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悟空游山西】揭秘崇庆寺宋塑之冠背后的传说

发表时间: 2024-12-29 22:1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款国产游戏借助大圣归来,使悟空与山西的古建有了穿越千年时空交流的机缘,也把山西那些沉寂多年、默默独享辉煌的寺庙推向了巅峰。

崇庆寺——紫云山——长子县——长治市——山西省。若没有悟空的火眼金睛探路,座落于名字仙气飘飘,山形平平无奇的“紫云山”上的崇庆寺,想必不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更不会有人知道在山西省长治市的长子县,还有一处如此精美的国之瑰宝。世人都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当光圈瞬间扩散,连长子人都有点晕眩。此前,到达崇庆寺所在的琚村没有直通公交,崇庆寺只是附近村民心中的菩萨天堂。今天,跟着悟空游长子,公交直通崇庆寺。


从变成长子媳妇的第一天开始,老公就不厌其烦地为我普及他知道的关于长子的历史和故事。从小生长在县城的老公只知道长子有个崇庆寺,可没有为我介绍过这座寺庙的奇特,因为他也没去过。黑神话、筋斗云,悟空飞进崇庆寺。十帝阎君喜相迎,十八罗汉面大圣,佛祖观音点悟空,崇庆寺和大圣一起腾空而起立在了紫云中。

从长子县城到崇庆寺所在琚村的路,上坡拐弯路变窄,盼着珍藏寺庙的紫云山早点蹦到眼前来。车子一拐进琚村,头顶的天空突然变阔了,心情开朗又舒爽。但凡有寺庙的地方,都是好风水,迎面的紫云山没有想象中高,站在山下四处望,感觉就是不一样。古时修建寺庙都是千挑万选的好地脉,是什么气脉让这座山被挑中了呢?这里有后羿的功劳,还有唐明皇的肯定神话传说羿射九日后剩下的箭都插在了这里,紫云山还是长子古八景之一紫岫晴云的发生地。

紫云山之名源于李隆基。李隆基出任潞州别驾,在上党一带留下了诸多关于他游山玩水的故事。相传,一个重阳节前后,李隆基登高远眺,发现西南方向山峦紫红,彩云飘摇,瑞气上升,恍若仙境。随从说这是吉祥之兆,预示着李隆基日后必将大展宏图。李隆基听后甚是喜悦,便命令随从官员按方位去找寻紫气升腾的地方。

随从找到了今天的紫云山一带,于是李隆基就将该山命名为“紫云山”。李隆基继承帝位后,回想起当年在潞州看到的紫云胜境,御笔亲书了“紫岫晴云”。天下名山僧占多,‌紫岫晴云唐王封。从此,紫云山不再是一座平平无奇的山,它是印证唐明皇李隆基发迹的吉祥地。人们在紫云山上修建了护佑天地百姓的寺庙——崇庆寺。崇庆寺内存有自宋代到清代若干通碑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为崇庆寺前寺护国灵贶[kuàng]王庙里明崇祯时兵部侍郎范志完手书的“紫云山”碑。范志完崇祯十四年任山西巡抚,崇祯十五年任兵部右侍郎,同年又改任兵部左侍郎,辽东总督。一个身处明末乱世,身居要位的高官,到紫云山崇庆寺肯定不为的是游山玩水。那他是因何事要到崇庆寺微服私访呢?这一切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崇庆寺在他心中的地位一定不一般。

进入紫云山,先经白松坡,白松坡上生长的大片白皮松被人们称作“神松”。渐入眼帘的一棵棵古老“神松”将为我们讲述那段脍炙人口的传说。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都发生在上党地区。《淮南子》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尽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尧帝时期,十日并出,禾苗焦死,草木尽枯。后羿被派遣去射落九个太阳,为民除害,从此万民复生,天下太平。传说,后羿一口气射下天上九个太阳后,把剩下的箭杆都插在了紫云山上。由于后羿射日用的是白色的箭,插在山上的箭杆就繁衍生长成了神气凛然的白皮松。

白皮松被称为所有松树中最美丽的树种,树皮发白,每个松针呈三支状,人们在这里见到满山坡奇色又奇状的奇松,甚是惊奇。这些被白衣裹紧的“神松”枝杈,酷似一条条飞龙蜿蜒盘旋于仰望者的头顶,于是它们就有了一个酷酷的名字——“白龙”。可惜的是,几年前的一场山火,把珍奇的“白龙”都烧成了近炭黑状。上山前,长子炒饼的摊主指着山上几棵白色的松树叹息着对我们说:以前山上的大片白松树可好看了,现在就剩下了这么几棵。

