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每个动手能力强的男人一生的必备,那么万能的小蓝瓶WD-40绝对可以是其中之一。
许多人接触到WD-40,契机往往是Switch。众所周知,Switch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手柄摇杆大概率会出现漂移现象,即便摇杆未动,游戏中的人物却会自行移动。这个小毛病着实恼人,修理起来也颇为棘手。然而,一番折腾之后,有人发现无需如此复杂,只需往摇杆上喷几下WD-40,问题便迎刃而解。
不过,用WD-40来修理游戏机,着实有点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因为这东西的应用范围几乎无所不包,真正做到了上可修火箭,下可修手表。在WD-40的官方网站上,他们罗列了多达两千余种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车窗卡顿、链条生锈、钥匙孔堵塞、墙壁被乱涂乱画等等问题,它都能轻松搞定。甚至在国外还有传闻,有公交司机用WD-40赶跑了车底的蟒蛇,有警察用它清除了困在空调通风口的盗贼,还有小偷用WD-40撬开了别人家的门锁进而入室抢劫。总之,它的用途只有尚未被发现的,而没有解决不了的。
脑洞大开的美国网友还尝试过在踩了狗屎的鞋底、铲雪时以及口香糖粘在头发上的时候喷WD-40,结果竟然都能成功解决问题。以至于有位老兄干脆制作了一张梗图,告诉你如何使用WD-40。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一个本应能够活动的东西突然不动了,那么用WD-40准没错,因此,WD-40成为了修理工们的最爱。
在老外的语境中,倘若你不知道该送什么给男人,那么送他一瓶WD-40绝对不会出错。这一方面是对他们动手能力的赞扬,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个体存在的肯定。更何况,得益于特殊的配方,WD-40自带的香味一直以来都是男人最好的“医美”产品。
看到这里,你是否好奇这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呢?其实,WD-40就是一种润滑剂,网友们亲切地称之为“美国神油”。我们说WD-40可以上修火箭下修表,这句话绝非玩笑。
WD-40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研发故事。据说,它最初是为通用动力旗下康维尔分公司的阿特拉斯洲际导弹进行去污除锈而研发的。故事要从1951年1月说起,当时美国负责研发阿特拉斯洲际导弹的康维尔公司急需一种缺水状态下可用的化学品,以防止导弹外壳生锈被腐蚀。
于是,火箭化学公司(RCC公司)接下了这个任务。RCC的工程师诺曼・劳森在圣地亚哥的小实验室里展开了研究工作,终于在第40次实验时成功研制出了最完美的配方。由于原本工程师在实验记录上写下的名称是“隔水剂”,而这款产品又是在第40次配方尝试时才成功的,所以干脆起名为“Water Displacement,40th formula”(第40次尝试的防水配方),缩写即为WD-40。
实际上,这个发明故事并非完全准确,只是流传得更为广泛而已。而且,由于WD-40并没有申请发明人专利,所以至今究竟是RCC公司里的哪位人才发明了它,仍是一个谜团。
在WD-40的官网上,也忽略了这个有争议的发明人名字。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WD-40是RCC公司的发明成果,其目的确实是为了给导弹去污除锈,并且也是在第40次配方研究时成功的。WD-40原液实现量产后,按照约定率先出售给了康维尔公司,用于导弹的维护。
然而,根据圣地亚哥工会的说法,RCC公司总裁拉森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WD-40的用途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推广到民用领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商业价值。于是在1958年,拉森将WD-40装入气雾罐,开始在圣地亚哥的商店上架销售。作为一款效果极佳的防锈润滑产品,WD-40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而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则直接让WD-40在全美声名大噪。
1961年,由于美国墨西哥湾遭受飓风侵袭引发洪水,政府为了修复被洪水和大雨损坏的车辆与设备,向RCC公司下单了一卡车的WD-40订单。1965年3月,美国全面介入越战,为了防止丛林作战中的枪械受潮卡死,军方采购了大批WD-40送往前线。甚至包括美国达美航空和联合航空在内的多个航空公司也开始使用WD-40,将其用于DC8和波音720的固定和可移动接头维修上。到了1969年,WD-40正式走出美国,面向英国的农民和机械师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WD-40长期作为RCC公司唯一的畅销产品,让公司领导十分尴尬。因为公司的大名是火箭化学公司,结果90%以上的利润竟然都来自于一瓶润滑剂。于是公司领导干脆决定改名。既然WD-40卖得这么好,那公司名字也干脆改为allinWD-40。
