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李彦宏近期在内部讲话中对大模型开源还是闭源等业界焦点话题,发表看法。
4月11日,澎湃新闻获悉,百度(Nasdaq:BIDU,09888.HK)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及文心大模型为何不开源时表示:“一年前文心刚刚发布的时候,我们内部是有过非常激烈的讨论的,最后当然大家也知道这个结果,我们的决定是不开源。为什么不开源?当时的判断是,市场上一定会有开源的模型,而且是不止一家会开源。在这种情况下,多百度一家开源不多,少百度一家开源也不少。”
李彦宏认为,目前国外像Llama(编注:Meta开源模型),Mistral(编注:法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Mistral发布的模型)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国内的智源、百川、阿里的通义也都是开源模型,市场上不缺百度这一家开源的模型。百度要开源还得自己去维护一套开源的版本,这不划算。
在李彦宏看来,开源模型均是在外头零零散散小规模地去做各种各样的验证应用,没有经过大算力的验证,而且模型开源不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情况,闭源模型能力会持续领先,“虽然Llama也鼓励大家去贡献各种各样的数据、代码,但是实际上大家明白最主要的开发者就是Meta这些人,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由大家一起来协同开发的产品。”
面对模型开源与闭源,李彦宏的判断是,闭源才有真正的商业模式,才能聚集人才和算力。
“闭源,是能够赚到钱的,能够赚到钱才能聚集算力、聚集人才。其实也很简单,大家比较一下,比如硅谷有一个优秀的人才,他有OpenAI的offer,有Meta的offer,有Llama的offer,他会去哪儿?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选择。”李彦宏说。
除了聚集人才和算力,闭源在成本上的优势也被李彦宏提及。李彦宏认为,在同能力下,闭源模型的推理成本更低、响应速度更快。同等参数的情况下,闭源模型的能力更强。
李彦宏表示:“今天不管是在中国也好、在美国也好,最强的基础模型都是闭源的,而各种各样的小模型、最好的小模型,都是通过大模型蒸馏来的。通过大模型降维做出来的模型就是更好的,这样也会导致闭源在成本上、在效率上也会有优势。”
据悉,百度在去年8月官宣开放“文心一言”之后,一方面在C端用大模型重构用户侧产品,将AI功能接入百度系的多个产品,另一方面,在B端,通过云业务推出企业级一站式大模型平台“千帆大模型平台”。
财报显示,百度2023年的研发支出为242亿元,较2022年增长4%。百度在财报中表示,这主要由于支持生成式AI研发投入的服务器的折旧开支及服务器机架费增加。百度表示,2023年,文心一言使用量与文心大模型API调用量均保持高速增长,而随着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成本持续下降,训练效率持续提升,自2023年3月至12月底,文心大模型基本已将推理成本降低至原有的1%。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如果回看李彦宏近几个月对于大模型的观点,多数集中在“应用”方面。他一直认为创业者卷大模型没有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
在这次内部谈话中,李彦宏也着重谈及创业者为何可以依赖文心大模型。他认为既做模型又做应用的“双轮驱动”,对创业公司不是好模式,创业公司的精力和资源都很有限,更应该专注。对于AI创业者来说,真正的优势是在某一个领域的知识、数据,“市面上有这么多模型,大的、小的、开源的、闭源的,在特定应用当中怎么样使用这些模型的组合,是有技巧的,这是创业者可以干的事儿,是可以提供价值增益的。”
对于基础模型会不会“通吃”AI应用,看到有人应用做得好,就抄过来,李彦宏以拼多多、滴滴举例说:“大家去看一看,在移动时代,微信没有去吃掉拼多多,滴滴也没有变成腾讯的一部分,它们都各自提供了自己独特的价值,有自己非常不一样的竞争力,它们的兴起都是依赖移动生态里的一个封闭平台——微信,但是它们并不怕微信去抢它的饭碗,所以没有必要担心基础模型通吃AI应用。”
百度2月28日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百度去年总营收达1345.98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287亿元,同比增速达39%;四季度营收349.51亿元,同比增长6%,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77.55亿元,同比大涨44%。2023年,百度全年营收和利润均超市场预期。李彦宏在财报会上预计,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业务将为百度带来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增量收入,这也将为百度的总收入带来正向影响。
截至2023年12月,百度App的MAU(月活跃用户)达到6.67亿,同比增长3%。
截至发稿,百度美股涨0.31%。上一交易日,百度收跌1.83%,报101.610美元/股,总市值356.30亿美元。截至11日收盘,百度港股跌1.18%,报100.800港元/股,总市值2828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