轻轻地走近这些被烧焦的白皮松,看着眼前一棵棵古老又伤残的白皮松枝干,不由为它们驻立了好久。头顶的树皮不再是白色,但它们倔强的躯杆和奇特的树形依然在蓝天下保持着翩翩英姿。看着一棵棵没有了松针覆盖的龙型枝杈,真切地体会到为什么称之为“白龙”。看到了吗?一条条飞龙正在蓝天下嬉笑打闹。我对老公说:披着黑灰罩衣的“白龙”还是这么傲娇,期望经过雨水的浇灌会有奇迹发生,这些神松有一天还会重新裹上自己白色的披风。山火无情,“神松”有意,“神松”伴着为后羿建造的三嵕庙生长了数百年,它们是紫云山两座寺庙忠实的守护者。岁月变迁,时代更迭,寺庙在经历无数次劫难后迎来了新的春天,“神松”却默默褪去身上白色的光环。

紫云山的白松坡之上有一座古庙——三嵕庙,庙里供奉的主神正是威名赫赫的射日英雄后羿。因为后羿射日的第一支箭是在三嵕山发射的,他的壮举拯救了天下苍生,人们便把后羿尊为三嵕山之神,供奉他的庙宇被尊为三嵕庙。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皇帝加封后羿为“护国灵贶王”,从此,供奉后羿的庙又被叫做护国灵贶王庙。从古至今,后羿一直是晋东南地区百姓心中"司雨致雹"与"伏魔除妖"之神。

三嵕庙是崇庆寺的前寺,门楣上的“三嵕庙”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手书。院内正殿护国灵贶王殿,是一座有金元遗风的明代木结构古建筑。殿内奉祀的主神为护国灵贶王(后羿)和王妃嫦娥,两侧伴有十六尊宫廷侍女和天宫伎乐。三嵕庙里的雕塑虽为新塑,但每个人物造型细致入微,侍女与伎乐的表情和姿态各有不同。


别过三嵕庙里范志完手书的“紫云山”石碑,站在三嵕庙后墙外向北眺望,看不出紫云山和别的山头有何不同。在上党地区,这样的山峰到处可见,蓝色天空下想象不出李隆基见到的“紫岫晴云”是怎样的胜境。突然暗笑自己:一个平头百姓,怎能有唐明皇的慧眼,就算紫云从头顶拂过,也不是身为凡人的我能有幸目睹。蓝天下一处房顶在树丛的簇拥下若隐若现,那应该就是让无数天命人魂牵梦绕的崇庆寺

三嵕庙到崇庆寺步行最多十几分钟。崇庆寺天王殿的正门没有向游人敞开,从侧门进入回头看,天王殿两侧的楹联寓意深刻:行事是否缺阴德,问心可曾有愧念。在应有四尊天王守护的天王殿,两尊老旧斑驳、残缺不全的天王塑像正巍然端坐于大殿的一侧。

两尊天王的手脚和兵器已被损毁,但他们依然正气凛然。这两尊塑于明代的天王造像,是上党地区现存最大的明代天王像,它们是“隐塑”的代表作。好些寺庙的文物被缺阴德的人盗走,他们必将遭受神灵的惩罚。

千佛殿是崇庆寺的主殿,建造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主体构架仍然是创建时的原物,被誉为“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顶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作”。站在千佛殿内的尊菩萨塑像前,被头顶每一处雕塑的细节震撼。这么精美细致的造型,宋代工匠需要多少倍的细心雕琢和耐心组合才能完成?他们为了人们敬仰的神灵,又付出了多少个昼夜辛劳?殿内的彩塑造像塑造于宋代,在明代经过了补塑和修缮。满满一堂的彩塑造像,既体现出宋代艺术的精微与内敛,也展现出了明代艺术的细致与严谨。你是不是会问:上面图片里只有六尊菩萨像,为什么说是站在七尊菩萨像前?别着急,还有下面这张图片的千手观音像,这尊雕塑在释迦佛像扇面墙的背面。

