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再次带火了《西游记》的影响力。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西游记》与其他三部偏写实的作品有明显区别,其所描述的人间与仙境、佛家与道家等场景均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原著作者吴承恩先生丰富的想象力。
只不过,在无数次将笔墨对准唐僧师徒中“流量”最大的三位:唐三藏、孙悟空和猪悟能(八戒)之后,本文我们也要另辟蹊径,发挥吴承恩先生的想象力,聊一聊取经团队中最为低调的那个人——沙悟净。下文均简称沙僧。
低调不代表没有实力,更不代表没有脑子。取得真经重归东土大唐之后,师徒四人及白龙马都被封为佛或者罗汉。然而根据西游记原文,取经团队中居然有人对所封职位不满。而被封为“金身罗汉”的沙僧非但没有不满,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前任的“金身罗汉”究竟又是何方神圣?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流沙河吃人度日,加入团队后意志坚定赴西天
要弄清楚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把目光放回到沙僧身上。
由于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影响力巨大,大多数观众朋友对电视剧了如指掌,却对原著知之甚少。这也难怪,相对于看书,看电视剧不会那么枯燥乏味,所以电视剧观众受众群体要远大于原著阅读爱好者。但这样也容易造成一个问题:只看过电视剧的观众,对于原著的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于是容易忽略很多书中的精彩细节,甚至对于一个书中人物,会形成错误的刻板印象。
沙僧就是这样的一个书中人物。在整部《西游记》中,他的戏份可能是取经四人组中最少的,很多没看过原著、或者连电视剧都没看过的年轻朋友,对于沙僧的了解仅仅是那个经常存在于“大师兄说得对”“二师兄说得对”“师傅说得对”表情包中的三师弟,甚至会觉得他是取经团队中的“NPC”(非玩家角色),不值一提。
其实,沙僧还真非等闲之辈。或者说,他的本事被人低估了。
大家基本都知道沙僧被贬下凡之前在天宫里的职位——卷帘大将,却很少有人深究这个职位的来历。根据原著描述,唐僧师徒流沙河遇阻,八戒与沙僧的第二场大战之前,吴承恩先生安排沙僧自报家门,给八戒来了一段“贯口”:“...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翻译一下就是,沙僧幼年时曾云游四方学习武艺,遇到一位真人传授真才实学,修炼得“三千功满”。玉帝对他十分欣赏,亲口封他为卷帘大将,也曾威风凛凛、战功赫赫。只不过有一次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导致被贬下界,投胎在流沙河东岸,因无依无靠,只空有一身本领和力气,便在流沙河抢劫,“来来往往吃人多”,以吃人为生。遇到被困在八百流沙界的唐僧师徒,“今日肚皮有所望”。
唐僧作为如来的第二个徒弟金蝉子转世,究竟是转的第几世犹未可知。但书中第八回中,沙僧皈依观音菩萨后曾对菩萨说,此前有几个取经人路过流沙河,都被沙僧吃掉了,但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流沙河水面沉不下去,他便将这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头骨连成一个长链,挂在脖子上,闲时玩耍。至于那九个取经人是否都是被他吃掉的唐僧前世,书中没有明说。沙僧还担心,吃掉这九个人,会不会影响他的前程,观音菩萨则开导他,真正的取经人定会路过流沙河,让他专心等候。
但即便如此,沙僧取经的意志十分之坚强,甚至并不输给师父。第二十三回,也就是沙僧刚刚归顺唐僧的下一回,他们遇到黎山老母等众仙的“赘婿”考验,当时一心想回高老庄、一肚子怨气的八戒动了心,孙悟空则在旁边一直教唆八戒就范。沙僧在被师傅问到是否留在这里当女婿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
“弟子蒙受菩萨教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承蒙师父教诲,这还不到两个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么敢图此富贵?我宁死也要往西天去,绝不干此事!”
