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孩子报个暑期班吗?”“您最近有资金上的需求吗?”“您在某小区的房子要出租吗?”……被此类推销电话“轰炸”过的市民不在少数。陌生来电不接,可能导致错过重要信息,但接通又可能是骚扰电话甚至是诈骗电话。
记者统计发现,这些电话内容不外乎贷款理财、房产中介、房屋装修、少儿课程等营销广告。而且,随着数字技术迭代,骚扰电话有了“智慧化”升级——当我们忍无可忍严词拒绝的时候,却发现对面只是个“彬彬有礼”的机器人。即便忍无可忍、破口大骂,对面也依然会孜孜不倦地宣读设定好的广告内容。
据报道,社交平台上,一种“AI外呼电销”服务主动招徕合作商家,语音机器人可通过盲打方式,过滤无效客源,搜寻潜在需求客户,每天累计可呼叫近3000个号码。还有一款群呼系统号称“日呼上万条”,AI电销如此“狂轰滥炸”,难怪市民反复中招。
无休止的AI电销让人不堪其扰,就像一块“橡皮糖”甩不掉、也躲不开。
这样的“流氓行径”,难道真的没法治了?
当然不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经营者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权、默认授权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
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消费者选择取消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
第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第六条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这也意味着,打着人工智能旗号,肆意侵夺消费者安宁权利的AI电销并不合法,亦不合规。对此,有关部门应与时俱进,及时调处AI电销扰民问题。
当然了,这些都是法律层面上的规定,为了保证咱们的手机安宁,防范财产风险,一些电话我们也要学会不要轻易接听。
第一类:警惕“95”开头的号码
这些号码往往被诈骗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进行大规模撒网式诈骗。它们可能伪装成银行或官方机构的来电,诱骗您透露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操作。记住,面对“95”开头的陌生来电,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第二类:拒绝“400”开头的推销电话
“400”开头的号码通常是商业推销热线,它们可能不断骚扰您的生活,推销各种产品。为了保护您的私人时间和安宁,建议直接挂断此类电话,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推销循环。
第三类:远离“00”开头的境外诈骗
“00”开头的电话号码往往来自境外,是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之一。他们利用国际长途电话进行诈骗活动,一旦接听,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的巨大风险。因此,看到“00”开头的来电,请果断拒绝。
第四类:防范“1069”开头的病毒链接
“1069”开头的电话号码及其发送的短信可能携带恶意病毒链接。一旦点击,您的手机可能会感染病毒,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请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点击此类链接。
第五类:注意“未知来电”的隐藏风险
未知来电通常意味着对方隐藏了电话号码,这可能是诈骗分子为了逃避追踪而采取的手段。面对此类电话,请保持冷静,不要轻易接听或回拨,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怎么样,您学会了吗?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