的产品中使用的NAND芯片,全部是国外品牌,没有国产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后来中国成立了三大内存生产基地,分别是长鑫存储、长江存储、晋华。

后来晋华为被美光起诉,被美国制裁等,陷入停滞状态,只有长鑫、长存在努力,一个主攻DRAM内存,一个主攻NAND闪存。

但因为都是2017年左右才算真正开始,所以相比于三星、美光、SK海力士这样的国际巨头,落后了几十年。

在这样的落后的情况之下,中国厂商却努力突破,研发各种技术,以期追上世界顶尖水平。

而在2022年的时候,长存做到了,率先在全球推出第一款232层堆叠的3D NAND闪存芯片,领先于美光、三星、SK海力士。

于是美国害怕了,担心中国存储芯片崛起,威胁到美国的地位,于是将长存拉入黑名单,进行制裁,不允许先进设备卖给长存。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长存怎么办?只能进行国产替代,用国产设备来替代国外的设备。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虽然被美国打压,但长江存储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创新能力,积极转向国内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如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和拓荆科技,已经成功实现了部分美系设备的替代。

不仅保障了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还推动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技术进步。还开发出了晶栈Xtacking4.0技术,并推出了搭载该技术NAND产品。

TechInsights对长存TiPlus7100 SSD的拆解,发现了可能应用xtacking 4.0工艺的颗粒。

TechInsights表示,这款产品晶粒密度为12.66 Gb/mm2,芯片密度为0.632 mm2/GB,而层数大约为160层。

与之前232层相比,从层数来看,确实是倒退了76层,从232层倒退至160层了。为何会倒退了呢?专业人士表示称,这是因为逐渐加大设备国产化的力度,以应对美国对设备的制裁。

而国产设备确实在先进性方面,逊色于美国以及日本的设备一筹,所以长存特别降低了层数,是为了和国产设备相适配,同时提高良率,从而采用了较低的复杂性和芯片尺寸,来保证产品正常量产。

所以,表面上来看,技术有一定倒退,但实际上却是整个国产供应链的胜利,因为这代表的是国产供应链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