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探讨:AI如何重塑威慑战略?

发表时间: 2024-05-30 13:31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5月26日刊发题为《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威慑》的文章,作者是尼尚克·穆特瓦尼。文章摘编如下:

在国防和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威慑和胁迫的通常做法,对国家之间有关权力、感知和劝服的考量产生影响。

威慑的核心是通过惩罚或报复的威胁来影响对手的行为。威慑旨在阻止对手在未来采取特定行动,而威逼则旨在迫使对手改变当前的行为。

这两个概念都属于更广泛的胁迫概念。让我们看看胁迫的每一个基本要素:权力、感知和劝服。

权力有几个维度。这其中包括一个参与者的军事能力、经济财富、技术进步、外交关系、自然资源和文化影响力。除实际权力之外,表明自己拥有什么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工智能及其在解释对手的防御或进攻野心时给决策者的头脑注入的模糊性,这种推动合作、竞争和冲突的动态权力制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决策者将不得不在这种模糊性的情况下努力去阐释对方的攻防局面。

一个紧迫的担忧是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敌人形象的形成,从而促使人们进行最坏情况的评估,以证明惩罚或暴力的合理性。人类或许创造了人工智能,但这一新技术可能会反过来影响他们未来的决策。

国际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人们的看法将一直存在偏见。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任何技术解决方案都无法克服人类深层次的不安全感。因此,尽管人工智能有潜力通过改善态势感知、精确定位和快速决策来增强军事能力,但它无法消除源于系统性国际不确定性的安全困境。

我们也应该为更大的波动做好准备,因为各国都想领先竞争对手,他们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它们提升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这就加剧了安全困境。

一个核心挑战在于如何有效传达出基于算法的军事能力。现在还没有可将人工智能的能力与坦克、导弹或潜艇等物理武器平台相对比的方法,这只会增加威慑方面的不确定性。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采用,劝服的艺术也可能变得更加复杂。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其力量已被证实,它可以说服人类购买产品、观看视频,并进一步陷入观点回音室。随着人工智能系统变得更加个性化、无处不在和易于访问(包括在高度机密和敏感的环境中),决策者的偏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动方针。

总之,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日益普及给威慑实践带来重大挑战。人工智能缺乏可解释性,这使得决策者很难准确解读对方意图,从而增加误解和升级的风险。(编译/王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