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生态的未来:专题研讨二深度解析

发表时间: 2021-09-26 18:54

9月26日,开源生态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在论坛第五环节中,主持人: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春设置了两个问题与嘉宾讨论。第二个问题为:请简要对开源生态做出展望或计划。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赵琛参与讨论。全文如下:

前面分享对开源的认识,基于正确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我们软件所在“十四五”期间,对开源做了一些布局,也是基于一个认识,就是开源一定是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和竞争。开源发展到未来三四十年,会经历代码量的积累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将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所以我们布局几件事情。

一、开源软件供应链。开源发展的三四十年以后,代码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服务于物联网场景下,我们希望整个代码的管理需要一个供应链的设施。这背后有很多核心关键技术,比如知识图谱,比如对程序语义深层次的理解,有很多核心的关键技术。

二、基于这个供应链,结合人才培养做开源软件“点亮计划”。软件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简单教科书式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多方结合培养更多人才,所以做了“点亮计划”,希望把人才发展做起来。

三、在院系的支持下,提升对整个开源的认识。今天的主题一个是开源,一个是开放。我们认识相关技术发展的国际化,也积极参与RISC—V基金会,把RISC—V基础软件的东西贡献到基金会里面去,在社区里面做更多的贡献,希望有更多的主导权。总之,还是合作和竞争关系的共存。

四、软件所是一个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高新技术发展研究所结合开源开放,现在也在鼓励把一些基础研究的成果——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开源。同时,希望在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上,希望一些有影响的开源成果能起到引导作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大健参与讨论。全文如下: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作为行业的公共服务支撑机构,从事开源生态建设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撑网信办、工信部等上级领导部门做好开源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包括相关的政策、“十四五”规划等。

二是在开源体系建设上支撑相关部门推动中国自己开源基金会的设立、发展,把中国代码托管平台进一步的壮大,鼓励更多的行业内大型项目开源开放,鼓励更多的开发者到开源体系中来。

对开源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系统性的安全风险、质量问题、供应链的安全等问题,支持相关部门建设一系列国家的相关专项做好公共服务。

基于开源商业的推进,我们也在组织相关业内力量更好地在开源世界中建立起商业模式。

这些方面是我们目前开展的一些工作,期望能够为我国的开源生态建设、为全球的开源产业发展做出我们的一些贡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青山参与讨论。全文如下:

尽管刚才说人才培养中有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作为中科院研究所的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的专家,也看到了希望。去年参与的高校和学生数量不是特别大,但是到今年我留意了一下数据,比去年的高校数量增长了3 倍多,学生数量增长了4倍多,这个发展非常快。而且还有一个社区的参与度:第一年有40多个社区,第二年有100多个社区,所以本身就反映出整个开源体系的变化。

2018年开始的绿色计算里面涉及到开源的竞赛,只有180多所高校参与,但是今年大会由我们来主办,数据可以看到,已经有1200多所高校的学生参加竞赛,而且学生的规模由当时2018年4500人到现在的2.2万人。这可以看到,大家的参与度在提高。

在特色开源软件建设方面,我们也是最早建设的。未来,我们会公布在第一批的特色开源软件建设序列当中。我们作为校方,会和软件所、华为、航天等很多行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推进开源体系在基础软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在高校和产业、企业、头部研究所的合作方面,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

中兴通讯副总裁王欣晖参与讨论。全文如下:

只要政府、学界、产界联手打好“团体赛”,解决倪院士提的“三多三少”问题,我们一定会有一个繁荣、可持续的开源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