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谁能想到,中国对一家美国芯片巨头的例行调查,会引发如此激烈的连锁反应?
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
消息一出,华盛顿方面立即做出反应——美国众议院火速推进一项法案,直指中国两大科技企业的命脉。
这种近乎“报复性”的举动,让本就剑拔弩张的中美科技战再添新火。
为什么美国会对中国的这次调查反应如此强烈?答案或许要从英伟达的特殊地位说起。
作为全球AI芯片的绝对霸主,英伟达手握98%的市场份额,俨然成为AI时代的“芯片之王”。
今年6月,公司市值一度突破3.34万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这样一个“香饽饽”,自然成为中美双方角力的焦点。
然而,英伟达最近的处境却很微妙。
先是被爆出CEO黄仁勋可能涉及80亿美元的避税争议,后又因在香港的一番言论——“英伟达受益于在中国的布局”——引发美方不满。
这些都让美国政府对这家“自家的”科技巨头愈发警惕。
就在各方还在揣测中国调查的影响时,美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猛。
同一天,美国众议院就宣布将对一项法案进行投票,这项法案直指中国大疆和道通两家企业,可能导致它们在美国无人机市场“出局”。
这种近乎“秋后算账”的举动,让人不禁联想到此前美国对TikTok、华为的打压。
更令人玩味的是,中国此次对英伟达的调查内容,与美国司法部8月份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几乎如出一辙。
两项调查都涉及收购以色列芯片公司的垄断问题,以及GPU产品的“捆绑销售”行为。
这种默契,究竟是巧合,还是各怀心思?
实际上,中国此次调查的时机选择颇具深意。
就在本月初,拜登政府刚刚对华祭出新一轮芯片禁令。
中国四大行业协会随即发声,称美国相关芯片产品“已不再安全可靠”。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英伟达的调查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之举,也是对美国科技霸凌的一记重拳。
面对美方的强硬反制,中国外交部已经明确表态:美国这种对中国企业的恶意打压,不仅损害中企权益,最终也会反噬自身。
这场始于调查、升级为报复的较量,恐怕只是中美科技战的又一个缩影。
如今的英伟达,俨然成了中美博弈中的“热锅山芋”。
一边是无法割舍的中国市场,一边是不得不听命的美国政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就连科技巨头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在夹缝中求生存。
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如何?恐怕要看中美双方谁能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上风。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科技战的漩涡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