释迦佛扇面墙的背面是第七尊菩萨——千手观音像。这尊菩萨像只有打开千佛殿的后门才可以瞻仰,然千佛殿的后门平时不对外开放。2024年12月14日下午,幸遇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考察团,我们沾考察团的光见到了只能在网上看见图片的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通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只眼,千手代表观音智慧的圆满无碍,千眼象征着观音菩萨敏锐的洞察力和无尽的智慧,千手观音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看透众生的烦恼和苦难。拥有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能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给予众生最恰当的帮助和指导。千手观音,渡人苦难,掌心开眼,阅尽凡间。看到落于观音每个手掌心的千眼了吗?观音的四十二条手臂伸展着不同的造型,它们自然和谐地围绕着观音旋转成一个圆。万事归一,不期圆满,但求平安。

千佛殿应该有千尊佛,然今天千佛殿里的千尊佛像只剩下了西边山墙上端不完整的一段。千佛造型从千年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因路途太远,半路有强盗把他们劫持到了另外的世界。

崇庆寺之所以受到天命人的关注,要感谢悟空的引荐。十帝殿《黑神话:悟空》中“十殿阎罗”(十帝阎君)的取景地,整堂彩塑造像塑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正中佛坛上的主尊造像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像两侧环墙而砌的神台上是十帝阎君与六曹判官像,十帝阎君个个身着王袍,处处彰显出皇家气象与王者风范。借用历史上十位著名帝王为蓝本加工变形而来的阎君形象,在国内尚属孤例。

这尊红脸庞的十殿转轮王正是以汉高祖刘邦为原型塑造的,你知道刘邦的脸为什么是红色的吗?刘邦是赤帝之子,赤为红色。用“人间王”来再现“阴世王”的肃杀和威严,在君权神授的皇权时代非常恰当。阎君与判官上方的悬塑阴曹地府是崇庆寺彩塑的一大看点,黄泉路——奈何桥——鬼门关——生死崖——望乡台,组合成一副立体连环画,在人们眼前展现出每个人进入阴曹地府要经历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转世投胎的场景。

还没有进入大士殿,耳边就飘来英文讲解的声音。一位男士正在为身边的外国游客讲解着他眼前的罗汉塑像。崇庆寺最让人赞叹的是被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赞誉为“宋塑之冠”的十八罗汉像。很久以来,民间有句行话:天下罗汉两堂半,一堂半在苏州,另外一堂在济南。“天下罗汉两堂半”指的是苏州洞庭东山紫金庵的一堂南宋时期的十六罗汉,苏州甪直保圣寺的九座唐风罗汉半堂,还有一堂在济南长清灵岩寺。当专家来到长子看到崇庆寺的十八罗汉后,又续了半句:只因未到长子县。

崇庆寺的十八罗汉像大小和真人几乎一般般,这些罗汉像形神兼备、坐姿各异、体格健美、表情不一,有的还满带着文人的书卷气。十八罗汉像中,靠窗的看门罗汉被大家称为“最美罗汉”,他左腿轻垂,右腿高抬,左手抚膝,右臂顺势搭于膝盖之上,上身微微后仰,整个姿态呈现出只有贵族才能独有的优雅与闲适。

大士殿中间的三位菩萨塑像,由当代雕塑家史延春老师依据之前照片和资料创作。该作品虽然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但骑乘在麒麟、青狮和白象身上的菩萨塑像俊秀清逸、仙气飘荡,使整座殿堂增辉生彩。

站在崇庆寺的院子中央,每座殿堂的楹联也是一到靓丽的风景,这里嫣然是一个名家书法的展堂。老公指着没有开门的卧佛殿楹联对我说:这是你们学校史留俊老师的墨宝。史老师可是长治书法界的名人,我对书法一窍不通,仔细看才能辨认史老师的签名,实在愧称自己还是个读书人。

意犹未尽地别离崇庆寺,“白松坡公园”五个大字依着一棵枯树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山上没有见到如此粗壮的树干,以为这是用水泥堆砌的造型。慢慢向它靠近,藏于泥土的条条根脉,还有树桩背后的一圈圈年轮让我惊呆,我对老公说:是棵真树桩,它的树龄应该不止千年吧。

古树依依,紫云悠悠,崇庆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众前来朝圣。在这里,感受菩萨和罗汉塑像的智慧与慈悲,欣赏宋代古建的精湛和唯美,烦躁的心顷刻回归宁静,纷繁的思绪瞬间飞向天际。中华历史的厚重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来维护,时刻要以天王殿两侧的楹联“行事是否缺阴德,问心可曾有愧念”来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