因此,在1969年,RCC公司更名为WD-40公司。别看改名的过程看似儿戏,实际上这个决定一点都不糊涂,因为仅仅这一款产品就足够公司享用一辈子了。改名后的第四年,WD-40公司凭借这瓶润滑剂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首个交易日股价就上升了60%。
到了1991年,WD-40的年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跻身纳斯达克交易所十大最赚钱公司之列。虽然对于其他大型企业来说,这样的成绩并非十分耀眼,但请不要忘记,WD-40公司只有这一款产品。几块美金的东西能卖到几个亿,足以看出大家对它的认可度。
从理论上来说,如此厉害的工业品,应该会有很多竞品去模仿或者直接山寨抄袭。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确实有许多公司推出了仿制品,甚至直接抄袭WD-40的包装颜色。但遗憾的是,仿制品的效果始终差那么一点意思。
因为WD-40的配方就如同我们的云南白药一样,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公开过,甚至还被锁在了银行的金库里。WD-40官方就曾发布过这样一条新闻。
2018年9月12日,WD-40公司为了防止产品成分泄露,总裁兼CEO加里・里奇从美国圣地亚哥的WD-40公司办公室出发,委托安全物流公司将装有秘密配方的保险箱安全护送到附近的银行金库。虽然这可能和可口可乐的配方保密一样,是故意制造的营销噱头,但网上关于分析WD-40配方的帖子确实不少。
有人根据WD-40公司针对美国市场所提供的物质安全数据表得出结论,WD-40的成分包括50%的干洗油、25%的液化石油气、15%的矿物油以及10%未知的惰性成分。欧盟相关法规也要求WD-40列出与安全相关的成分数据,分别是60%至80%的氢化硫以及1%至5%的二氧化碳。总的来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WD-40只是按照当地法规公布了与安全有关的成分,而非全部配方。
不得不说,WD-40真的很神秘,以至于有外国网友胡乱猜测,WD-40添加了鱼油。其实说实话,以现在的技术,分析出配方应该不难。WD-40大概率和可口可乐玩一样的套路,有意在配方上故作神秘进行营销。
比如在产品功能上,WD-40也是故意描述得含糊不清,只声称自己有两千多种用途,从家用到航空航天应有尽有。具体哪些功能怎么用,等着你自己去发现。因此,不少机构分析认为,WD-40公司鼓励并助推这种模糊性,是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自WD-40公司成立至今,WD-40几乎是公司的唯一主角。但如果几十年只卖这一款产品,显然风险太大。
WD-40第一次扩张产品线是在1999年。他们考虑到购买润滑剂的客户基本都离不开工具修理,难免会弄得一手油渍,于是重金收购了一家名为Lava的洗手液公司。在之后,WD-40公司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来开拓产品线了,只好围绕自己主推的润滑剂,在喷嘴、容量和包装等方面进行小幅度改进。
比如研发了一款127毫米长的伸缩喷嘴,可以在使用时伸进一些难以触及的地方进行喷涂。2005年推出了智能喷管,这是一种固定式且可折叠的喷管,用以取代原本可拆卸的小喷管。因为老是有客户投诉之前的小喷管容易丢失。
另外还一同推出了名为Big Blast的大容量喷灌,配备大口径喷嘴,满足部分人群在大面积范围内快速喷涂WD-40的需求。总之,从1999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WD-40虽然做了一些改变,但主要销售的其实还是同一款产品。
大概从2011年开始,该公司才真正开始进行为数不多的创新,推出了WD-40专项型产品系列。简而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用途在产品成分上进行了改变,不再是一瓶可以喷万物了。
比如现在很多人用WD-40修理Switch摇杆的时候,为了防止对塑料件造成腐蚀,就改用专项产品系列之一的精密电子清洗液。此外,2012年WD-40还成立了一家专门针对自行车的子公司品牌,名为WD-40 Bike,专注于自行车专用维护产品,甚至还推出了WD-40自己的自行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WD-40的产品至少有六个大类,根据用途又细分为30种。小到清理家里的口香糖痕迹,大到航空工业中的维修保养,都有小蓝罐大显身手的舞台。
最后要提醒各位,千万不要看到本文就拿WD-40遇到什么问题都喷。特别是刹车片,喷完之后,异响和生锈确实没了,但你人可能也会没了,因为这东西真是又滑又持久,刹不住车可就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