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靠的是人尽皆知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这道“美国独立宣言”般的伟大决策让中国走上了极度依赖外资的道路,而改革开放也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教训。
这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也在用“光刻机”来喂养自己。可如今,随着美国对华为的禁令,让光刻机“断供”这道“美国独立宣言”也成为了中国半导体和科技的“绊脚石”。在美国的“光刻机禁令”下,中国半导体“弯道超车”失败了,也有网友感叹:这一次要不要再来一场“科技革命”?
一、改革开放以来“光刻机”就遭遇了多少波折?
>>>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进口光刻机只会加深依赖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量依赖外资,到如今美国对华为、对中国的科技企业“屡屡出手”,中国科技从来没有顺利过。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大量引进外资,由于对底层科技投入不足,中国也只好依赖进口。而“光刻机”为半导体的“芯片制造机”,在中国芯片短板的情况下,大量进口光刻机也只能加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光刻机“断供”,芯片制造能力遭遇“光刻机劫难”
八十年代的“光刻机劫难”尤其就给中国半导体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光刻机乃芯片制造的“母机”,没有光刻机就无法生产芯片,在“断供”光刻机的情况下,中国半导体只能“望洋兴叹”。 在没有光刻机的情况下,中国在90年代前后便只能在更低工艺节点上生产芯片,也只能对制程工艺在130nm以下的芯片生产干瞪眼。
>>>光刻机“断供”,华为发力“芯片”,却遭美国封堵
而当时的中国半导体正处于对外开放的“萌芽期”,与其说是“光刻机”加深了中国对外国的依赖,不如说是中国对外国的依赖加深了中国半导体的自主创新短板。
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后,在科技强国的面前,中国只能任由他人摆布。光刻机“断供”后,华为为了突破技术封锁,便大量投资自主研发。然而也正是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后,华为才发现: 自己早已深陷“无芯可用”的困境。
二、华为“无芯可用”,反映的是中国半导体的焦虑
华为“无芯可用”的窘境,让人倍感无奈,也让人倍感焦虑。这份焦虑不仅是华为一家公司的焦虑,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焦虑,也更是整个中国的焦虑。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光刻机劫难”,到如今的“华为无芯可用”,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光刻机断供”,一次又一次的遭遇“芯片断供”,如今的中国更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追着别人跑 ,而是开辟新天地、自我开疆拓土。
华为“无芯可用”的处境,这样的表征更是一个侧影。去年,华为在美国对其的制裁和封锁下发布了Mate60系列手机,而在芯片方面的短板也让美国看到机会, 直接在华为Mate60上贴上“无芯可用”的响亮标签,称其“水货”。
华为在进行双向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 美国制裁华为,华为“退无可退”,那就继续前行,在“芯片”上自我突破。
三、华为在“无芯可用”下发布新款手机,是何深意?
01.华为Mate60是中国在光刻机“断供”下的自我突破
在美国的制裁和封锁下,华为的经营处于生死存亡边缘。华为能在“无芯可用”的情况下发布新款手机,背后更是隐藏着中国在芯片、自主研发等领域的探索和突破。
据悉,华为Mate60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采用了3nm制程工艺,是顶级芯片。中国在不依赖光刻机的情况下自我研发出顶级芯片的关键 ,正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光刻胶。
02.中国无芯可用,但终究比过去多了一条“光刻胶”
都说“光刻机是芯片皇冠上的明珠”,但这颗明珠终究也只是粒子,其间也需有合适的光刻胶、掩模版等工具来将光刻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没有光刻机,便从光刻胶、掩模版入手,华为就从 “光刻胶”进攻。
“光刻胶”是光刻机工作的关键材料,可与巨量生产的光刻机结合,且光刻胶的生产技术门槛远低于光刻机。华为自研三星级光刻胶,便是中国自我突破的有力证明。
03.美国不让中国用“光刻机”,但中国仍可自己造“芯”
美国不让中国用光刻机,中国就自己造“芯”。光刻机是做芯片的工具,“芯”则是芯片的核心,光刻机与“芯”的关系就如同鸡与蛋的关系。
光刻机的“断供”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中国半导体的短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光刻机的“断供”将成为中国半导体发展的机遇。 这会促使中国在不依赖国外技术的情况下,着力进行“光刻机”自主研发。
(数字一)ASML一度也对中国停止了光刻机维护服务
华为“无芯可用”,其实也是一场“自我救赎”。美国曾对光刻机“断供”,也曾对中国的半导体“断供”,但在如今的市场形势下,ASML也曾一度停止对中国光刻机的维护服务。
美国制裁华为、对中国科技企业“断供”,这都是美国对中国的“单方面制裁”,而光刻机断供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中国从“依赖中”解脱出来。
(数字二)中国有大量中低端芯片市场,ASML也不敢缺席
但对ASML来说, “光刻机”就是衣食父母,要不然ASML也不会在实施光刻机“断供”的同时,继续对中国的光刻机进行服务。根据统计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在光刻机、芯片生产等领域投资了 超过500亿美元。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之际,依旧有如此巨额的投资额,这足以证明中国必定会在未来在光刻机等半导体底层技术上有一次大飞跃。
(数字三)美国“断供”光刻机,反而给中国创新留空间
光刻机“断供”这一次,澳洲和美国对中国的“断供”反而给了中国在“光刻机”自主研发上留出了宝贵的机遇。 在ASML停止维护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加快光刻机的自主研发进程,也能进行一些光刻技术的底层研究。
断供“光刻机”这件事情,ASML其实也早有预判。 华为“无芯可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自身也有大量的半导体布局,光刻机的“断供”并不会像想象中对中国半导体的竞争力产生太大影响。
一要:“光刻机”断供难,但“光刻机”自主研发更难
华为“无芯可用”的处境,的确让中国半导体感到焦虑,也让中国“在光刻机”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华为“无芯可用”也给了中国更多的思考机会。
华为“无芯可用”,中国也不需要过于焦虑。 “光刻机”断供的影响也不过是短期的,“光刻机”自主研发的挑战更大、更长。“光刻机”自主研发要求在光刻、机械、光学等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技术水平。中国半导体要在“光刻机”上有所突破,还需继续努力。
二要:推进“光刻机”自主研发,是中国半导体的自救
“光刻机”自主研发难,但“光刻机”自主研发更是中国走出半导体泥潭的关键,更是中国半导体的自我救赎。
改革开放以来,离开光刻机,中国也能在科技上自我突破。 光刻机的断供”并不会影响中国光刻机的自主研发,反而会让中国在没有“光刻机”的情况下开始更多的技术研究。
三要:光刻机“断供”带来的挑战“轻松”应对就可
美国对中国“断供”光刻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半导体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这份挑战并不会让中国半导体失败。 在“光刻机”断供的情况下,华为依然发布了其旗舰手机Mate60系列,也依然交出了“光刻胶”这份答卷。
面对“光刻机”断供的挑战,有的企业会选择“妥协”, 华为“无芯可用”,依然自研三星级光刻胶的“自我救赎”,这才是中国在“光刻机”断供下的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光刻机上遭遇了多少次“光刻机断供”的窘境,多少次“华为无芯可用”的挑战, 但正是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中国逐渐摆脱了对外资的依赖,让中国在“光刻机”自主研发方面逐渐找到了方向。
“光刻机”自主研发是中国摆脱对外资依赖的关键,也是中国半导体自我救赎的关键。中国在“光刻机”断供下的进步,正如中国的崛起一般,是一个不断自我救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