事实也的确如此。沙僧在取经路上一直任劳任怨,甘心当好绿叶,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做好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
到达西天受封金身罗汉,八戒抱怨沙僧却无怨无悔
小说的灵魂就是人物,一部成功的小说不仅需要优秀的主角,也需要合适的配角。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三个人经常当主角,而沙僧尽管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配角,但是取经团队里,的确需要他这样一个“绿叶”,来衬托其他的几朵“红花”。
从任务创作的角度来看,吴承恩先生对于唐僧师徒这个团队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如果只有那三位主角的戏份,小说读起来会不那么流畅。就好比生活当中,如果有人吵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劝架,把局面控制住。
沙僧就是这样的角色。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猪八戒智激美猴王、悟空降服了黄袍怪时,却发现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一只老虎。如果他不施展法术,别说他自己不去取经,唐僧都无法恢复原状,取经大业大概率会搁浅。悟空心里还横着气儿,抱怨师父时常阴阳怪气自己、八戒就会挑拨离间,是沙僧此时挺身而出,跪在尘埃流着泪央求大师兄:“哥啊,不看僧面看佛面,如果我们能救师父,就不会大老远把你请回来了!”看到三弟如此,悟空终于不忍:“贤弟请起,我安有不救之理!”
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矛盾总是在所难免:悟空抱怨师父太唠叨,唐僧被悟空惹烦了念紧箍咒,八戒遇到困难总是想着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此时沙僧屡屡站出来,充当三人矛盾中的润滑剂,这才让矛盾没有被激化。
原著第四十回,唐僧不听劝而被红孩儿抓走时,悟空和八戒都想散伙,是沙僧站出来说:“师兄,你说的是哪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音菩萨劝化,保师父上西方拜佛求经。今日一旦俱休,这不是违背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被人耻笑我们有始无终吗?”
《敢问路在何方》歌词第一句就是“你挑着担,我牵着马”。除了悟空在前方开路外,牵马的是八戒,挑担的就是沙僧。三兄弟分工明确,力保师父在路上畅通无阻。
有很多次降服妖怪都是要靠三兄弟的共同努力。比如车迟国斗法,三人齐心协力斗倒了三个妖怪;再比如乱石山碧波潭之战,也是他们分工合作,搬救兵、正面攻、侧面伏击,除掉了为恶一方的万圣老龙王与九头虫;当然还有狮驼岭之战,这可能是全书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厮杀,三兄弟尽管没打过狮驼岭三怪,但也为后来搬请救兵拖延了时间,力保唐僧的性命...
千辛万苦,只为求得真经。十四年的取经生涯,皇天不负苦心人,意志最为坚定的沙僧,大概是团队里最为开心的人。
所以在最后到达西天雷音寺的时候,为了表彰唐僧师徒加白龙马远征十万八千里路拜佛求经、教化天下的壮举,如来佛祖将四人和白龙马全部授予官职。唐僧和悟空都成了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天龙八部马。这个排位按道理来说没什么问题。唐僧前世是金蝉子转世,没有他就没有取经这个“项目”,可谓“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大拿,降妖伏魔全倚仗他,“斗战胜佛”当之无愧。
但令人意外的是,八戒在得知自己受封“净坛使者”之后却十分不满,当着如来的面就抱怨:“他们都成佛,为什么我只是个净坛使者?”
如来回答了八戒:“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天下四大部洲瞻仰之人甚多,佛事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八戒抱怨,沙僧可不抱怨。他既不是这个性格,也满足于被封金身罗汉。当年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观音菩萨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他十分珍惜,且意志坚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回他本来多年前就该在天宫得到的荣誉和认可。
当然,沙僧平日里跟随师父一直认真学习佛法,对于上一任金身罗汉的身份很清楚。您要是知道上一任金身罗汉是谁,也会跟沙僧一样“见好就收”。
原乌鸡国国王受封金身罗汉,却得罪了佛家惨遭水刑三年
故事还得回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过的乌鸡国说起。
当年,他们在路过乌鸡国的时候得知,该国皇帝被一个妖怪用毒计杀害——推入深井溺水而亡,而妖怪自己却化身成那国王,三年来冒用皇帝身份坐上龙椅,号令整个乌鸡国,其三公娘娘还有王子等等,都成了他的玩物。
本来他们可以对这件事袖手旁观,但由于那位乌鸡国王的魂魄托梦给了唐僧本人,慈悲为怀的唐长老决定让徒弟们营救这位蒙冤而死的皇帝。悟空和八戒找到了乌鸡国王沉在井下的尸首,又前往天宫太上老君处,借来了一枚还魂丹,给死去的乌鸡国王服下。国王当即复活,并协助唐僧师徒一起降服了妖怪。
妖怪已被控制住,悟空举起铁棒正要结果他的性命,却被赶来的文殊菩萨打断。原来这个妖怪是文殊菩萨的一匹坐骑青狮子,是文殊菩萨派他来害国王的——三年前文殊菩萨奉如来之命前来,差乌鸡国王归西任职金身罗汉,但却因为文殊菩萨扮做凡人与他交谈,言语中多有得罪,被乌鸡国王推下御水河浸泡了三天三夜。如来闻之大怒,这才派青毛狮子下界来害乌鸡国王,让他以死者身份在水下躺三年,以报他水浸文殊菩萨三年之仇。
此时您肯定明白了,原来这上一任金身罗汉正是那个被唐僧师徒救活的乌鸡国国王。要知道,佛家的职位是没有空白的,如来邀请他西归,原因就是乌鸡国王心地善良,好善斋僧,得到了佛家的一致认可,从而被任命为金身罗汉。只不过他因为被文殊菩萨言语相激,失去了理智,让未现身原型的文殊菩萨吃了好大一顿苦。
换句话说,当乌鸡国王伤害文殊菩萨、如来安排浸泡他三年之后,“金身罗汉”一职位就是空缺。如果这位国王没有对文殊菩萨如此无礼,想必他已经脱离了肉体凡胎,成为金身罗汉,从而发挥他的佛家潜质,普度众生。
只不过,性格决定命运,乌鸡国王跟佛家有缘无分,该职位,最终归属于当年救了他一命的唐僧师徒。
金身罗汉这个名头,听上去似乎比八戒的净坛使者更响亮、更文雅。所以在听到自己受封职位名字的时候,八戒十分不满,认为“我这么有才的人,却只能去吃贡品?”
如来对八戒解释了一番安排他任职净坛使者的原因,也不知道八戒是否满意。但他的三弟沙僧对于金身罗汉必然是满意的:能坐金身罗汉之位的人,必然心地善良、好善斋僧。哪怕退一步说,即便因为某种原因最终还是要还俗凡世,那沙僧的归宿也不会差,不可能跟当年被贬下凡成为妖怪、只能在流沙河吃人度日要强得多。
乌鸡国国王当年交臂失之的职位归属于他,沙僧也明白,金身罗汉对于皈依佛家后一心向善的自己而言,已经是个极佳的归宿。
《西游记》原著之天马行空,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时至今日依然受用。
很多人把唐僧师徒的角色带入到现代,类比当今社会中职场的团队,深入分析一番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沙僧式的人物,往往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粘合剂。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沙僧恰是取经团队里少有的一块优秀拼图:他既能认真聆听师父的教诲,也能跟两位师兄一起降妖伏魔,更能主动担起团队里挑担、牵马、化斋、申请通关文牒这种细活以及脏活累活......
一个心地善良、淡泊名利又意志坚定的普通人,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持续努力以追求进步,最终修成正果。我们似乎能在沙僧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可能也是沙僧存在的另一个意义吧。
参考资料:
[1]吴承恩.西游记(简体中文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5-08.
[2]王馨.《西游记》中沙僧形象分析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22-08(114-116).
[3]周固成.《西游记》中沙僧护法神形象的源流嬗变[J].明清小说研究,2024-02(02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